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965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8:35
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被间隙(154)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0、312),每个电缆触头模块包括多根电缆(122),每根电缆包括容置在电缆屏蔽件(162)内的至少一个中心导体(156)。每个电缆触头模块包括保持端接至电缆中心导体的多个信号触头(124)的介电框架。接地框架(182)包括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的接地板(194)。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彼此相对使得介电框架的内侧跨过间隙彼此相对。具有被桥(170)联接的第一面板(166)和第二面板(168)的间隔件(314)设置在间隙中,使得第一面板沿着第一电缆触头模块的内侧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并且第二面板沿着第二电缆触头模块的内侧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来说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在电流电连接中使用的一类电连接器被配置为接收电路卡或电路板的配合边缘。该电连接器可被称作“跨接安装”或“板边缘”连接器。典型地,该电连接器包括偏置抵靠露出在配合电路卡表面上的接触垫或导体、以在电连接器与电路卡之间形成电信号路径的触头。可选择地,该电连接器可以是电缆安装连接器,这样触头端接到从电连接器远离电路卡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电缆中的中心导体。在一些应用中,电连接器和附接的电路卡形成用于更广通讯系统中另外装置的子组件,并且一个或多个电缆连接至该通讯系统中的其他部件。该电连接器的一种该用途是用在存储卡的组件或其它电子装置中。随着对速度和性能的需求增加,已知的电连接器被证明是不够的。此外,一个趋势是减小触头之间和接触垫之间的触头节距以增大电连接器的密度和减少电路卡上被电连接器覆盖的面积。对于电缆安装电连接器来说,端接至电连接器触头的电缆的每个中心导体通常被覆盖在绝缘层中。电缆可以是同轴电缆,其包括导电外部屏蔽、外部护套、和可能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层。由于来自包围电缆中心导体的材料层的干扰,两个相邻的中心导体可能不能够物理地端接至由微小触头节距隔开的相邻触头。结果,中心导体的和/或电缆的体积或规格可能被限制为小规格或直径,以支持触头或接触垫的更紧密节距。然而,较小规格的导体通常产生显著的信号损失,其中信号损失随着用于传送信号的电缆的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变差),这部分是因为经其进行信号传送的导电材料的量受到了限制。这样,由于电缆导体的规格因为空间原因而受限,电缆安装电连接器将被限制在这样的应用中,其中信号路径的距离相对较短以最小化信号损失的负面影响。仍然需要一种电缆安装电连接器,其能够将较大规格的电缆中心导体连接至配合电路卡上的窄节距接触垫,同时减小较长传输距离下的信号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前部和后部的前壳体,前部包括被配置为接收配合电路卡的配合边缘的配合接口。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被接收在前壳体中并由间隙彼此分开。每个电缆触头模块包括多根电缆,每根电缆包括容置于电缆屏蔽件内的至少一个中心导体。每个电缆触头模块包括具有前部、后部、外侧和内侧的介电框架。介电框架保持端接至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多个信号触头。电缆从介电框架的后部延伸。信号触头包括从介电框架的前部延伸的触头梁。接地框架安装至介电框架的外侧。接地框架包括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的接地板,以及从接地板的前边缘延伸到限定在触头梁的相邻对之间的相应空隙中的一体式接地梁。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彼此相对,从而介电框架的内侧跨过间隙彼此面对。具有通过桥联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间隔件设置在间隙中,使得第一面板沿着第一电缆触头模块的内侧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并且第二面板沿着第二电缆触头模块的内侧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准备配合至电路卡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不带壳体的图1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缆触头模块的顶部透视图。图4是图3电缆触头模块的仰视图。图5是不带接地框架和介电框架的图3的电缆触头模块的一部分的底部透视图。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图3的电缆触头模块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7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配合至共用电路卡的两个电缆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此提出的实施例包括其中具有电缆触头模块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电缆触头模块可被配置为在相邻信号触头之间具有减小的触头间隔,以容纳在限定的触头区域内具有更大的触头密度的电路卡。