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斌专利>正文

一种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966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涉及榨杆与榨膛,所述的榨膛的中部沿圆周均布出油孔,所述的榨杆末端设置轴承,所述的轴承与榨膛顶端的轴承座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榨杆与榨膛之间采用轴承配合结构,即变现有技术榨杆悬置式结构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托式结构,对榨杆起支撑及径向限位作用,使得榨膛与榨杆的在360度方向上的间隙为均匀和恒定的,榨杆与榨膛无直接接触,克服了榨杆因受压榨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心挤压力而与榨膛摩擦,导致磨损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保证渣料能顺利挤出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榨油机中关键零部件—榨膛和榨杆在使用中的磨损以及配合间隙不均匀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涉及榨杆与榨膛,所述的榨膛的中部沿圆周均布出油孔,所述的榨杆末端设置轴承,所述的轴承与榨膛顶端的轴承座紧配合。本技术榨杆与榨膛之间采用轴承配合结构,即变现有技术榨杆悬置式结构为本技术的承托式结构,对榨杆起支撑及径向限位作用,使得榨膛与榨杆的在360度方向上的间隙为均匀和恒定的,榨杆与榨膛无直接接触,克服了榨杆因受压榨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心挤压力而与榨膛摩擦,导致磨损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结构简单,在保证渣料能顺利挤出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榨油机中关键零部件—榨膛和榨杆在使用中的磨损以及配合间隙不均匀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榨油机榨油的工作过程分为送料、挤压与出油三个阶段,经榨膛的落料口处进入榨杆的送料段。所加入的物料在榨膛与榨杆之间经过挤压后,原料中所含的油由出油口流出,其余成分经由出渣口流出。家用型榨油机大都为悬臂梁结构,即只在榨杆的根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进行配合,从而很难保证榨膛与榨杆的同轴度。又基于出油率的需要,二者之间只能设计很小的间隙。挤压段,在压榨物料的作用下,电机会给榨杆一个强大的偏心力,使其偏离原来的轴线,迫使榨膛与榨杆间的设计间隙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榨杆与榨膛就会产生磨损。长时间使用后,随着磨损的加剧,间隙也在逐步加大,直至不能出油。而且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将与压榨出的油混合,从而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为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涉及榨杆与榨膛,所述的榨膛的中部沿圆周均布出油孔,所述的榨杆末端设置轴承,所述的轴承与榨膛顶端的轴承座紧配合。本技术榨杆与榨膛之间采用轴承配合结构,即变现有技术榨杆悬置式结构为本技术的承托式结构,对榨杆起支撑及径向限位作用,使得榨膛与榨杆的在360度方向上的间隙为均匀和恒定的,榨杆与榨膛无直接接触,克服了榨杆因受压榨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心挤压力而与榨膛摩擦,导致磨损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结构简单,在保证渣料能顺利挤出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榨油机中关键零部件一榨膛和榨杆在使用中的磨损以及配合间隙不均匀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图2为图1之AA向剖视示意图;图中:1-轴承支架,2-轴承,3-榨杆,4-榨膛,5-榨膛支架,6-锁定销,7_出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r2所示,本技术涉及榨杆3与榨膛4,所述的榨膛4的中部沿圆周均布出油孔7,所述的榨杆3末端设置轴承2,所述的轴承2与榨膛4顶端的轴承座紧配合。所述的榨膛4的前端设置轴承支架1,轴承支架I与轴承2承托式配合。所述的轴承支架I为镂空式结构,一端设置螺纹与榨膛4连接,另一端两侧设置出渣口,其顶端封闭设置轴承座,与轴承2紧配合。所述的轴承2为滚珠式轴承、滚柱式轴承或锥型推力式轴承,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榨膛4的末端与轴承支架I螺纹套接式配合。所述的榨膛4通过锁定销6与榨膛支架5固接配合。所述的榨膛支架5为圆筒形结构,包罩于榨杆3根部,且与榨膛4套接配合。所述的锁定销6为转销,其两端与榨膛支架5转动配合,其中部与榨膛4后段上的销槽转动配合。所述的锁定销6为转销,其为圆缺形截面结构,其两端与榨膛支架5转动配合,其中部与榨膛4后段上的半圆形销槽转动配合。所述的榨杆伸出榨膛部分其截面形状为圆形、三角柱形或方柱形中的任意一种,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轴承支架与榨膛之间通过焊接、铆接、键连接结构固接配合,不影响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技术榨杆与榨膛之间采用轴承配合结构,即变现有技术榨杆悬置式结构为本技术的承托式结构,对榨杆起支撑及径向限位作用,使得榨膛与榨杆的在360度方向上的间隙为均匀和恒定的,榨杆与榨膛无直接接触,克服了榨杆因受压榨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心挤压力而与榨膛摩擦,导致磨损现象的发生。榨油作业时,清洁干净后的榨油原料,经榨膛的落料口处进入。打开机器,榨杆在电机的驱动下开始旋转,物料在榨杆的作用下,逐步有进料口向出渣口方向移动,压榨的油则由出油孔连续流出,剩余渣料经出渣口流出,从而实现油渣分离。由于轴承的承托作用,榨杆在榨膛内同轴转动,保证了工作间隙均匀一致,有效防止磨损的发生。本技术设计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配套适应性强,同一结构形式可匹配多种型号的榨油机;而且拆装方便,便于清洗;有效地保证了关键部位的设计结构,极大的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涉及榨杆(3)与榨膛(4),所述的榨膛(4)的中部沿圆周均布出油孔(7),其特征是:所述的榨杆(3)末端设置轴承(2),所述的轴承(2)与榨膛(4)顶端的轴承座紧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榨膛(4)的前端设置轴承支架(1),轴承支架(I)与轴承(2)承托式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支架(I)为镂空式结构,一端设置螺纹与榨膛(4)连接,另一端两侧设置出渣口,其顶端封闭设置轴承座,与轴承(2)紧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2)为滚珠式轴承、滚柱式轴承或锥型推力式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支架(5)与榨膛(4)之间通过焊接、铆接、键连接结构固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榨膛(4)的末端与轴承支架(I)螺纹套接式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榨膛(4)通过锁定销(6)与榨膛支架(5)固接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榨膛支架(5)为圆筒形结构,包罩于榨杆(3)根部,且与榨膛(4)套接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锁定销(6)为转销,其两端与榨膛支架(5)转动配合,其中部与榨膛(4)后段上的销槽转动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有效防止磨损的榨油机榨杆同心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锁定销(6)为转销,其为圆缺形截面结构,其两端与榨膛支架(5)转动配合,其中部与榨膛(4)后段上的半圆形销槽转动配合。【文档编号】B30B9/14GK203567216SQ201320546372【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秦国泉吴韶武曾深
申请(专利权)人:张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