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655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导尿管体上设置有囊体,导尿管体侧边设置有连接囊体的输送管,所述导尿管体由前导流管和引流管接合而成,囊体设置在前导流管上,所述前导流管前端设置有伸缩管段,伸缩管段上设置有导尿孔,导尿孔位于囊体中部,前导流管上设置有按压装置连接伸缩管段,按压装置控制伸缩管段动作使导尿孔伸出在囊体外或收入囊体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离式可控导尿管设计人性化,引流管分离后可大大减少导尿管体长度,插置在膀胱的前导流管可由病人自主控制排尿,长时间插置在膀胱内也不会带来不便,可减少导尿管插拔次数,减少病人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导尿管体上设置有囊体,导尿管体侧边设置有连接囊体的输送管,所述导尿管体由前导流管和引流管接合而成,囊体设置在前导流管上,所述前导流管前端设置有伸缩管段,伸缩管段上设置有导尿孔,导尿孔位于囊体中部,前导流管上设置有按压装置连接伸缩管段,按压装置控制伸缩管段动作使导尿孔伸出在囊体外或收入囊体中部。本技术的分离式可控导尿管设计人性化,引流管分离后可大大减少导尿管体长度,插置在膀胱的前导流管可由病人自主控制排尿,长时间插置在膀胱内也不会带来不便,可减少导尿管插拔次数,减少病人痛苦。【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分离式的可控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泌尿科等临床医疗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常用于小便不能自理的病人。导尿管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现在临床上应用的导尿管包括有普通不带气囊的导尿管和带气囊的导尿管,由于现有的导尿管管体较长,而且导尿不可控,一般在病人要求排尿时才插入病人膀胱,并且在病人排尿完毕后拔出,但每次插拔操作麻烦,同时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若将导尿管长时间插置在膀胱内,则当膀胱积聚尿液时会立即通过导尿管排出,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较长的管体也会给病人带来很多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分离后管体较短,同时病人可自主控制导尿孔的位置,从而控制排尿,非常方便。 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导尿管体上设置有囊体,导尿管体侧边设置有连接囊体的输送管,所述导尿管体由前导流管和引流管接合而成,囊体设置在前导流管上,所述前导流管前端设置有伸缩管段,伸缩管段上设置有导尿孔,导尿孔位于囊体中部,前导流管上设置有按压装置连接伸缩管段,按压装置控制伸缩管段动作使导尿孔伸出在囊体外或收入囊体中部。 上述分离式可控导尿管中,所述前导流管上设置有母接头,引流管上对应设置有公接头,所述前导流管和引流管通过公母接头接合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公接头外侧设置有半球状凸点、卡簧或凸柱,且所述母接头内侧对应设置有弧形凹槽、卡口或L形槽。 上述分离式可控导尿管中,所述囊体为气囊或水囊。 进一步,所述囊体充气或充水后为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的导尿管相比较,本技术的分离式可控导尿管由前导流管和引流管接合而成,当前导流管插入膀胱后,可把引流管分离,减少体外的导尿管体长度,长时间插置在病人体内也不会造成带来不便。前导流管上设置有伸缩管段和控制其伸缩的按压装置,按压装置设置在体外,病人通过按压装置能自由控制导尿孔内藏或外露,从而控制导尿管是否进行排尿。本技术的分离式可控导尿管设计人性化,引流管分离后可大大减少导尿管体长度,插置在膀胱的前导流管可由病人自主控制排尿,长时间插置在膀胱内也不会带来不便,可减少导尿管插拔次数,减少病人痛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充气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导尿孔内藏(a)和外露(b)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公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公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三种公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1,导尿管体I上设置有囊体2,导尿管体I侧边设置有连接囊体2的输送管3,优选的,囊体2为气囊,囊体2通过输送管3充气,囊体2充气后为圆形。此外,囊体2还可以为水囊。 所述导尿管体I由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通过公母接头接合而成。所述囊体2设置在前导流管11上。前导流管11前端设置有伸缩管段13,伸缩管段13上设置有导尿孔131,导尿孔131位于囊体2中部,前导流管11上设置有按压装置14连接伸缩管段13,平时伸缩管段13不伸出,导尿孔131内藏在气囊2中间,如图3 (a)所示;当触发按压装置 14时,伸缩管段13伸出,使导尿孔131外露在气囊2外,如图3 (b)所示;再次触发按压装置14可使伸缩管段13缩回,导尿孔131回到气囊2中间。 进一步,前导流管11上设置有母接头15,引流管12上对应设置有公接头16,图4至图6提供了三种公母接头的连接结构,包括在公接头16外侧设置有半球状凸点161、卡簧162或凸柱163,且所述母接头15内侧对应设置有弧形凹槽151、卡口 152或L形槽153。上述公母接头的连接结构为本技术中优选采用的连接结构,但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的接合并不仅限于上述连接结构,还可通过其他手段接合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 本技术的新型可控导尿管的使用过程如下:1)、使用前,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接合在一起。2)、插置导尿管时,把前导流管11前端的伸缩管段13和囊体2插进病人的膀胱内,按压装置14留在膀胱外部,通过输送管3往囊体2内输进空气或水,使囊体2膨胀,固定导尿管体I。3)、平时导尿孔131内藏在囊体2中间,尿液不能通过导尿孔131排出,当病人需要排尿时,可触发按压装置14,使伸缩管段13伸出,导尿孔131外露在囊体2夕卜,膀胱内的尿液通过导尿孔131排出,排尿后,可再次触发按压装置14,使伸缩管段13回缩,重新隐藏导尿孔131。本技术通过按压装置14和伸缩管段13相配合,可由病人自主控制导尿管是否进行排尿,非常方便。 上述步骤2中,在插置导尿管后,可保持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接合的状态,从前导流管11排出的尿液通过引流管12排放到连接在尾端的尿袋;还可把引流管12分离,减少导尿管体I的长度,病人通过前导流管11自主控制排尿,非常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囊体2充气后为椭圆形,如图7所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囊体2充气后为圆柱形,如图8所示。 由上述的优选实施例可知,本技术的分离式可控导尿管由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接合而成,当前导流管11插入膀胱后,可把引流管12分离,减少体外的导尿管体I长度,长时间插置在病人体内也不会造成带来不便。前导流管11上设置有伸缩管段13和控制其伸缩的按压装置14,按压装置14设置在体外,病人通过按压装置14能自由控制导尿孔131内藏或外露,从而控制导尿管是否进行排尿。本技术的分离式可控导尿管设计人性化,引流管12分离后可大大减少导尿管体I长度,插置在膀胱的前导流管11可由病人自主控制排尿,长时间插置在膀胱内也不会带来不便,并可减少导尿管插拔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分离式可控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1),导尿管体(1)上设置有囊体(2),导尿管体(1)侧边设置有连接囊体(2)的输送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由前导流管(11)和引流管(12)接合而成,囊体(2)设置在前导流管(11)上,所述前导流管(11)前端设置有伸缩管段(13),伸缩管段(13)上设置有导尿孔(131),导尿孔(131)位于囊体(2)中部,前导流管(11)上设置有按压装置(14)连接伸缩管段(13),按压装置(14)控制伸缩管段(13)动作使导尿孔(131)伸出在囊体(2)外或收入囊体(2)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科翎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