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柔性静平衡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660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柔性静平衡仪,其上部是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下部是隔振平台(10),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的内部放置有配平调节A单元(2)、配平调节B单元(3)、双轴柔性转动单元(4)、机械限位单元(5)、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传感单元(7)、套筒底座组件(8)、工作平台(9A)和L形支架(9B);该双轴柔性静平衡仪能够对被测工件的一次运动同时检测出X轴和Y轴的不平衡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柔性精密转动单元和非接触驱动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不平衡力矩的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定位和精密测量
,涉及质量特性测量,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平衡力矩测量的双轴柔性静平衡仪
技术介绍
静平衡仪是用于测量工件的不平衡力矩,测量结果为确定工件的偏心方位提供精确数据,以期提高工件的静平衡程度。力矩平衡法是常用的不平衡力矩测量方法,该法中转动支撑防风防尘单元的转动精度决定了力矩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度。常用的转动支撑防风防尘单元有刀口支撑、滚动轴承、空气轴承等。刀口支撑作为一种原始而又简便的转动单元,最早被用于质量、质心测量设备中,但是刀口摩擦力的存在限制了力矩测量的灵敏度,刀子易磨损限制了使用寿命,而且冲击载荷容易损坏刀子。滚动轴承转动单元的装配间隙及接触摩擦力同样限制了其力矩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度。空气轴承转动单元精度高,但其存在体积臃肿,制造和维护成本非常昂贵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其在小载荷力矩测量领域的应用。此外,广泛采用的应变式力传感器通过自身变形测量载荷的大小,但自身变形又将引入力矩测量误差。在高精度或超高精度力测量领域,其他接触式力传感器的使用将使仪器产生蠕变、迟滞等问题。综上所述,一种具有高精度转动单元和非接触式力测量相结合的静平衡有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柔性精密转动单元和电磁力再平衡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设计了一种双轴柔性静平衡仪,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实现位移检测和力驱动,使不平衡力矩的测量达到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具有操作便捷、测量速度快、测量效率高、维护简单等优势,对国内在万向架结构等多轴不平衡力矩测量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双轴柔性静平衡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配平调节A单元(2)、配平调节B单元(3)、双轴柔性转动单元(4)、机械限位单元(5)、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传感单元(7)、套筒底座组件(8)、工作平台(9A)、L形支架(9B);工作平台(9A)上安装有L形支架(9B),L形支架(9B)上安装有万向架(20),万向架(20)上安装被测工件;其中,配平调节A单元(2)与配平调节B单元(3)的结构相同;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与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的结构相同;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由防风罩(1A)、围板(1B)、圆环体(1C)、A支撑组件(1D)、B支撑组件(1E)、C支撑组件(1F)、D支撑组件(1G)、E支撑组件(1H)组成;防风罩(1A)通过合页(1C6)与圆环体(1C)的合页接口(1C5)固定,围板(1B)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柱(1D1、1E1、1F1、1G1)上;A支撑组件(1D)由A立柱(1D1)、上A三角块(1D2)、上B三角块(1D3)、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下C三角块(1D6)和A下底块(1D7)组成;A立柱(1D1)的上端端面通过DA螺钉(1D1A)与圆环体(1C)固定;A立柱(1D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A三角块(1D2)和上B三角块(1D3)的一角边固定,A立柱(1D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和下C三角块(1D6)的一角边固定;上A三角块(1D2)和上B三角块(1D3)的另一
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和下C三角块(1D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A底块(1D7)固定,且A底块(1D7)通过DN螺钉(1D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A三角块(1D2)与上B三角块(1D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A三角块(1D2)与上B三角块(1D3)之间放置A立柱(1D1)的上端;上A三角块(1D2)的一角边通过DE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A三角块(1D2)的另一角边通过DD螺钉(1D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B三角块(1D3)的一角边通过DG螺钉(1D3B)固定在A立柱(1D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B三角块(1D3)的另一角边通过DF螺钉(1D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DA螺钉(1D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