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9785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0:04
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涉及一种变压器。变压器绕组引线电缆自身不容易定型,不能像铜母线那样折弯定型并保证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在交叉换位时易发生位移从而引发放电和绝缘击穿等事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芯体,芯体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螺旋引线通道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在芯体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两端面的位置互换。本技术方案通过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对称交叉换位实现引线交叉自动换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绕组外部连接绕组各引出端的导线称之为引线,通过引线将外部电源电能输入变压器,同时也通过引线将输送进来的电能输送到外部。铁路牵引变压器,尤其是VV接线形式的牵引变压器,由于低压侧的接线原理复杂多样,需要引线从绕组引出后进行多次交叉变换位置,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无论是单相或者是两个单相组合成的VV接线原理变压器,都存在这个问题。为了很好的控制局部放电水平,目前油浸式牵引变压器的低压引线普遍选用引线电缆的较多,与铜母线相比较,引线电缆的优势在于其表面的电场分布状况比铜母线好得多,但其劣势在于引线电缆自身不容易定型,不能像铜母线那样折弯定型并保证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在交叉换位时易发生位移从而引发放电和绝缘击穿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以达到引线在进出过程中实现换位的目的。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包括芯体,所述的芯体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所述的螺旋引线通道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在芯体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两端面的位置互换。通过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对称交叉换位实现引线交叉自动换位。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芯体中间轴向设有贯穿的圆柱孔,所述的芯体中间贯穿的圆柱孔中设置有“Ⅹ”型龙骨架。芯体中间的贯穿孔便于绝缘油油流散热;采用“Ⅹ”型龙骨架来支撑,能够让芯体内部形成多个油和纸筒所构成大油道厚纸筒的绝缘屏障,充分保证了交叉引线之间的绝缘性能。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一螺旋引线通道沿着芯体轴向呈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的,且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通过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的方式可以实现最短距离的交叉换位。芯体上设有多个径向的小通孔,所述的小通孔与螺旋引线通道相通。方便绝缘油进入引线通道,在引线有电流通过发热时,通过油流带走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所述的小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螺旋引线通道的直径。方便绝缘油进入引线通道,所述的芯体端面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位置设置有大于螺旋引线通道的豁口。裸线在引出和进入引线通道时,需要包相应厚度的绝缘层,在出入口处拔梢时,可以防止因根部太大而和芯体壁干涉的问题。所述的芯体的两端面的内侧设有高于端面的环形隔离壁。帮助裸线从引线通道引出后,避免因引线弯曲而发生绝缘距离缩小的问题,起隔离的作用。与第一螺旋引线通道、第一螺旋引线通道相通的小通孔的数量均为3个。3个数量相对较少,降低了小孔加工成本。有益效果:通过内部的特殊换位通道,使得引线在进与出的一个过程中就实现了换位,不仅避免了实用繁琐复杂的引线夹持装置,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引线之间的放电,更好的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变压器中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芯体;2-螺旋引线通道;3-“Ⅹ”型龙骨架;4-豁口;5-环形隔离壁;6-小通孔;7-引线;8-导线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芯体1,芯体1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2,螺旋引线通道2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1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1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在芯体1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1两端面的位置互换。为了方便的实现引线交叉自动换位,并且便于散热,防止引线之间的放电,更好的保证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芯体1中间轴向设有贯穿的圆柱孔,芯体1中间贯穿的圆柱孔中设置有“Ⅹ”型龙骨架3,两条螺旋引线通道2的进线口位于芯体1的其中一个端面,两条螺旋引线通道2的出线口位于芯体1的另一个端面,螺旋引线通道2是沿着芯体1轴向呈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的,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两条螺旋引线通道进线口和出线口换位,每条螺旋引线通道2的侧向沿着两条通道中心线上均匀分布有3个小通孔6,小通孔6垂直于芯体1侧面,小通孔6的直径与两条螺旋引线通道2的直径大小相等,芯体1端面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位置设置有大于螺旋引线通道2的豁口4,芯体1的两端面的内侧设有高于端面的环形隔离壁5。在产品设计初期,根据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和容量,通过计算后确定引线电缆7的规格,然后确定螺旋引线通道2直径能够保证引线电缆7能够顺利穿过;根据变压器电压等级,确定引线电缆7之间的绝缘距离,最后确定螺旋引线通道2的弧长距离,确保绝缘距离能够满足试验要求,通过变压器布置图,计算出螺旋引线通道2交叉换位处的空间距离,然后合理选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的芯体1长度和芯体1外围端面高度尺寸。在装配过程中,将两根引线电缆7分别穿过螺旋引线通道2,然后顺着螺旋引线通道2自然引出,此时两个引线电缆7的换位已经在内部完成。根据变压器电压等级和绝缘距离,来确定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以外的导线绝缘厚度,在引线电缆7的进出口位置,要控制好拔梢的长度,最后通过分布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两边的导线夹8来夹持两根引线电缆7,并且使引线电缆7处于完全伸展状态,从而使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也处于一个相对水平位置固定的状态。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安装完毕后,确保“Ⅹ”型龙骨架3所在的芯体1中间贯穿圆柱孔通道是无堵塞状态,确保每个小通孔6内可以让绝缘油自由流动,以保证引线电缆7的热量被油流及时带走。以上图1-3所示的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技术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1),所述的芯体(1)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2),所述的螺旋引线通道(2)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 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1)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1)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在芯体(1)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1)两端面的位置互换。

【技术特征摘要】
1.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1),所述的芯体(1)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2),所述的螺旋引线通道(2)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1)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1)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22)在芯体(1)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1)两端面的位置互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体(1)中间轴向设有贯穿的圆柱孔,所述的芯体(1)中间贯穿的圆柱孔中设置有“Ⅹ”型龙骨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1)和第一螺旋引线通道(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宝国鲁玮张健徐瑞川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