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道闸闸杆、连接方法和卡接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98046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道闸闸杆、连接方法和卡接工具,用于使得不同连杆间具有稳固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卡接。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第二连杆的内壁,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同时,第一连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后与第一连接孔卡接,通过不同连杆上的连接孔间的卡接紧固,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稳固,到达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紧固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部件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道闸闸杆、连接方法和卡接工具
技术介绍
道闸闸杆一般采用铝合金制造成管材,根据使用场合,长度从2米到6米不等。对于长度较长的管材,不易于运输以及包装。为了解决长杆的运输难度及运输成本,市面上会将闸杆设计成伸缩杆,采用内外管套接方法,如6米杆可以缩成3米。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方案,闸杆伸出后,要采用螺丝固定,为了减轻重量,道闸闸杆都采用薄壁管材,螺丝打在薄壁管材上因丝牙不够导致闸杆连接处的固定力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道闸闸杆、连接方法和卡接工具,旨在使得不同连杆间具有稳固的连接。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卡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前,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小一预设长度。这样,在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第二连杆的内壁后,在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重合后,使用工具压轧第二连接孔,就可实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与第一连接孔卡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安装操作。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处的壁厚。这样,当卡接工具的尖端压下第二连接孔时,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接孔壁会内翻,易于达到符合要求的铆接效果,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差太小会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铆合后不稳固,该孔径差过大会使得第二连接孔难以变形内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杆对峙的两侧面,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杆对峙的两侧面。通过在不同连杆的两侧面上都设置连接孔,可使得卡接的连接孔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提供更稳定的紧固连接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为凹槽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为凹槽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互卡合,所述第一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卡合能有助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稳定连接,而在限位结构都为凹槽结构时,将连接孔设在该凹槽结构上,限位结构对连接孔能起到一定的隐藏效果,使得连杆更加美观且减少对连杆杆体的限制,使得连杆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为管型结构,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垂直相交的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空腔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内壁两侧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在第一连接孔处开有槽孔。通过在与第一连接孔垂直相交的平面上在第一连杆内腔设置加强板,使得第一连杆更加稳固,尤其在卡接工具压轧第二连杆时,使得套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不容易变形,而加强板在第一连接孔处开有槽孔,是为了让第二连接孔内翻成功。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所述两个第二连杆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比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短。通过第一连杆来驳接两根较长的第二连杆,能在使用时延长第二连杆的长度,在运输时以单根形式运输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方便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运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薄壁管材。薄壁管材易于实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套接,且质量轻,能使得连接孔的卡接应力无需太大就能满足使用要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闸闸杆,所述道闸闸杆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装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法,包括:将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第二连杆的内壁;当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接孔重合时,使用卡接工具压轧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小一预设长度。当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卡接时拔出所述卡接工具。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如上所述连接方法中的卡接工具,包括:压轧部和与所述压轧部连接的连接部,从所述压轧部的自由端到所述压轧部的连接端所述压轧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多个压轧部,所述多个压轧部间的距离与被所述压轧部压轧的连杆上的连接孔间的距离对应。该多个压轧部间的距离与被压轧部压轧的连杆上的连接孔间的距离对应时,可使得卡接工具一次性压轧多个连接孔,可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第二连杆的内壁,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同时,第一连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后与第一连接孔卡接,通过不同连杆上的连接孔间的卡接紧固,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稳固,到达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紧固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连接装置连接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被卡接工具压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连接孔的一孔型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连接孔的一孔型的示意图;图6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连接孔卡接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接工具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连接装置在卡接工具压轧连接孔时的示意图;图9为图8的I部的放大图;图10为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其中,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连接孔;4、第二连接孔;5、外沿;6、第一限位结构;7、第二限位结构;8、卡接工具;9、压轧部;10、连接部;11、加强板;12、槽孔;13、自由端;14、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道闸闸杆、连接方法和卡接工具,用于使得不同连杆间具有稳固的连接。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1的外壁套接于第二连杆2的内壁,从而第一连杆1相对第二连杆2为内接的内杆,第二连杆2相对第一连杆1为外接的外杆,在第一连杆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在第二连杆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4,该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连接稳固的效果优选包括多个,为了方便制造和卡接工具的压轧,可让该多个连接孔排列成直线。在重合的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4处,第二连接孔4的外沿5内翻至与第一连接孔3卡接,即第二连杆2通过其本身的第二连接孔4和第一连杆1上的第一连接孔3的卡接实现与第一连杆1的铆合,从而本实施例通过内外连杆上的连接孔间的卡接紧固,实现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稳固连接。其中,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有多种具体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中空的结构、在两连杆的套接端为腔体结构而连杆的主体为实心结构等,而第一连杆可以是只在第一连接孔处设有凹孔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都能设置连接孔,且第一连杆能套接于第二连杆的内壁即可,其中,第二连杆的内壁即代表为第二连杆的腔体内壁,该腔体位于第二连杆的与第一连杆套接的一端。而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多种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优选的,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为薄壁管材,这种结构方便不同连杆间的套接,且质量较轻,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壁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外沿内翻前,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小一预设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处的壁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杆对峙的两侧面,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杆对峙的两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为凹槽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为凹槽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互卡合,所述第一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为管型结构,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垂直相交的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空腔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内壁两侧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诗迈汪章健曾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