A立柱(1D1)的上端端面的BA螺纹孔(1D1C)中;DB螺钉(1D1B)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A立柱(1D1)的凹槽内;下A三角块(1D4)与下B三角块(1D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A三角块(1D4)与下B三角块(1D5)之间放置A立柱(1D1)的下端;下A三角块(1D4)的一角边通过DI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A三角块(1D4)的另一角边通过DH螺钉固定在A底块(1D7)上;下B三角块(1D5)的一角边通过DK螺钉(1D5B)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B三角块(1D5)的另一角边通过DJ螺钉(1D5A)固定在A底块(1D7)上;下C三角块(1D6)的一角边通过DM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C三角块(1D6)的另一角边通过DL螺钉固定在A底块(1D7)上;A底块(1D7)通过DN螺钉(1D7A)实现与隔振平台(10)的固定。DC螺钉(1D1D)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立柱(1D1)的凹槽内。B支撑组件(1E)由B立柱(1E1)、上D三角块(1E2)、上E三角块(1E3)、下D三角块(1E4)、下E三角块(1E5)、下F三角块(1E6)和B底块(1E7)组成;B立柱(1E1)的上端端面通过EA螺钉(1E1A)与圆环体(1C)固定;B立柱(1E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A三角块(1E2)和上B三角块(1E3)的一角边固定,B立柱(1E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A三角块(1E4)、下B三角块(1E5)和下C三角块(1E6)的一角边固定;上A三角块(1E2)和上B三角块(1E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A三角块(1E4)、下B三角块(1E5)和下C三角块(1E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B底块(1E7)固定,且B底块(1E7)通过EN螺钉(1E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A三角块(1E2)与上B三角块(1E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A三角块(1E2)与上B三角块(1E3)之间放置B立柱(1E1)的上端;上A三角块(1E2)的一角边通过EE螺钉(1E2B)固定在B立柱(1E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A三角块(1E2)的另一角边通过ED螺钉(1E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B三角块(1E3)的一角边通过EG螺钉(1E3B)固定在B立柱(1E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B三角块(1E3)的另一角边通过EF螺钉(1E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EA螺钉(1E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B立柱(1E1)的上端端面的BB螺纹孔(1E1C)中;EB螺钉(1E1B)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立柱(1E1)的凹槽内;下A三角块(1E4)与下B三角块(1E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A三角块(1E4)与下B三角块(1E5)之间放置B立柱(1E1)的下端;下A三角块(1E4)
的一角边通过EH螺钉(1E4A)固定在B立柱(1E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A三角块(1E4)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轴柔性静平衡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柔性静平衡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配平调节A单元(2)、配平调节B单元(3)、双轴柔性转动单元(4)、机械限位单元(5)、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传感单元(7)、套筒底座组件(8)、工作平台(9A)、L形支架(9B);工作平台(9A)上安装有L形支架(9B),L形支架(9B)上安装有万向架(20),万向架(20)上安装被测工件;其中,配平调节A单元(2)与配平调节B单元(3)的结构相同;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与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的结构相同;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由防风罩(1A)、围板(1B)、圆环体(1C)、A支撑组件(1D)、B支撑组件(1E)、C支撑组件(1F)、D支撑组件(1G)、E支撑组件(1H)组成;防风罩(1A)通过合页(1C6)与圆环体(1C)的合页接口(1C5)固定,围板(1B)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柱(1D1、1E1、1F1、1G1)上;A支撑组件(1D)由A立柱(1D1)、上A三角块(1D2)、上B三角块(1D3)、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下C三角块(1D6)和A下底块(1D7)组成;A立柱(1D1)的上端端面通过DA螺钉(1D1A)与圆环体(1C)固定;A立柱(1D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A三角块(1D2)和上B三角块(1D3)的一角边固定,A立柱(1D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和下C三角块(1D6)的一角边固定;上A三角块(1D2)和上B三角块(1D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和下C三角块(1D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A底块(1D7)固定,且A底块(1D7)通过DN螺钉(1D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A三角块(1D2)与上B三角块(1D