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红专利>正文

胸腔闭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584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该引流瓶瓶体(1)的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侧板(2),侧板(2)的底部与瓶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两块侧板(2)的顶部之间铰接有支杆(3),支杆(3)上有一可弯折部(31),瓶体(1)的顶部设置有供支杆(3)穿过的孔道(4),孔道(4)两端部的上方各设置有一盖体(5),盖体(5)包括一连接端和一活动端,支杆(3)的长度大于孔道(4)的长度;当其中一块侧板(2)向瓶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支杆(3)的可弯折部(31)移动至另一侧盖体(5)的连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瓶被无意碰翻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引流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瓶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临床中,置于地面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常常被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意中碰翻,导致引流瓶翻到甚至破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医源性气胸的发生。申请号为201520068594.X的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一种引流瓶固定支架,包括倒U型挂钩、储瓶槽框及竖直固定杆,倒U型挂钩的外缘面上设有防滑层,储瓶槽框由格栅结构的底部和侧壁组成,竖直固定杆连接储瓶槽框和倒U型挂钩。该方案在倒U型挂钩的外缘面上设置防滑层,在使用时,可以增加摩擦力,使得固定支架不晃动;将患者术中的引流瓶放置在储瓶槽框中,经由固定带固定,避免了引流瓶被碰翻或意外拔管的情况出现。申请号为201520156168.1的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一种能够缓解撞击的自稳定引流瓶支架,其在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化解任意方向外力撞击的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实现固定器的稳固放置,使用时放置于地面,即使医护人员和家属不慎踢到,只会也推动固定器通过万向轮滑动,而不会倾翻。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增加一个支架的方式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瓶被无意碰翻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其能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瓶被无意碰翻的概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侧板,侧板的底部与瓶体的底部活动连接,两块侧板的顶部之间铰接有支杆,支杆上有一可弯折部,瓶体的顶部设置有供支杆穿过的孔道,孔道两端部的上方各设置有一盖体,盖体包括一连接端和一活动端,支杆的长度大于孔道的长度;当其中一块侧板向瓶体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支杆的可弯折部移动至另一侧盖体的连接端;当瓶体向一侧倾斜时,支杆的可弯折部开始弯折,孔道与该侧的盖体之间形成的张角α逐渐增大。胸腔闭式引流瓶放置在病床边时,未设置有侧板的一面贴着病床放置,只有设置侧板的两侧才有被碰翻的可能。两块侧板的顶部之间铰接有支杆,支杆可以在孔道内滑动,当不小心踢到侧板时,侧板向另一侧移动从而将受到的撞击力化解以减少瓶体的受力,瓶体不易倾倒。如果侧板被踢时受力过大,则侧板向瓶体移动至极限位置并发生倾斜,由于此时支杆的可弯折部移动至盖体的连接端,当另一侧的侧板接触地面时,支杆在可弯折部产生弯折,孔道与另一侧盖体之间形成的张角α达到最大值,支杆和另一侧的侧板共同支撑住瓶体,防止瓶体继续倾斜。作为改进,所述侧板由上侧板和下侧板铰接而成,下侧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β小于45度。当瓶体倾斜时,下侧板在贴向地面的过程中,向上抬高上侧板。下侧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β小于45度,瓶体稍一倾斜,支杆的可弯折部即能及时弯折。另一方面,当上侧板受到撞击时,其上部由支杆横向移动,其下部由与下侧板的铰接处转动,可以更好地减少瓶体的直接受力。作为改进,所述可弯折部位于支杆的中部。这是简单易行的设置方式,如果可弯折部不在支杆的中部,则两侧的盖体需根据可弯折部的位置调整,以保证当其中一块侧板向瓶体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支杆的可弯折部刚好移动至另一侧盖体的连接端。作为改进,所述支杆由2段杆部活动连接而成,2段杆部的活动连接处为可弯折部。可弯折部受力较大,容易断裂,可弯折部由2段杆部的活动连接而成,能延长可弯折部的寿命,也方便安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杆的2段杆部由开设有缺口的圈套连接而成。