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艳专利>正文

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392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16
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属于医用胸腔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导液管(1),其特征在于:导液管(1)为内部设有液体流动通道(9)的软管,导液管(1)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分别通过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进行注水,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位于导液管(1)的管壁内;导液管(1)插入胸腔的一端为进液端(8),进液端(8)成锥形,进液端(8)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孔(10);导液管(1)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流速控制阀(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使用方便流速可调,胸腔损伤小,内科医生独自完成操作,且插入胸腔后固定牢固安全、不易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属于医用胸腔引流装置
。包括导液管(1),其特征在于:导液管(1)为内部设有液体流动通道(9)的软管,导液管(1)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分别通过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进行注水,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位于导液管(1)的管壁内;导液管(1)插入胸腔的一端为进液端(8),进液端(8)成锥形,进液端(8)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孔(10);导液管(1)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流速控制阀(7)。本技术的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使用方便流速可调,胸腔损伤小,内科医生独自完成操作,且插入胸腔后固定牢固安全、不易脱出。【专利说明】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
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属于医用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胸腔积液导出装置,在插入时在胸部手术切开创口较大,给予患者带来创伤较大,多由外科医生完成,而内科医生独自操作较为困难,造成插入胸腔积液导出装置时需内科外科大夫合作完成,费时费力,且操作不便。特别是患者出现气胸时,大多数是由外科手术治疗,因术前准备时间长,易延误治疗。现有的胸腔积液导出装置,为了便于进液端插入胸腔,插入胸腔的进液端设计为蘑菇头,但蘑菇头的设计置入与取出胸腔时均较为困难。植入时应用止血钳夹住蘑菇头顶端,放置时突然出现的落空感,如用力过猛,将导脏层胸膜损伤。拔出时因切口纤维组织形成,导致切口缩小,导致蘑菇头拔出困难,患者因局部疼痛憋气失败,气胸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流速可调,胸腔损伤小,内科医生独自完成操作,且插入胸腔后固定牢固安全、不易脱出。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包括导液管,其特征在于:导液管为内部设有液体流动通道的软管,导液管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第一水囊、第二水囊分别通过第一注水管、第二注水管进行注水,第一注水管和第二注水管位于导液管的管壁内;导液管插入胸腔的一端为进液端,进液端成锥形,进液端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孔;导液管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流速控制阀。 所述的第一注水管、第二注水管一端分别通入第一水囊、第二水囊内部,另一端设于导液管外部并活动连接有橡胶塞;第一注水管、第二注水管上分别活动连接用于阻断液体流动的止水夹。 所述的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之间的间隔为3飞cm。 所述的导液管的液体流动通道内活动套装有导丝。 所述的导液管长度为15?22 Cm,外部直径为0.5?lcm,导丝的长度为3(T3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的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可节省抢救时间,降低操作风险,节省抢救时间。且本技术缩小了胸腔切口的面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手术过程无需外科医生参与,内科医生可独自完成,使外科手术变成内科操作,住院医师皆可实施。 2、本技术可引流气体及液体,且插入胸腔后固定牢固,不易划伤胸腔内部。双水囊中可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有利于固定,即使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均出现漏液,生理盐水相较于气体或其他固定方式来说,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4、本技术可控制引流量,安全可靠,由于双水囊的双重固定,导液管不易从胸腔中脱出。进液端上分布的开孔可加大进液量,防止阻塞,开孔直接设计在进液端管壁上,可以防止进液端外径过粗不易插入胸腔,对胸腔的损伤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与导丝配合的扩皮器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导液管;2、第一注水管;3、第二注水管;4、第一水囊;5、第二水囊;6、橡胶塞;7、流速控制阀;8、进液端;9、液体流动通道;10、开孔;11、止水夹;12、导丝;13、扩皮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Γ3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Γ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f 2:本技术的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由导液管I和流速控制阀7组成。导液管I为内部设有液体流动通道9的软管,导液管I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分别通过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进行注水,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位于导液管I的管壁内;导液管I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流速控制阀7,导液管I插入胸腔的一端为进液端8,进液端8成锥形,参照图进液端8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孔10。所述的导液管I的液体流动通道9内活动套装有导丝12。导液管I长度为15?22 Cm,外部直径为0.5?lcm,导丝12的长度为30?35cm。 第一水囊4与第一注水管2相通,第二水囊5与第二注水管3相通,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 —端分别通入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内部,另一端设于导液管I外部并活动连接有橡胶塞6 ;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上分别活动连接用于阻断液体流动的止水夹 11。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之间的间隔为3飞cm。 参照图3:工作过程如下::I)使用现有穿刺针,穿刺胸腔,然后沿穿刺针开出的孔洞,向胸腔内放入导丝12。 2)使用扩皮器13,参照图3,扩皮器13为上下相同的直管状,且插入孔洞的一端为锥形尖端;将扩皮器13套装在导丝12外部,沿沿穿刺针开出的孔洞,插入胸腔,将孔洞扩大;使用扩皮器13时,分别使用三种粗细的扩皮器13,按照由细到粗的顺序扩大孔洞,三种粗细的扩皮器13外径分别为:0.3cm、0.5cm、0.73cm。扩皮结束后,自导丝12上取下扩皮器13。 3)将导液管I套装在导丝12外部,液体流动通道9沿导丝12滑动,使导液管I的进液端8插入扩皮器13扩皮后的孔洞中,待进液端8插入到适宜深度;使用注满生理盐水的注射针筒插入橡胶塞6,向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内注入生理盐水;通过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分别向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中注入生理盐水;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注满水后分别卡在胸腔的创口壁上,轻微拉动导液管1,导液管I无法移动,使用止水夹11夹住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阻止水囊内的生理盐水流出;橡胶塞6可以防止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中生理盐水流出。 4)从液体流动通道9中抽出导丝12,在导液管I的出液端旋拧上流速控制阀7,控制液体流动通道9液体流速。 5)使用结束后,取下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上的止水夹11和橡胶塞6,排出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中注入的生理盐水,从孔洞中取出导液管I。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包括导液管(1),其特征在于:导液管(I)为内部设有液体流动通道(9)的软管,导液管(I)外部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胸腔闭式微创引流装置,包括导液管(1),其特征在于:导液管(1)为内部设有液体流动通道(9)的软管,导液管(1)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分别通过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进行注水,第一注水管(2)和第二注水管(3)位于导液管(1)的管壁内;导液管(1)插入胸腔的一端为进液端(8),进液端(8)成锥形,进液端(8)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孔(10);导液管(1)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流速控制阀(7);所述的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一端分别通入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内部,另一端设于导液管(1)外部并活动连接有橡胶塞(6);第一注水管(2)、第二注水管(3)上分别活动连接用于阻断液体流动的止水夹(11);所述的第一水囊(4)和第二水囊(5)之间的间隔为3~6cm;所述的导液管(1)的液体流动通道(9)内活动套装有导丝(12);所述的导液管(1)长度为15~22㎝,外部直径为0.5~1cm,导丝(12)的长度为30~3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艳寇金柱李明杜晓关春赵明涛谈正福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