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A三角块(1D2)与上B三角块(1D3)之间放置A立柱(1D1)的上端;上A三角块(1D2)的一角边通过DE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A三角块(1D2)的另一角边通过DD螺钉(1D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B三角块(1D3)的一角边通过DG螺钉(1D3B)固定在A立柱(1D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B三角块(1D3)的另一角边通过DF螺钉(1D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DA螺钉(1D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A立柱(1D1)的上端端面的BA螺纹孔(1D1C)中;DB螺钉(1D1B)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A立柱(1D1)的凹槽内;下A三角块(1D4)与下B三角块(1D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A三角块(1D4)与下B三角块(1D5)之间放置A立柱(1D1)的下端;下A三角块(1D4)的一角边通过DI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A三角块(1D4)的另一角边通过DH螺钉固定在A底块(1D7)上;下B三角块(1D5)的一角边通过DK螺钉(1D5B)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B三角块(1D5)的另一角边通过DJ螺钉(1D5A)固定在A底块(1D7)上;下C三角块(1D6)的一角边通过DM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C三角块(1D6)的另一角边通过DL螺钉固定在A底块(1D7)上;A底块(1D7)通过DN螺钉(1D7A)实现与隔振平台(10)的固定;DC螺钉(1D1D)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立柱(1D1)的凹槽内;B支撑组件(1E)由B立柱(1E1)、上D三角块(1E2)、上E三角块(1E3)、下D三角块(1E4)、下E三角块(1E5)、下F三角块(1E6)和B底块(1E7)组成;B立柱(1E1)的上端端面通过EA螺钉(1E1A)与圆环体(1C)固定;B立柱(1E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A三角块(1E2)和上B三角块(1E3)的一角边固定,B立柱(1E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A三角块(1E4)、下B三角块(1E5)和下C三角块(1E6)的一角边固定;上A三角块(1E2)和上B三角块(1E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A三角块(1E4)、下B三角块(1E5)和下C三角块(1E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B底块(1E7)固定,且B底块(1E7)通过EN螺钉(1E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A三角块(1E2)与上B三角块(1E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A三角块(1E2)与上B三角块(1E3)之间放置B立柱(1E1)的上端;上A三角块(1E2)的一角边通过EE螺钉(1E2B)固定在B立柱(1E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A三角块(1E2)的另一角边通过ED螺钉(1E2A)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柔性静平衡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配平调节A单元(2)、配平调节B单元(3)、双轴柔性转动单元(4)、机械限位单元(5)、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传感单元(7)、套筒底座组件(8)、工作平台(9A)、L形支架(9B);工作平台(9A)上安装有L形支架(9B),L形支架(9B)上安装有万向架(20),万向架(20)上安装被测工件;其中,配平调节A单元(2)与配平调节B单元(3)的结构相同;工作平台A驱动单元(6A)与工作平台B驱动单元(6B)的结构相同;支撑防风防尘单元(1)由防风罩(1A)、围板(1B)、圆环体(1C)、A支撑组件(1D)、B支撑组件(1E)、C支撑组件(1F)、D支撑组件(1G)、E支撑组件(1H)组成;防风罩(1A)通过合页(1C6)与圆环体(1C)的合页接口(1C5)固定,围板(1B)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柱(1D1、1E1、1F1、1G1)上;A支撑组件(1D)由A立柱(1D1)、上A三角块(1D2)、上B三角块(1D3)、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下C三角块(1D6)和A下底块(1D7)组成;A立柱(1D1)的上端端面通过DA螺钉(1D1A)与圆环体(1C)固定;A立柱(1D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A三角块(1D2)和上B三角块(1D3)的一角边固定,A立柱(1D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和下C三角块(1D6)的一角边固定;上A三角块(1D2)和上B三角块(1D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A三角块(1D4)、下B三角块(1D5)和下C三角块(1D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A底块(1D7)固定,且A底块(1D7)通过DN螺钉(1D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A三角块(1D2)与上B三角块(1D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A三角块(1D2)与上B三角块(1D3)之间放置A立柱(1D1)的上端;上A三角块(1D2)的一角边通过DE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A三角块(1D2)的另一角边通过DD螺钉(1D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B三角块(1D3)的一角边通过DG螺钉(1D3B)固定在A立柱(1D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B三角块(