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952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其使得注塑产品的各处物料的密度基本一致,且不易产生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为两个,其特征在于:竖直流道连接下部的一级水平流道,所述一级水平流道连通至位于型腔一侧的一级纵向流道,所述一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二级水平流道连通二级纵向流道,所述二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成对三级入口流道,所述成对三级入口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型腔一侧的两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其使得注塑产品的各处物料的密度基本一致,且不易产生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为两个,其特征在于:竖直流道连接下部的一级水平流道,所述一级水平流道连通至位于型腔一侧的一级纵向流道,所述一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二级水平流道连通二级纵向流道,所述二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成对三级入口流道,所述成对三级入口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型腔一侧的两端。【专利说明】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产品模具的结构
,具体为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尖头的管状产品均是在注塑模内成型的,目前普遍适用的是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其通过竖直流道流向水平流道,水平流道的两端连通对应的型腔的中部,由于其产品为尖头管状产品,型腔的壁厚成过度结构,流道内的物料进入型腔后流向不定,且发生流速突然改变,其使得产品的密度不一致,且容易产生气泡,使得注塑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其使得注塑产品的各处物料的密度基本一致,且不易产生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为两个,其特征在于:竖直流道连接下部的一级水平流道,所述一级水平流道连通至位于型腔一侧的一级纵向流道,所述一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二级水平流道连通二级纵向流道,所述二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成对三级入口流道,所述成对三级入口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型腔一侧的两端。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由于采用多个流道最终使得物料进入到型腔一侧的两端,物料顺着型腔行进,且流速不会突然改变,只会慢慢变化,其使得注塑产品的各处物料的密度基本一致,且不易产生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其包括前模1、后模(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A板2、B板(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前模1、后模之间为型腔3,型腔3为两个,竖直流道4连接下部的一级水平流道5,一级水平流道5连通至位于型腔一侧的一级纵向流道6,一级纵向流道6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二级水平流道7连通二级纵向流道8,二级纵向流道8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成对三级入口流道9,成对三级入口流道9分别连通型腔3 —侧的两端。【权利要求】1.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为两个,其特征在于:竖直流道连接下部的一级水平流道,所述一级水平流道连通至位于型腔一侧的一级纵向流道,所述一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二级水平流道连通二级纵向流道,所述二级纵向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成对三级入口流道,所述成对三级入口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型腔一侧的两端。【文档编号】B29C45/27GK203567069SQ201320497465【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专利技术者】吕应军 申请人:无锡市新区伟创利模具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应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新区伟创利模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