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立宸专利>正文

一种发光粉之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0811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7:20
一种发光粉之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将一有机溶剂或其组合倒入一容器中;利用搅拌、震荡、融合、紫外线照射方式或其组合,将颗粒体产生黏附性,均匀黏附于发光粉上,再置于上述之容器内,使之与容器内之液体溶剂产生交互作用而生成一发光粉层;将上述之发光粉层静置使之均匀漂浮达到一适当高度;当发光粉层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加入一具有可调整发光粉层的高度之相对物质,以控制发光粉层的高度而形成成品粉;将成品粉置于一载体上而形成一膜体或胶体;利用干燥方式,使膜体或胶体与载体融合,再于最外层喷涂一层透明不遮光的保护层,即可完成最终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可控制发光粉层厚度并可经由干燥方式使发光粉层与基板融合之特性。
技术介绍
LED及Light-Emitting D1de的缩写,中文名为发光二极管,一般我们在生活上都只说LED,平常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利用LED发光的产品,例如日光灯、手电筒、路灯、显示器等,但LED到底是什么?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组件,于公元1962年开始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亮度的红光,经过不断研发,至今LED发出的光已经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亮度也不断提升,因此被应用在各种照明装置。LED具有高亮度、省电、寿命长、体积小、耐震荡等优点,但相对的也有缺失,例如:1.LED在高亮度下效能较低,在一般照明用途上仍比荧光灯耗电,有些甚至比省电灯泡耗电。2.成本高,因此售价相对较高。3.因为LED光源面积小、聚旋光性集中,做照明用途时容易刺眼,须利用光学设计分散光源,因此市面上才有防眩光产品。许多LED有过蓝的问题,只要少量蓝光就可以让人有精神,白天使用是可以的,但是不适合夜间使用。LED有闪烁问题,随着亮度降低,闪烁情况越明显,对眼睛容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控制发光粉层厚度并可经由干燥方式使发光粉层与基板融合之特性之发光粉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将一有机溶剂或其组合倒入一容器中;步骤二:利用搅拌、震荡、融合、紫外线照射方式或其组合,将颗粒体产生黏附性,均匀黏附于发光粉上,再置于步骤一之容器内,使之与步骤一容器内之液体溶剂产生交互作用而生成一发光粉层;步骤三:将步骤二之发光粉层静置使之均匀漂浮达到一适当高度;步骤四:当步骤三之发光粉层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加入一具有可调整发光粉层的高度之相对物质,以控制发光粉层的高度而形成成品粉;步骤五:将步骤四之成品粉置于一载体(基板)上而形成一膜体或胶体;步骤六:利用干燥方式,使步骤五之膜体或胶体与载体(基板)融合,再于最外层喷涂一层透明不遮光的保护层,即可完成最终成品。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系本专利技术将液体溶剂倒入容器中之示意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将粒径较小之黏性颗粒体均匀附着于颗粒较大之发光粉之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将第一、二图结合后净置并漂浮至一适当高度之示意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于图3中加入一物质以控制发光粉层厚度之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将成品粉置于载体上形成膜体或胶体之示意图图6系本专利技术形成成品之示意图第7图系本专利技术发光粉制造方法之流程图11 液体溶剂,12 容器,21 发光粉,22 黏性颗粒体,3 发光粉层,31、32成品粉,4相对物质,5载体(基板),6膜体、胶体,7保护层,h高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发光粉之制造方法之流程图步骤如下:步骤一:将一有机溶剂11或其组合倒入一容器12中,如图1所示,其中,该液体溶剂11可为水或挥发性液体,例如甲醇、乙醇、丙醇。步骤二:利用搅拌方式将粒径较小之黏性颗粒体22均匀附着于粒径较大之发光粉21后(如图2所示),再置于步骤一之容器12内,使之与步骤一容器12内之液体溶剂11产生交互作用而生成一发光粉层3,如图3所示或是或是利用搅拌方式将粒径相等之颗粒体均匀紧靠于粒径相等之发光粉。