尽管触头间隔减小,但是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电缆触头模块可被配置为端接至包括相对大规格的中心导体的多个电缆,该中心导体太大而不能直接连接至电路卡上的相邻接触垫。与较小规格的导体相比,较大规格的导体减少了在较长距离上的信号损失。这样,与端接至较小规格的导体的其它组件相比,该电缆连接器组件可允许在较长距离上的更好的信号传输。此外,电缆连接器组件被配置为将每个电缆的接地部件共电位以及在信号触头的相邻对之间提供屏蔽,即使是在信号触头之间的间隔减小的情况下。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缆连接器组件100的透视图,其准备配合至电路卡102。电缆连接器组件100和电路卡102可以是通信系统103的部件。例如,电缆连接器组件100和电路卡102可以是电通信系统或装置的部分或与电通信系统或装置一起使用,其中电通信系统或装置例如是开关、路由器、服务器、集线器、网络接口卡、个人计算机、存储系统等等。通信系统103相对于配合或插入轴线191、横向轴线193和俯仰轴线195定向。轴线191、193、195彼此相互垂直。尽管俯仰轴线195在图1中似乎是在平行于重力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但是可以理解轴线191、193、195不需要相对于重力具有特定取向。电缆连接器组件100被配置为接收电路卡102的至少一部分以将电缆连接器组件100电连接至电路卡102、并在其间建立电信号路径。例如,电缆连接器组件100可以在平行于插入轴线191的配合方向120上朝着电路卡102移动以配合这两个部件。电路卡102在此可被称作配合电路卡102。配合电路卡102可以是子卡或母卡,并包括延伸通过其的导电迹线(未示出)。如在此使用的,术语“电路卡”是指其中导体以预定图案印刷有或者以其他方式沉积在绝缘基板上的电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合电路卡102可以是印刷电路板。电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壳体104。壳体104具有前部106和后部108。配合接口 110设置在壳体104的前部106。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合接口 110限定将配合电路卡102的配合边缘114接收在其中的槽112。壳体104进一步包括从上方限定槽112的上壁116、和从下方限定槽112的下壁118。槽112可从壳体104的左端136延伸至壳体104的右端138。如在此使用的,相对的或空间的术语如“前”、“后”、“顶”、“底”、“上”、“下”、“左”和“右”仅用于区别参考的元件而不是必须需要在电缆连接器组件100中的或者电缆连接器组件100的周围环境中的特定的位置或取向。例如,如果连接器组件100相对于周围环境上下倒置,则上壁116可定向在槽112下方,而不是在槽112上方。电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从壳体104的后部108延伸的多根电缆122。尽管未在图1中示出,但是电缆122可从壳体104延伸很长距离。电缆122可包括通过其传送电信号的中心导体156、158(图2中示出)。中心导体156、158可具有相对大的直径或规格以减小在电缆122的长距离上传送的电信号的信号损失。电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端接至电缆122的中心导体156、158的信号触头124。信号触头124可至少部分地延伸到壳体104的槽112中。信号触头124被配置为机械接合并且电连接至电路卡102上对应的信号触头垫126。信号触头垫126连接至用于沿电路卡102导通电信号(例如,功率和数据信号)的电路卡102上的迹线(未示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组件100的信号触头124可被配置为接合设置在电路卡102的顶部表面128和相反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300),其包括前壳体(306),所述前壳体具有前部(316)和后部(318),所述前部包括被配置为接收配合电路卡(302)的配合边缘(304)的配合接口(110),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310、312)被接收在所述前壳体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通过间隙(154)彼此分开,每个电缆触头模块包括多根电缆(122),每根电缆包括容置在电缆屏蔽件(162)内的至少一个中心导体(156),其特征在于:每个电缆触头模块包括介电框架(180),所述介电框架具有前部(184)、后部(186)、外侧(188)和内侧(190),所述介电框架保持端接至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多个信号触头(124),电缆从所述介电框架的后部延伸,所述信号触头包括从所述介电框架的前部延伸的触头梁(192),接地框架(182)安装至所述介电框架的外侧,所述接地框架包括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的接地板(194)、和从所述接地板的前边缘(196)延伸到限定在所述触头梁的相邻对(224)之间的对应空隙(226)中的一体式接地梁(198),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彼此相对,使得所述介电框架的内侧跨过所述间隙彼此面对,间隔件(314)具有通过桥(170)联接的第一面板(166)和第二面板(168),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模块之间的间隙中,使得所述第一面板沿着所述第一电缆触头模块的内侧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并且所述第二面板沿着所述第二电缆触头模块的内侧接合电缆的电缆屏蔽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D·赫林M·J·菲利普斯A·贝齐斯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