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835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它包括床身1、三向多轴钻组件、动力及传输装置和工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1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工装定位装置,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为左、右和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左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的左侧,右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右侧,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后上方,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与工装定位装置形成工件的左、右和垂直方向的三面孔的加工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因多次装夹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与单孔加工相比较,12孔同时加工只需一台钻床一次完成,而单孔加工需要三台钻床,每台钻床须对一个面进行4次加工才可完成,降低了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简化了工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它包括床身1、三向多轴钻组件、动力及传输装置和工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1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工装定位装置,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为左、右和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左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的左侧,右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右侧,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后上方,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与工装定位装置形成工件的左、右和垂直方向的三面孔的加工工位。本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因多次装夹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与单孔加工相比较,12孔同时加工只需一台钻床一次完成,而单孔加工需要三台钻床,每台钻床须对一个面进行4次加工才可完成,降低了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简化了工序。【专利说明】—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机械加工
,涉及一种多工位同步钻孔的专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加工齿轮泵壳体三面12孔的钻孔专用设备。
技术介绍
齿轮泵是日常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液压元件,主要包括前盖、壳体、齿轮和后盖。由于结构设计的要求,需要在齿轮泵的泵体上左8孔、上右8孔或上左右12孔。目前,国内普通使用的是单面立钻,一个孔一个孔的钻,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孔的位置度不好,精度难以保证,从而造成生产成本偏高,难以满足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可对不同型号的齿轮泵壳体进行上左8孔、上右8孔或上左右12孔进行一次性钻孔或攻丝的方法同步加工,从而提供了一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通过PLC控制液压系统让三台多轴器上的12个钻头(或丝攻)进行三面同时钻孔的壳体加工专用设备。本专利技术由三个多轴钻组成,分别用于壳体的上、左和右三面孔的同时加工,可通过PLC选择关闭不加工面。其三面装置大致相同,都是把多轴器连接在动力头上,通过导柱导向,钻套定位,微动开关进行信号检测,液压电池阀执行PLC控制信号进行加工。每个多轴器配有4把钻头(或丝攻),通过液压站进行进给,PLC控制板进行无极调速和自动进给。—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它包括床身1、三向多轴钻组件、动力及传输装置和工装定位装置,所述床身I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工装定位装置,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为左、右和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左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I的左侧,右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I右侧,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I后上方,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与工装定位装置形成工件的左、右和垂直方向的三面孔的加工工位。优选:所述工装定位装置包括:夹具座17,支撑柱18,导柱19,直线轴承20,活动压板21,气缸22,定位块23,侧钻模板25,上钻模板26 ;夹具座17位于床身I的中间位置,四根支撑柱18固定在夹具座17上,每根支撑柱18的一侧对应的设有一根导柱19,活动压板21设有四个轴承孔与四个直线轴承20连接,导柱19与直线轴承20连接,活动压板21上设有定位块23,活动压板21的左右两侧钻模板25和上钻模板26,左右两侧钻模板25与上钻模板26用螺丝垂直连接,上钻模板26与支撑柱18和导柱19固定连接,气缸22底部与夹具座17中间部位连接,气缸22的活塞杆与活动压板23连接。侧钻模板25和上钻模板26中设有模板钻模套。所述左、右向多轴钻组件相互对称设置,包括:动力头机座2-1、2_3,动力头3-1、3-3,电动机 8-1、8-3,卡箍 12-1、12-3,多轴器 13-1、13-3,钻头 14-1、14-3,导柱支架 15-1、15-3,导柱16-1、16-3 ;动力头3_1、3_3下方通过动力头机座2_1、2_3与床身I连接,动力头3-1、3-3的动力输入端与电动机8-1、8-3连接,动力头3_1、3_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卡箍12-1、12-3与多轴器13-1、13-3连接,多轴器13_1、13_3上设有钻头14_1、14_3,在多轴器13-1、13-3的纵向上的两侧设有四根导柱支架15-1、15-3,导柱支架15_1、15_3的下端固定在床身I上,纵向同一侧的两根导柱支架15-1、15-3的上端与导柱16-1、16-3固定连接,导柱16-1与多轴钻13-1的耳环孔水平滑动连接。所述垂直向多轴钻组件,包括:动力头机座2-2,动力头3-2,电动机8-2,卡箍12-2,多轴器13-2,钻头14-2,法兰座27,导柱28,立柱30 ;立柱30下端固定在床身I上,立柱30上端与动力头机座2-2连接,动力头机座2-2的前端与动力头3-2连接,动力头3_2的动力输入端与电动机8-2连接,动力头3-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卡箍12-2与多轴器13-2连接,多轴器13-2水平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导柱28,导柱28通过法兰座27安装在上钻模板26上,两侧的导柱28与多轴钻13-2的耳环孔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左向多轴钻组件、右向多轴钻组件和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各设有四根钻头14-1、14-2、14-3,钻头14-1、14-2、14-3 为钻头(或丝攻)。所述装上钻头即可用于钻孔,装上丝攻即可用于攻螺纹。所述可加工同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工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I)减少了 2次数装夹,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因多次装夹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闻了定位精度;(2) 12孔同时钻与单孔加工相比较,12孔同时加工只需一台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一次完成,而单孔加工需要三台钻床,每台钻床须对一个面进行4次加工才可完成,降低了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了成本;(3)冷却泵进液口有滤网防止铝屑进入,挡水钣金高300mm,防止冷却液外渐,一台机器铝屑集中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床身I,动力头机座2_1、2—2、2_3,动力头3_1、3—2、3_3,动力头主轴4_1、4-2、4-3,动力头皮带盘5-1、5-2、5-3,电机皮带盘6-1、6-2、6-3,皮带7-1、7-2、7-3,电动机8-1、8-2、8-3,电机连接板9-1、9-2、9-3,电机调整螺杆10_1、10_2、10_3,并紧螺母11_1、11-2、11-3,卡箍 12-1、12-2、12-3,多轴器 13-1、13-2、13-3,钻头 14-1、14-2、14-3,导柱支架15-1、15-3,导柱16-1、16-3,夹具座17,支撑柱18,导柱19,直线轴承20,活动压板21,气缸22,定位块23,工件24,侧钻模板25,上钻模板26,法兰座27,导柱28,立柱固定座29,立柱3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一立两卧多孔同步加工组合钻床,它包括床身1、三向多轴钻组件、动力及传输装置和工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I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工装定位装置,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为左、右和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左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I的左侧,右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I右侧,垂直方向多轴钻组件位于床身1后上方,三向多轴钻组件分别与工装定位装置形成工件的左、右和垂直方向的三面孔的加工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文喻友贵李士甫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