步骤三:将步骤二之发光粉层3静置使之均匀漂浮达到一适当高度h (A+B+C),如图3所示。步骤四:当步骤三之发光粉层3达到适当高度h时,即可加入一具有可调整发光粉层3的高度h之相对物质4,以控制发光粉层3的高度h而形成成品粉31或32,如图4所示。步骤五:利用喷或涂或点等方式将步骤四之成品粉31或32置于一载体(基板)5上而形成一膜体6或胶体6,如图5所示。步骤六:利用自然风干或加热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使步骤五之膜体6或胶体6与载体(基板)5融合,再于最外层喷涂一层透明不遮光的保护层7,即可完成最终成品,如图6所示,其中,该保护层7可为硅胶或硅胶或环氧树酯或Si02。以上所述者仅用为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凡有在相同之专利技术精神下所作有关本专利技术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保护之范围。【生物材料寄存】国内寄存信息【请依寄存机构、日期、号码顺序注记】国外寄存信息【请依寄存国家、机构、日期、号码顺序注记】【序列表】(请换页单独记载)【主权项】1.,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一有机或无机溶剂或液体或其组合倒入一容器中; 步骤二:利用具有吸附性的发光粉,再置于步骤一之容器内,使之与步骤一容器内之有机溶剂或液体产生交互作用而生成一发光粉融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之发光粉融液静置使之均匀漂浮达到一适当高度; 步骤四:利用喷或涂或点等方式将成品粉薄膜置于该载体(基板)上而形成该完整膜体或有机或无机胶体或当步骤三之发光粉融液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加入,或减少一具有可调整发光粉融液的高度之相对物质,以控制发光粉融液的高度而形成成品粉薄膜。 步骤五:利用干燥方式,使步骤四之完整膜体或有机或无机胶体与载体(基板)融合,再于最外层喷涂一层用于固定的透明不遮光的有机或无机胶体充当保护层,即可完成最终成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所述之,其中,步骤一所述之有机或无机溶剂可为水或挥发性有机溶剂或醇类。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其中,该挥发性有机溶剂可为甲醇或乙醇或丙醇。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所述之,其中,步骤五所述之干燥方式可为自然风干或加热或紫外线照射、蒸发或挥发。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所述之,其中,步骤五所述之保护层可为透明不遮光的有机或无机物质、氧化锌、硅胶或硅胶或环氧树酯或Si02。【专利摘要】,其步骤如下:将一有机溶剂或其组合倒入一容器中;利用搅拌、震荡、融合、紫外线照射方式或其组合,将颗粒体产生黏附性,均匀黏附于发光粉上,再置于上述之容器内,使之与容器内之液体溶剂产生交互作用而生成一发光粉层;将上述之发光粉层静置使之均匀漂浮达到一适当高度;当发光粉层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加入一具有可调整发光粉层的高度之相对物质,以控制发光粉层的高度而形成成品粉;将成品粉置于一载体上而形成一膜体或胶体;利用干燥方式,使膜体或胶体与载体融合,再于最外层喷涂一层透明不遮光的保护层,即可完成最终成品。【IPC分类】H01L33/50, H01L33/00【公开号】CN105047799【申请号】CN201510355141【专利技术人】林立宸 【申请人】林立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粉之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将一有机或无机溶剂或液体或其组合倒入一容器中;步骤二:利用具有吸附性的发光粉,再置于步骤一之容器内,使之与步骤一容器内之有机溶剂或液体产生交互作用而生成一发光粉融液;步骤三:将步骤二之发光粉融液静置使之均匀漂浮达到一适当高度;步骤四:利用喷或涂或点等方式将成品粉薄膜置于该载体(基板)上而形成该完整膜体或有机或无机胶体或当步骤三之发光粉融液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加入,或减少一具有可调整发光粉融液的高度之相对物质,以控制发光粉融液的高度而形成成品粉薄膜。步骤五:利用干燥方式,使步骤四之完整膜体或有机或无机胶体与载体(基板)融合,再于最外层喷涂一层用于固定的透明不遮光的有机或无机胶体充当保护层,即可完成最终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宸
申请(专利权)人:林立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