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035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2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包括顶面层、底面层和全热交换单元;全热交换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分隔板和整流导流翅片组;支撑框架为菱形结构,支撑框架内部自上而下被多件均布设置的分隔板分隔为多层结构;整流导流翅片组固定安装在多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包括多个翅片板,多个翅片板沿分隔板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多个翅片板构成气流通道,且上一层的气流通道与下一层的气流通道互相垂直交叉设置。本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能够在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的基础上实现对送回风进行有效整流和导流、防止进回风气流形成紊乱气流、降低换热功耗,特别适用于新风换气机的双向流热回收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芯体,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新风换气机的全热交换器,属于新风机

技术介绍
新风换气机简称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地进行室内空气置换,新风机内置多功能净化系统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全热交换器是一个热量回收装置,是指新风换气机在送风和排风的同时进行热量回收的装置,全热交换器能够使室内能量与室外的能量达到平衡,实现双向流热回收。全热交换器通常是通过全热换热芯体实现对经过全热交换器的送风和排风进行热量交换,新风换气机工作时,室内排风和进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全热换热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现有的全热换热芯体通常采用翅片结构,即采用在通道内设置多个并排设置的翅片以增大接触换热面积,但这种传统的并排翅片结构的全热换热芯体的热交换效率不高;而且传统的并排翅片结构的全热换热芯体对送回风进行整流和导流的效果不明显,易使进回风气流在全热交换器内部形成紊乱气流、换热功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能够在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的基础上实现对送回风进行有效整流和导流、防止进回风气流形成紊乱气流、降低换热功耗,特别适用于新风换气机的双向流热回收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包括顶面层、底面层和全热交换单元;所述全热交换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分隔板和整流导流翅片组;所述的支撑框架为菱形结构,支撑框架内部自上而下被多件均布设置的分隔板分隔为多层结构;整流导流翅片组固定安装在多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包括多个翅片板,多个翅片板沿分隔板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构成气流通道,且上一层的气流通道与下一层的气流通道互相垂直交叉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分隔板上设有热交换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翅片板首尾连接的位置设置成圆弧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翅片板首尾连接位置的圆弧形结构的圆心角设置为6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翅片板的表面沿条形孔长度方向上设有垂直于翅片板板面的凹凸槽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分隔板和整流导流翅片组均采用铝质材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翅片板是厚度为1mm的铝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的整流导流翅片组的翅片板由于是沿分隔板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构成气流通道,因此不仅能加大换热面积还能对送回风起到整流导流作用、防止进回风气流形成紊乱气流、降低换热功耗;由于翅片板首尾连接的位置设置成圆弧形结构,因此可以减少通道内的风压损失;由于圆弧形结构的圆心角设置为60°,60°的角度设置既可保障风压损失控制在30pa内、同时又可保障足够充分的热交换面积;由于翅片板的表面沿条形孔长度方向上设有垂直于翅片板板面的凹凸槽结构,因此可以实现复合强化传热,特别适用于新风换气机的双向流热回收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全热交换单元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全热交换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中:1、分隔板,2、整流导流翅片组,21、翅片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包括顶面层、底面层和全热交换单元。所述全热交换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分隔板1和整流导流翅片组2;所述的支撑框架为菱形结构,如图1、图2所示,支撑框架内部自上而下被多件均布设置的分隔板1分隔为多层结构;整流导流翅片组2固定安装在多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包括多个翅片板21,多个翅片板21沿分隔板1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21构成气流通道,且上一层的气流通道与下一层的气流通道互相垂直交叉设置,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21不仅能加大换热面积还能对送回风起到整流导流作用、防止进回风气流在全热交换器内部乱窜。本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在使用时,室内排风和进风分别经相邻层的多个翅片板21构成的呈正交叉方式的气流通道进出全热交换器,气流流经全热换热芯体时由于分隔板1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经过分隔板1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实现全热交换过程。为了提高气流的传热传质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分隔板1上设有热交换膜,热交换膜可以快速实现热量传导,进而提高气流的传热传质效率。为了减小气流通道内的风压损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翅片板21首尾连接的位置设置成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可以减少通道内的风压损失。为了进一步减小气流通道内的风压损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翅片板21首尾连接位置的圆弧形结构的圆心角设置为60°,60°的角度设置既可保障风压损失控制在30pa内、同时又可保障足够充分的热交换面积。为了实现强化传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的翅片板21的表面沿条形孔长度方向上设有垂直于翅片板21板面的凹凸槽结构,当气流经过翅片板21时会引起传热传质材料的受迫振动,进而实现气体的低速湍流,同时使得换热表面的污垢减少,降低污垢热阻,进而实现复合强化传热的目的,在迎面风速较高的时振动幅度加大,传热强化力度加大,即使在风速较高时也可以保证热交换效果。由于铝的热导率为236W/mk,熔点为663℃,导热性能较好,因此,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分隔板1和整流导流翅片组2均采用铝质材质。为了保证足够的热交换能力和刚变形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翅片板21是厚度为1mm的铝板。本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的整流导流翅片组2的翅片板21由于是沿分隔板1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21构成气流通道,因此不仅能加大换热面积还能对送回风起到整流导流作用、防止进回风气流形成紊乱气流、降低换热功耗;由于翅片板21首尾连接的位置设置成圆弧形结构,因此可以减少通道内的风压损失;由于圆弧形结构的圆心角设置为60°,60°的角度设置既可保障风压损失控制在30pa内、同时又可保障足够充分的热交换面积;由于翅片板21的表面沿条形孔长度方向上设有垂直于翅片板21板面的凹凸槽结构,因此可以实现复合强化传热,特别适用于新风换气机的双向流热回收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包括顶面层、底面层和全热交换单元;所述的全热交换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分隔板(1)和整流导流翅片组(2);所述的支撑框架为菱形结构,支撑框架内部自上而下被多件均布设置的分隔板(1)分隔为多层结构;整流导流翅片组(2)固定安装在多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包括多个翅片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翅片板(21)沿分隔板(1)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21)构成气流通道,且上一层的气流通道与下一层的气流通道互相垂直交叉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包括顶面层、底面层和全热交换单元;所述的全热交换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分隔板(1)和整流导流翅片组(2);所述的支撑框架为菱形结构,支撑框架内部自上而下被多件均布设置的分隔板(1)分隔为多层结构;整流导流翅片组(2)固定安装在多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包括多个翅片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翅片板(21)沿分隔板(1)板面方向对应倾斜设置并首尾连接呈端面为连续的W形结构,连续的W形结构的多个翅片板(21)构成气流通道,且上一层的气流通道与下一层的气流通道互相垂直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换气机用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板(1)上设有热交换膜。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欧鹤杨玉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弗瑞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