1D3)的另一角边通过DF螺钉(1D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DA螺钉(1D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A立柱(1D1)的上端端面的BA螺纹孔(1D1C)中;DB螺钉(1D1B)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A立柱(1D1)的凹槽内;下A三角块(1D4)与下B三角块(1D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A三角块(1D4)与下B三角块(1D5)之间放置A立柱(1D1)的下端;下A三角块(1D4)的一角边通过DI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A三角块(1D4)的另一角边通过DH螺钉固定在A底块(1D7)上;下B三角块(1D5)的一角边通过DK螺钉(1D5B)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B三角块(1D5)的另一角边通过DJ螺钉(1D5A)固定在A底块(1D7)上;下C三角块(1D6)的一角边通过DM螺钉固定在A立柱(1D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C三角块(1D6)的另一角边通过DL螺钉固定在A底块(1D7)上;A底块(1D7)通过DN螺钉(1D7A)实现与隔振平台(10)的固定;DC螺钉(1D1D)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立柱(1D1)的凹槽内;B支撑组件(1E)由B立柱(1E1)、上D三角块(1E2)、上E三角块(1E3)、下D三角块(1E4)、下E三角块(1E5)、下F三角块(1E6)和B底块(1E7)组成;B立柱(1E1)的上端端面通过EA螺钉(1E1A)与圆环体(1C)固定;B立柱(1E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A三角块(1E2)和上B三角块(1E3)的一角边固定,B立柱(1E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A三角块(1E4)、下B三角块(1E5)和下C三角块(1E6)的一角边固定;上A三角块(1E2)和上B三角块(1E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A三角块(1E4)、下B三角块(1E5)和下C三角块(1E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B底块(1E7)固定,且B底块(1E7)通过EN螺钉(1E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A三角块(1E2)与上B三角块(1E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A三角块(1E2)与上B三角块(1E3)之间放置B立柱(1E1)的上端;上A三角块(1E2)的一角边通过EE螺钉(1E2B)固定在B立柱(1E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A三角块(1E2)的另一角边通过ED螺钉(1E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B三角块(1E3)的一角边通过EG螺钉(1E3B)固定在B立柱(1E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B三角块(1E3)的另一角边通过EF螺钉(1E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EA螺钉(1E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B立柱(1E1)的上端端面的BB螺纹孔(1E1C)中;EB螺钉(1E1B)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立柱(1E1)的凹槽内;下A三角块(1E4)与下B三角块(1E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A三角块(1E4)与下B三角块(1E5)之间放置B立柱(1E1)的下端;下A三角块(1E4)的一角边通过EH螺钉(1E4A)固定在B立柱(1E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A三角块(1E4)的另一角边通过EI螺钉(1E4B)固定在B底块(1E7)上;下B三角块(1E5)的一角边通过EK螺钉(1E5B)固定在B立柱(1E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B三角块(1E5)的另一角边通过EJ螺钉(1E5A)固定在B底块(1E7)上;下C三角块(1E6)的一角边通过EL螺钉(1E6A)固定在B立柱(1E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C三角块(1E6)的另一角边通过EM螺钉固定在B底块(1E7)上;B底块(1E7)通过EN螺钉(1E7A)实现与隔振平台(10)的固定;EC螺钉(1E1D)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B立柱(1E1)的凹槽内;C支撑组件(1F)由C立柱(1F1)、上G三角块(1F2)、上H三角块(1F3)、下G三角块(1F4)、下H三角块(1F5)、下I三角块(1F6)和C底块(1F7)组成;C立柱(1F1)的上端端面通过FA螺钉(1F1A)与圆环体(1C)固定;C立柱(1F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G三角块(1F2)和上H三角块(1F3)的一角边固定,C立柱(1F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G三角块(1F4)、下H三角块(1F5)和下I三角块(1F6)的一角边固定;上G三角块(1F2)和上B三角块(1F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G三角块(1F4)、下H三角块(1F5)和下I三角块(1F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C底块(1F7)固定,且C底块(1F7)通过FN螺钉(1F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G三角块(1F2)与上H三角块(1F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G三角块(1F2)与上H三角块(1F3)之间放置C立柱(1F1)的上端;上G三角块(1F2)的一角边通过FE螺钉(1F2B)固定在C立柱(1F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G三角块(1F2)的另一角边通过FD螺钉(1F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