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2430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09:26
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设置空间、电力消耗的增大,增大下游的冷却能力的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1)包括:与发热元件(10-1~10-8)热连接的受热体(11),与该受热体热连接的热导管组(12),和与多个热导管热连接的散热片组(13)。热导管组(12)具有:配置于冷却风的上游、由大致垂直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F)配置的多个热导管(12A)构成的热导管单元(12-1),配置于冷却风(F)的下游、由大致平行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F)配置的多个热导管(12B)构成的热导管单元(12-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设及通过强制风冷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特别设及对搭载 于铁路车辆等输送体的功率转换装置等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的强制风冷型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W往,作为用于对多个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的强制风冷型冷却装置,存在具有受热 体、固定于该受热体的多个U字型(或者L字型)的热导管、W及安装于热导管的散热片组 的冷却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样的冷却装置中,通常全部U字型(L字型)热导管都 平行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排列,或者垂直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排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特开2011-181882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冷却装置中,在热导管平行配置的情况下,存在因由配置于冷 却风上游的热导管、散热片等产生的压力损失,而导致下游侧的冷却能力下降的倾向。另 夕F,在垂直配置的情况下,由于翅片效率下降,而存在不仅下游侧,连上游的冷却能力也下 降的倾向。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能力,可W考虑增加冷却用翅片的数量、增加冷却风 的风量等措施,但该样会产生工时增加的问题,并且产生冷却装置的设置空间增大、电力消 耗增大的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W防止设置空间、电力消耗增大等问题,而且能够 增大下游侧的冷却能力的冷却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发热元件热连 接的受热体,与所述受热体热连接的热导管组,和与所述多个热导管热连接的散热片组,所 述热导管组具有;配置于冷却风的上游、由大致垂直于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配置的多个 热导管构成的第1热导管单元,配置于所述冷却风的下游、由大致平行于所述冷却风的流 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热导管构成的第2热导管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1热导管单元由U字型或L字型的多个热导管构成,所述热导管具 有:固定于所述受热体的第1固定部,和从所述第1固定部的至少一端延伸出的第1伸出 部,并且如下配置:由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1伸出部所确定的面大致垂直于所述冷却风 的流动方向。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2热导管单元由U字型或L字型的多个热导管构成,所述热 导管具有:固定于所述受热体的第2固定部,和从所述第2固定部的至少一端延伸出的第2 伸出部,由所述第2固定部和所述第2伸出部所确定的面大致平行于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 向。而且,所述第1热导管单元由所述多个热导管并列设置而成,具有;W预定间距排 列所述热导管而成的一个热导管列,和W不同于所述预定间距的间距排列所述热导管而成 的另一热导管列。进而,优选地,所述一个热导管列中的排列间距是所述散热片的宽度尺寸的1/a, 其中,a为2W上的整数,所述另一热导管列中的排列间距是所述散热片的宽度尺寸的1/ 0,其中,0声a,0为2W上的整数。 进而,优选地,所述一个热导管列和所述另一个热导管列在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 向上交替地配置。 进而,优选地,所述第2热导管单元由W预定间距排列的多个热导管并列设置而 成。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第1热导管单元配置于冷却风的上游,并且由大致垂直于该冷 却风的流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热导管构成。而且,第2热导管单元配置于所述冷却风的下游, 并且由大致平行于该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热导管构成。根据本结构,使新来的冷 却风通过上述配置的第1热导管单元,可W在维持冷却能力的同时,减小压力损失。而且, 使充足风量的冷却风通过上述配置的第2热导管单元,可W在抑制第2热导管单元中的风 量降低的同时,利用翅片的高效率来提高冷却能力。其结果,可W实现沿冷却风的流动方向 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的均匀化。而且,由于不需要翅片片数、热导管根数等的增加,或因风 量增大而要求风扇大型化,可W防止冷却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增大、电力消耗的增大。【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中(a)是沿图1的线A-A的截面图,化)是沿图1的线B-B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002引图5中(a)是示出图1的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俯视图,化)是示出 热导管12A的配置和流动方向的关系的放大图,(C)是示出热导管12B的配置和流动方向 的关系的放大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引图7是图6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通过数值分析求取受热体温度时的发热元件的配置的图。 图9是示出由数值分析求得的实施例、现有例的受热体温度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第1热导管单元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图6的第1热导管单元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的散热片组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 2是图1的冷却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1中的热导管数目和翅片数目是为了示出其一个例 子,根据本技术的冷却装置的热导管数目和翅片数目并不限于图1所示。[003引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冷却装置1包括;与发热元件10-1~10-8热连接的受 热体11、与该受热体热连接的热导管组12、与多个热导管热连接的散热片组13。受热体11是具有预定厚度的平板状构件,在受热体11的一面11a安装有发热元 件10-1~10-8,在另一面1化安装有热导管组12。而且,在将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F大 致平行的方向设为受热体11的长度,将与流动方向F大致垂直的方向设为受热体11的宽 度时,受热体11的宽度和长度可W根据发热元件10-1~10-8的尺寸和发热量选择各种尺 寸。热导管组12例如由侧面视图呈大致U字型的多个热导管构成,各热导管大致垂直 于受热体11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导管组12具有;配置于冷却风的上游、由大致垂直于冷却风 的流动方向F地配置的多个热导管12A构成的热导管单元12-1 (第1热导管单元),和配置 于冷却风F的下游、由大致平行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F地配置的多个热导管12B构成的热 导管单元12-2(第2热导管单元)。目P,热导管单元12-1的热导管12A与流动方向F大致垂直地配置,热导管单元 12-2的热导管12B与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换而言之,热导管单元12-1的各热导管配 置成与热导管单元12-2的任一热导管大致垂直。[003引另外,热导管单元12-1的多个热导管12A沿冷却风的流动方向F等间隔地排列配 置。热导管单元12-2的多个热导管12B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F大致平行地等间隔配置。 如图3(a)所示,热导管12A具有;固定于受热体11的固定部121(第1固定部), 从该固定部的两端大致垂直地延伸出的伸出部122、123(第1伸出部)。固定部121埋设固 定于受热体11的面1化侦U,伸出部122、123大致垂直于受热体11的面1化地延伸。 在该热导管12A中,固定部121起热量输入部(蒸发部)的作用,而伸出部122、 123起散热部(冷凝部)的作用。具体地,当从发热元件10-1~10-8发出的热量传递到固 定部121时,在固定部121中工作液蒸发,所蒸发的蒸气到达伸出部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发热元件热连接的受热体,与所述受热体热连接的热导管组,和与所述热导管组热连接的散热片组,所述热导管组具有:配置于冷却风的上游、由垂直于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热导管构成的第1热导管单元,和配置于所述冷却风的下游、由平行于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热导管构成的第2热导管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裕冈本刚伊势村将和桥本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