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199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及导电端子,所述线路板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接触端面。所述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接触部,配合线路板上矩形结构的连接孔,从而实现线路板与导电端子的可靠连接,制造时,只需在焊盘上开设矩形结构的连接孔即可,制造工艺方便、简单,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及导电端子,所述线路板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接触端面。所述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接触部,配合线路板上矩形结构的连接孔,从而实现线路板与导电端子的可靠连接,制造时,只需在焊盘上开设矩形结构的连接孔即可,制造工艺方便、简单,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专利说明】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线路板,又名电路板,其可以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线路板和导电端子通常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连接的:一种是将线路板和导电端子直接焊接为一体,此种方式连接可靠,但存在拆卸不便的缺点;另一种是在线路板上焊接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插接端子,导电端子直接插接在线路板的插接端子上,此种方式虽然拆卸方便,但其存在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其具有拆卸方便、简单,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及导电端子,所述线路板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接触端面。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由导电端子的端头向一侧弯曲形成,接触部与导电端子具有一定夹角,且接触部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形结构的导向头。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为5°?45。。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的导电端子为冲压而成,所述接触部凸出于导电端子的一侧,并通过带有一定斜度的导向片与导电端子相连。 作为本技术的还有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的导电端子为冲压而成,所述接触部包括向导电端子一侧凸出的第一接触部及向导电端子另一侧凸出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通过带有一定斜度的导向部与导电端子相连,所述第二接触部通过带有一定斜度的导向部与导电端子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接触部,配合线路板上矩形结构的连接孔,从而实现线路板与导电端子的可靠连接,制造时,只需在焊盘上开设矩形结构的连接孔即可,制造工艺方便、简单,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还有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线路板;12、连接孔;13、导电端子;14、导向头;15、接触部;16、接触端面。 21、线路板;22、连接孔;23、导电端子;24、导向片;25、接触部;26、接触端面。 31、线路板;32、连接孔;33、导电端子;34、第一接触部;35、第二接触部;36、导向部;37、接触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11及导电端子13,所述线路板11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12,所述导电端子13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15,所述接触部15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2相配合的接触端面16,接触部15由导电端子13的端头向右侧弯曲形成,且接触部15与导电端子13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夹角为10°,所述接触部15与导电端子12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形结构的导向头14。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5与导电端子13的夹角为10°,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接触部15与导电端子13的夹角可以为5°或45°或处于5°?45°之间的任一数值。 安装时,通过圆弧形结构的导向头14导向,接触部15与导电端子13具有夹角,插入的同时会使得接触部15变形,由于接触部15具有弹性,其接触端面16能很好的与线路板11上连接孔12内壁可靠接触,从而实现导电端子13与线路板11的可靠连接。 实施例2 请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21及导电端子23,所述线路板21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22,所述导电端子23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25,所述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25的导电端子23为冲压而成,所述接触部25凸出于导电端子23的左侧,并通过带有一定斜度的导向片24与导电端子23相连,接触部25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22相配合的接触端面26。 此种结构可冲压加工而成,加工工艺简单,由于接触部25具有弹性,安装时,通过导向片24导入,安装到位后,接触部25变形和线路板21上连接孔22的内壁可靠接触,从而实现导电端子23与线路板21的可靠连接。 实施例3 请参照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还有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31及导电端子33,所述线路板31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32,所述导电端子33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向导电端子33左侧凸出的第一接触部34及向导电端子33右侧凸出的第二接触部35,所述第一接触部34通过带有一定斜度的导向部36与导电端子33相连,所述第二接触部35通过带有一定斜度的导向部36与导电端子33相连,所述接触部34、35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32相配合的接触端面37,所述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34、35的导电端子33为冲压而成,。 此种结构方式左侧设置有第一接触部34、右侧设置有第二接触部35,使用时,第一接触部34、第二接触部35均与线路板31上连接孔32的内壁相接触,使得接触面积增大,电流密度增加,可以用在电流较大的场合。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接触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开有矩形结构的连接孔,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簧片,其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接触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晶
申请(专利权)人:英迪迈智能驱动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