H三角块(1F3)的一角边通过FG螺钉固定在C立柱(1F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H三角块(1F3)的另一角边通过FF螺钉(1F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FA螺钉(1F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C立柱(1F1)的上端端面的BC螺纹孔(1F1C)中;FB螺钉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C立柱(1F1)的凹槽内;下G三角块(1F4)与下H三角块(1F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G三角块(1F4)与下H三角块(1F5)之间放置C立柱(1F1)的下端;下G三角块(1F4)的一角边通过FH螺钉(1F4A)固定在C立柱(1F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G三角块(1F4)的另一角边通过FI螺钉(1F4B)固定在C底块(1F7)上;下H三角块(1F5)的一角边通过FJ螺钉固定在C立柱(1F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B三角块(1F5)的另一角边通过FK螺钉固定在C底块(1F7)上;下I三角块(1F6)的一角边通过FM螺钉(1F6A)固定在C立柱(1F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C三角块(1F6)的另一角边通过FM螺钉(1F6B)固定在C底块(1F7)上;C底块(1F7)通过FN螺钉(1F7A)实现与隔振平台(10)的固定;FC螺钉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C立柱(1F1)的凹槽内;D支撑组件(1G)由D立柱(1G1)、上J三角块(1G2)、上K三角块(1G3)、下J三角块(1G4)、下K三角块(1G5)、下L三角块(1G6)和D底块(1G7)组成;D立柱(1G1)的上端端面通过GA螺钉(1G1A)与圆环体(1C)固定;D立柱(1G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J三角块(1G2)和上K三角块(1G3)的一角边固定,D立柱(1G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J三角块(1G4)、下K三角块(1G5)
\t和下L三角块(1G6)的一角边固定;上J三角块(1G2)和上K三角块(1G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圆环体(1C)固定;下J三角块(1G4)、下K三角块(1G5)和下L三角块(1G6)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D底块(1G7)固定,且D底块(1G7)通过GN螺纹(1G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J三角块(1G2)与上K三角块(1G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J三角块(1G2)与上K三角块(1G3)之间放置D立柱(1G1)的上端;上J三角块(1G2)的一角边通过GE螺钉(1G2B)固定在D立柱(1G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J三角块(1G2)的另一角边通过GD螺钉(1G2A)固定在圆环体(1C)上;上K三角块(1G3)的一角边通过GG螺钉(1G3B)固定在D立柱(1G1)上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上K三角块(1G3)的另一角边通过GF螺钉(1G3A)固定在圆环体(1C)上;GA螺钉(1G1A)穿过圆环体(1C)上A沉头通孔(1C1)后螺纹连接在D立柱(1G1)的上端端面的BD螺纹孔(1G1C)中;GB螺钉(1G1B)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D立柱(1G1)的凹槽内;下J三角块(1G4)与下K三角块(1G5)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下J三角块(1G4)与下K三角块(1G5)之间放置D立柱(1G1)的下端;下J三角块(1G4)的一角边通过GH螺钉(1G4A)固定在D立柱(1G1)下端的一侧板面上,下J三角块(1G4)的另一角边通过GI螺钉(1G4B)固定在D底块(1G7)上;下K三角块(1G5)的一角边通过GJ螺钉(1G5A)固定在D立柱(1G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K三角块(1G5)的另一角边通过GK螺钉(1G5B)固定在D底块(1G7)上;下L三角块(1G6)的一角边通过GL螺钉(1G6A)固定在D立柱(1G1)下端的另一侧板面上,下L三角块(1G6)的另一角边通过GM螺钉(1G6B)固定在D底块(1G7)上;D底块(1G7)通过GN螺钉(1G7A)实现与隔振平台(10)的固定;GC螺钉穿过围板(1B)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一螺母,该螺母卡合在D立柱(1G1)的凹槽内;E支撑组件(1H)由E立柱(1H1)、横柱(1H8)、上M三角块(1H2)、上N三角块(1H3)、下M三角块(1H4)、下N三角块(1H5)和E底块(1H7)组成;E立柱(1H1)的上端端面通过HA螺钉(1H1A)与横柱(1H8)固定,横柱(1H8)另一面与圆环体(1C)的下面固定,圆环体(1C)的合页接口(1C5)上固定合页(1C6)的一页边,合页(1C6)的另一页边固定有防风罩;E立柱(1H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M三角块(1H2)和上N三角块(1H3)的一角边固定,E立柱(1H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下M三角块(1H4)与下N三角块(1H5)的一角边固定;上M三角块(1H2)和上N三角块(1H3)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横柱(1H8)固定;下M三角块(1H4)和下N三角块(1H5)的另一角边通过螺钉与E底块(1H7)固定,且E底块(1H7)通过HN螺钉(1H7A)与隔振平台(10)的上面板固定;上M三角块(1H2)与上N三角块(1H3)的一个角边相对设置,且上M三角块(1H2)与上N三角块(1H3)之间放置E立柱(1H1)的上端;上M三角块(1H2)的一角边通过HE螺钉(1H2B)固定在E立柱(1H1)上端的一侧板面上,上M三角块(1H2)的另一角边通过HD螺钉固定在横柱(1H8)上;上N三角块(1H3)的一角边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树生张述卿赵宏哲袁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