这是简单易行的连接方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孔道上设置有凹陷,凹陷位于盖体连接端的下方。当支杆的可弯折部发生弯折时,凹陷能为可弯折部提供支持,防止可弯折部在孔道内往回移动。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张角α的最大值为45度。张角α越大,瓶体的倾斜度越大,张角α的最大值以45度为宜。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板的底部和瓶体的底部均有连接通孔,一芯杆插入连接通孔后实现侧板底部与瓶体底部的活动连接,芯杆的一端设置有端头螺母。该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模式,以方便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包装与运输,可以在使用前将侧板装配在瓶体上即可。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挂钩。挂钩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防倾覆方案,用挂钩将瓶体挂在病床上,瓶体亦不易被碰翻。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加工方便、功能实用的优点,能有效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瓶被无意碰翻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发生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支杆与孔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侧板;21、上侧板;22、下侧板;3、支杆;31、可弯折部;32、圈套;4、孔道;41、凹陷;5、盖体;6、芯杆;7、端头螺母;8、挂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1,瓶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挂钩8,瓶体1的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侧板2,侧板2可以加工成格栅型。侧板2的底部与瓶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两块侧板2的顶部之间铰接有支杆3,支杆3上有一可弯折部31,可弯折部31位于支杆3的中部。支杆3由2段杆部活动连接而成,2段杆部的活动连接处为可弯折部31,支杆3的2段杆部由开设有缺口的圈套32连接而成。瓶体1的顶部设置有供支杆3穿过的孔道4,孔道4两端部的上方各设置有一盖体5,盖体5包括一连接端和一活动端。孔道4上设置有凹陷41,凹陷41位于盖体5连接端的下方。支杆3的长度大于孔道4的长度,当其中一块侧板2向瓶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支杆3的可弯折部31移动至另一侧盖体5的连接端。当瓶体1向一侧倾斜时,支杆3的可弯折部31开始弯折,孔道4与该侧的盖体5之间形成的张角α逐渐增大,张角α的最大值为45度。侧板2由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铰接而成,下侧板22与水平面的倾斜角β小于45度。上侧板21的长度是下侧板22长度的5-10倍。下侧板22与水平面的倾斜角β较小,而上侧板2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较大,而且下侧板22较短,当瓶体1发生倾斜时,下侧板22能迅速作出反应。侧板2的底部和瓶体1的底部均有连接通孔,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侧板(2),侧板(2)的底部与瓶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两块侧板(2)的顶部之间铰接有支杆(3),支杆(3)上有一可弯折部(31),瓶体(1)的顶部设置有供支杆(3)穿过的孔道(4),孔道(4)两端部的上方各设置有一盖体(5),盖体(5)包括一连接端和一活动端,支杆(3)的长度大于孔道(4)的长度;当其中一块侧板(2)向瓶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支杆(3)的可弯折部(31)移动至另一侧盖体(5)的连接端;当瓶体(1)向一侧倾斜时,支杆(3)的可弯折部(31)开始弯折,孔道(4)与该侧的盖体(5)之间形成的张角α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相对
两侧各设置有一侧板(2),侧板(2)的底部与瓶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两
块侧板(2)的顶部之间铰接有支杆(3),支杆(3)上有一可弯折部(31),瓶
体(1)的顶部设置有供支杆(3)穿过的孔道(4),孔道(4)两端部的上方各
设置有一盖体(5),盖体(5)包括一连接端和一活动端,支杆(3)的长度大
于孔道(4)的长度;当其中一块侧板(2)向瓶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支
杆(3)的可弯折部(31)移动至另一侧盖体(5)的连接端;当瓶体(1)向一
侧倾斜时,支杆(3)的可弯折部(31)开始弯折,孔道(4)与该侧的盖体(5)
之间形成的张角α逐渐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由上侧
板(21)和下侧板(22)铰接而成,下侧板(22)与水平面的倾斜角β小于45
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红傅烨倩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