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出水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111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出水室,包括出水室本体,所述出水室本体内部设有水腔,出水室本体上还固定有与水腔连通的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出水室,设有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能将冷却液分流,使一部分冷却液参与循环冷却,一部分冷却液回流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再进入循环系统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实现补偿降温,能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涉及发动机出水室
技术介绍
水冷式发动机是利用水(或防冻液)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发动机高温机件的热量,以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水冷系统的冷却液在发动机的水套中,吸收高温机件的热量,冷却液温度升高,经散热器利用风扇和迎风气流冷却水泵又将冷却后的冷却液泵入水套,进行循环冷却,目前水冷式发动机的冷却液多为单循环,即冷却液流经各个冷却部位后回流,经散热器散热降温后再进行循环冷却,冷却过程中不能补偿降温,冷却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出水室,能将冷却液分流,利于补偿降温,提高冷却效果。本技术的发动机出水室,包括出水室本体,所述出水室本体内部设有水腔,出水室本体上还固定有与水腔连通的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进一步,所述水腔截面为长圆形;进一步,所述两个出水管分列于水腔长向两侧;进一步,所述两个出水管与出水室本体相接的部分管段出水方向沿水腔长向设置;进一步,所述两个出水管均偏心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发动机出水室,设有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能将冷却液分流,使一部分冷却液参与循环冷却,一部分冷却液回流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再进入循环系统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实现补偿降温,能提高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出水室,包括出水室本体I,所述出水室本体I内部设有水腔2,出水室本体I上还固定有与水腔2连通的一个进水管3和两个出水管4,一个出水管4连接散热器,另一个出水管4连通至发动机需冷却部位,能将冷却液分流,使一部分冷却液参与循环冷却,一部分冷却液回流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再进入循环系统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实现补偿降温,能提高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腔2截面为长圆形,利于冷却水在水腔2内形成涡流,水腔2底面敞开,出水室本体I四周设有用于与气缸盖连接的翻边,翻边上设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四个并且分布于出水室本体I四周,出水室本体I固定于气缸盖后通过气缸盖外壁对水腔2进行封闭。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出水管4分列于水腔2长向两侧,利于冷却水的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出水管4与出水室本体I相接的部分管段出水方向沿水腔2长向设置,利于冷却水的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出水管4均偏心设置,均沿顺时针方向偏离水腔2中心,利于冷却水顺着涡旋流动方向流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出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室本体,所述出水室本体内部设有水腔,出水室本体上还固定有与水腔连通的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所述水腔截面为长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出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出水管分列于水腔长向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出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出水管与出水室本体相接的部分管段出水方向沿水腔长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出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出水管均偏心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出水室,包括出水室本体,所述出水室本体内部设有水腔,出水室本体上还固定有与水腔连通的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本技术的发动机出水室,设有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能将冷却液分流,使一部分冷却液参与循环冷却,一部分冷却液回流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再进入循环系统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实现补偿降温,能提高冷却效果。【IPC分类】F01P11-02【公开号】CN204532518【申请号】CN201420806695【专利技术人】张兴海, 段伟, 凌青海, 连源, 李祥江, 尹俊杰 【申请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出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室本体,所述出水室本体内部设有水腔,出水室本体上还固定有与水腔连通的一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所述水腔截面为长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海段伟凌青海连源李祥江尹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