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0515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5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该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其中,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分别与晶闸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软起动器是一种集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功能保护于一体的电机控制设备,它可以实现在整个起动过程中无冲击、平滑的起动电机,并可根据电机的负载特性来调解起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限流值、起动时间等。一般,软起动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热,若不及时散热则易影响其运行效率,并会降低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散热能力在软起动器运行过程中不容忽视。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软起动器中设置单个散热器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散热器一般结构复杂、体积笨重、安装不便,并且散热器与晶闸管的压接难度较大,综上,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存在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分别与晶闸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晶闸管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晶闸管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反向并联。进一步地,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器进线铜排和散热器出线铜排,其中,所述散热器进线铜排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出线铜排与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单触点旁路接触器,所述单触点旁路接触器分别与所述散热器进线铜排和所述散热器出线铜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进线铜排和出线铜排,其中,所述进线铜排与所述散热器进线铜排连接,所述出线铜排与所述散热器出线铜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侧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紧固件和压条,所述压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侧表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上均设置有孔道,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孔道与所述压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绝缘套管以及穿过所述绝缘套管的螺栓。进一步地,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绝缘支柱,所述绝缘支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连接,所述绝缘支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其中,该第一散热器与该第二散热器分别与晶闸管连接,达到了扩大散热面积、优化热量导出途径、方便安装以及降低散热器与晶闸管的压接难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散热器;2、第二散热器;3、晶闸管;4、散热器进线铜排;5、散热器出线铜排;6、单触点旁路接触器;7、选线铜排;8、出线铜排;9、紧固件;10、压条;11、绝缘套管;12、螺栓;13、绝缘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如图1和图2(图1为该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该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的侧视图)所示,该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1和第二散热器2;其中,第一散热器1与第二散热器2分别与晶闸管3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其中,该第一散热器与该第二散热器分别与晶闸管连接,达到了扩大散热面积、优化热量导出途径、方便安装以及降低散热器与晶闸管的压接难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散热器是一种将机械或其他器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转移以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装置或仪器。根据散热方式不同,散热器可以分为风冷散热器、液冷散热器、半导体制冷散热器、热管散热器以及半导体制冷散热器等。第一散热器1和第二散热器2的散热方式、结构、尺寸、散热能力等在此不做赘述。晶闸管3又称可控硅整流器,它是一种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共有三个极,分别为阳极,阴极和门极;晶闸管3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因此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可选地,晶闸管3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晶闸管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反向并联。多个晶闸管3可以共同构成功率控制单元,该功率控制单元的具体工作方式在此不做赘述。可选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器进线铜排4和散热器出线铜排5,其中,散热器进线铜排4与第一散热器1连接,散热器出线铜排5与第二散热器2连接。具体地,铜排(Copper Bus bar)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导体(一般可用圆角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也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工烧碱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进线铜排4和散热器出线铜排5具有电阻率低、可折弯度大等优点。可选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单触点旁路接触器6,单触点旁路接触器6分别与散热器进线铜排4和散热器出线铜排5连接。具体地,单触点旁路接触器6可以为交流接触器或直流接触器,其可以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目的。可选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进线铜排7和出线铜排8,其中,进线铜排7与散热器进线铜排4连接,出线铜排8与散热器出线铜排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进线铜排7与出线铜排8均可与独立于本申请中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的外接设备连接,例如,进线铜排7可以与外接电源连接,出线铜排8可以与外接电机连接。可选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散热器1设置于壳体的底部内侧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未示出该壳体,第一散热器1与壳体的底部内侧表面并不直接接触,第一散热器1与壳体的底部内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和具体设置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其距离和具体设置方式应视该第一散热器1和壳体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器(1)和第二散热器(2);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1)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分别与晶闸管(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器(1)和第二散热器(2);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1)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分别与晶闸管(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3)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晶闸管(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反向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器进线铜排(4)和散热器出线铜排(5),其中,所述散热器进线铜排(4)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连接,所述散热器出线铜排(5)与所述第二散热器(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单触点旁路接触器(6),所述单触点旁路接触器(6)分别与所述散热器进线铜排(4)和所述散热器出线铜排(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内置旁路软起动散热装置还包括进线铜排(7)和出线铜排(8),其中,所述进线铜排(7)与所述散热器进线铜排(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国防张宁杨文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