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H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173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03:17
夹头的驱动源(1)具有主体部(11)以及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1)沿直线移动的可动部(3)。在驱动源(1)的可动部(3)上连结有臂(24)。在驱动源(1)的主体部(11)上固定有支承部(28)。一对把持连杆(26a)、(26b)具有呈字母L形状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以及弯曲部(43),在第一部分(41)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一对把持部(4a)、(4b)。弯曲部(43)借助旋转轴(27a)、(27b)而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28)。一对把持连杆(26a)、(26b)配置为弯曲部(43)朝向内侧。一对把持连杆(26a)、(26b)的第二部分(42)与臂(24)由一对中间连杆(25a)、(25b)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夹头的驱动源(1)具有主体部(11)以及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1)沿直线移动的可动部(3)。在驱动源(1)的可动部(3)上连结有臂(24)。在驱动源(1)的主体部(11)上固定有支承部(28)。一对把持连杆(26a)、(26b)具有呈字母L形状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以及弯曲部(43),在第一部分(41)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一对把持部(4a)、(4b)。弯曲部(43)借助旋转轴(27a)、(27b)而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28)。一对把持连杆(26a)、(26b)配置为弯曲部(43)朝向内侧。一对把持连杆(26a)、(26b)的第二部分(42)与臂(24)由一对中间连杆(25a)、(25b)连结。【专利说明】夹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把持工件的夹头。
技术介绍
作为把持工件的夹头,公知有设为利用一对把持部夹持工件的夹头。在典型的夹头中,一对把持部以能够在开闭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夹头主体。驱动一对把持部的驱动机构是将旋转电动机和齿轮机构组合而成的驱动机构。但是,在该典型的夹头中,存在开闭速度较慢、难以小型化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驱动一对把持部的驱动机构,公开了代替旋转电动机及齿轮机构而使用了气缸及连杆机构的夹头。该夹头包括缸室以及在缸室内沿直线移动的活塞。在缸室中固定有在与活塞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在导轨上,一对把持部被引导为能够在开闭方向上移动。在活塞与一对把持部之间夹设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构成为:当活塞向从缸室突出的方向移动时,一对把持部打开;当活塞向缸室内进入的方向移动时,则一对把持部闭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27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作业的生产节拍的降低,期望夹头的小型化及高速化。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夹头中,由于使用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把持部的开闭动作,因此具有能够使把持部高速地开闭这样的优点。但是,若想要确保把持部的开闭行程,则存在难以使夹头小型化这样的问题。对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及高速化的夹头。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头,该夹头具备:驱动源,该驱动源具有主体部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沿直线移动的可动部;臂,该臂连结于所述可动部;支承部,该支承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一对把持连杆,该一对把持连杆具有呈字母L形状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该一对把持连杆的弯曲部借助旋转轴而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并且所述弯曲部配置为朝向内侧;一对把持部,该一对把持部设于所述一对把持连杆的所述第一部分,且用于夹持工件;以及一对中间连杆,该一对中间连杆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臂,并且该一对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一对把持连杆的所述第二部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对字母L形状的把持连杆的弯曲部配置为朝向内侧,并且弯曲部借助旋转轴而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因此能够在确保了一对把持部的打开角度的基础上实现夹头的小型化。由于使用连杆机构将可动部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把持部的开闭动作,因此能够使把持部高速地进行开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夹头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夹头的线性电动机的立体图(包括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夹头的连杆机构的详细视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头的开闭动作的图(图4(a)示出全开的夹头,图4(b)示出开始闭合的阶段的夹头,图4(c)示出全闭的夹头)。图5是比较了在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中连杆机构的大小的图(5(a)、图5(c)示出将把持连杆形成为直线状的比较例,图5(b)示出将把持连杆形成为字母L形状的本实施方式)。图6是比较了在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中连杆机构的大小的图(6(a)、图6(c)示出将把持连杆形成为直线状的比较例,图6(b)示出将把持连杆形成为字母L形状的本实施方式)。图7是比较了在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中连杆机构的大小的图(7(a_l)、图7(a_2)示出将把持连杆的弯曲部朝向外侧的比较例,图7(b)示出将把持连杆的弯曲部朝向内侧的本实施方式)。图8是比较了在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中层叠后的夹头的大小的图(图8(a_l)示出比较例的主视图,图8(a-2)示出比较例的侧视图,图8(b-l)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8(b-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夹头的另一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夹头。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夹头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夹头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线性电动机1、以及用于夹持工件的作为把持部的左右一对的爪4a、4b。线性电动机I的作为可动部的驱动轴3配置于铅垂方向上。在线性电动机I的下部设有连杆机构2。当使线性电动机I的驱动轴3沿直线移动时,利用连杆机构2使爪4a、4b进行开闭。以下,依次说明线性电动机I及连杆机构2的结构。如图2所示,线性电动机I具备主体部11以及驱动轴3。驱动轴3具备中空的管12以及收纳于管12的中空空间的多个磁铁13。磁铁13形成为圆柱状,且沿轴线方向被磁化。磁铁13以彼此之间相同极性相对的方式排列。在磁铁13之间夹设有例如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极组件14。利用磁铁13及磁极组件14在驱动轴3上沿轴向交替形成N极和S极。驱动轴3被沿轴向排列的多个线圈15包围。在驱动轴3与线圈15之间夹设有磁隙。线圈15由包括U、V、W相的三相线圈构成。线圈15被线圈保持件16保持。在线圈保持件16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向线圈15布线的基板17。线圈15、线圈保持件16、基板17被树脂成形的外壳18覆盖。线圈15、线圈保持件16、基板17以及外壳18构成线性电动机I的主体部11。外壳18的轴向上的两端部设有端部构件19。在端部构件19上安装有用于检测驱动轴3的位置的传感器20(参照图1)。在端部构件19上还安装有引导驱动轴3沿轴向移动的套筒21。当在主体部11的线圈15中流通三相交流时,根据在驱动轴3中产生的磁场与在线圈15中流动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轴3沿轴向产生推力,驱动轴3沿轴向移动。本实施方式的线性电动机I具有小且轻的特点。通过向线性电动机I添加连杆机构2,能够得到小且轻的夹头。连杆机构2的结构如下所述。如图1所示,连杆机构2具备:臂24,其连结于线性电动机I的驱动轴3的前端;一对中间连杆25a、25b,该一对中间连杆25a、25b可旋转地连结于臂24的两端部;一对把持连杆26a、26b,该一对把持连杆26a、26b可旋转地连结于中间连杆25&、2513;以及一对爪43、413,该一对爪43、413安装于把持连杆263、2613。把持连杆263、2613借助旋转轴27a、27b而可旋转地支承于作为支承部的罩28。臂24、一对中间连杆25a、25b、一对把持连杆26a、26b以及一对爪4a、4b相对于驱动轴3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如图3所示,臂24在与驱动轴3正交的方向上细长。在臂2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有中间连杆25a、25b。在臂2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开设有供驱动轴3的前端部插入的孔24a。臂24被定位螺钉、铆钉等结合构件固定于驱动轴3的前端部。罩28具备固定于线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夹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头,其中,所述夹头具备: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具有主体部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沿直线移动的可动部;臂,所述臂连结于所述可动部;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一对把持连杆,所述一对把持连杆具有呈字母L形状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一对把持连杆的弯曲部借助旋转轴而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并且所述弯曲部配置为朝向内侧;一对把持部,所述一对把持部设于所述一对把持连杆的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一对把持部用于夹持工件;以及一对中间连杆,所述一对中间连杆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臂,并且所述一对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一对把持连杆的所述第二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TH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