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鞋底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764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PCU鞋底,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具有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    聚氯乙烯  100份      增塑剂  30~75份    耐寒剂  5~20份     稳定剂  1~1.5份    发泡粉  0.3~0.6份    颜料  1~3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U吹气鞋底;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专用的PCU鞋底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鞋底是制鞋行业中常见的鞋材之一,但采用目前的普通材料制造出来的鞋底在强度、外表的光洁度以及耐磨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见附图1所示成型鞋底的模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PVC发泡模具,这种模具的进气孔和排气孔皆设置在下模上,上模上均匀分布有内仁铁条或条块状的排骨,使用时,靠机台射出压力将经过高温胶化的原料挤压至模体内后,依靠原料自身的发泡效应在模体内成型。由这种模具生产出来的鞋底外观不佳、质量较差,因此,一般只用来生产一些廉价的低档鞋底。另一种生产发泡鞋底的模具为PVC吹气模具,见附图1所示这种模具具有一上盖01和一底座02,上盖01和底座02对应面上分别设有一上模011和一下模021,进气孔012和排气孔022分别设置在上模011和下模021上,另外,其上模011上凸设有若干根内仁铁条013;使用时,在射出机将原料挤入模体内之前,通过吹气装置对进气孔012吹气,当模体内充满气体后,即开始进料,模体内的气体在原料挤入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气孔022排出,原料在挤入模体内的同时,在模体内轻微发泡,而后在模体内最终成型为完整的鞋底,但由于原料在这种模具的模体内流动时,其上模011上设置的若干根铁条013会起到扰流的作用,原料在经过铁条013后分为几股,这几股液态原料在模体的后跟部位会合而停止流动,使得最终成型后的鞋底其后跟部位出现明显的结合线,光洁度较差,影响了产品的美观性,其质量也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提供一种新的PCU鞋底以改善发泡鞋底的品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材料配套使用的专用PCU鞋底成型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PCU鞋底材料主要包括具有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聚氯乙烯 100份增塑剂 30~75份耐寒剂 5~20份稳定剂 1~1.5份发泡粉 0.3~0.6份颜料 1~3份为了增加材料的流动性,材料中还可加入3~5份的流动剂。当材料为回收的碎料时,为了改善其性质(如流动性、悟性等),则还可在材料中加入3~5份的改质剂。另外,还可根据需要,上述成分中添加黑色粉或钛白粉或者是色粉,加入黑色粉时所得材料为黑色、加入钛白粉时所得材料为白色、而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粉时,则可得到除黑色和白色外的其它不同颜色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PCU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以及相应的进气孔/槽和排气孔/槽,另外,上模上还设置有进料孔,所述的上模的后跟部凸设有一填充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上模的前掌部亦凸设有填充块,在两个填充块之间设置有铁条,用以控制原料在模体内的流量及减少包空现象,增加其支撑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进料孔为射嘴,可进行侧射、挡射、直射、斜射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周边分别设置有密封条,用于密封模体内气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排气孔/槽及模具外侧配合以调节排气速度的排气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下模上部分地方还开设有放电风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材料配合上述专用模具制造出来的鞋底在强度、外表的光洁度以及耐磨性等方面皆有显著提高,另外,鞋底的后跟部位还可以消除结合线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PVC吹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聚氯乙烯(PVC) 100份增塑剂(DOP/DINP) 30份流动剂(LS-60) 3份稳定剂(TC-500) 1份耐寒剂(S-711) 5份发泡粉(AC) 0.3份黑色粉 1份应注意的是如果原料为回收的碎料,则可在上述成份中添加3~5份的改质剂(M-100),如果原料为新料,则无需添加改质剂。原料配制的工艺流程如下(1)、将PVC粉放入专用搅拌桶内;(2)投入增塑剂,同时对料桶进行加温、混炼;(3)、当材料在七、八成干时投入耐寒剂;(4)、烘干后关掉料桶加热装置,待料桶内的材料稍为冷却后加入稳定剂、发泡粉,黑色母(当然也换成钛白粉或色粉);(5)、20分钟后即可投入使用,无需抽粒。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材料配合上述专用鞋底成型模具制造出来的鞋底,颜色为浅黑色,外观光亮、无纹路,其比重为0.65~0.75之间、耐磨度为80%以上、在23℃时,弯折50000次无裂痕。实施例2聚氯乙烯(PVC) 100份增塑剂(DOP/DINP) 45份耐寒剂 10份流动剂(LS-60) 4份稳定剂(TC-500) 1.2份改质剂(M-100) 4份发泡粉(AC) 0.4份钛白粉 1份上述原料的配制工艺同实施例1中所述。采用具有上述重量配比的材料配合上述专用鞋底成型模具生产出来的鞋底,颜色为白色,外观光亮、无纹路,比重在0.65~0.75之间、耐磨度为80%以上、在23℃时,弯折100000次无裂痕、在-10℃时,弯折20000次无裂痕;实施例3聚氯乙烯(PVC) 100份增塑剂(DOP/DINP) 45份耐寒剂(S-711) 20份流动剂(LS-60) 5份稳定剂(TC-500) 1.5份改质剂(M-100) 5份发泡粉(AC) 0.6份绿色粉 3份上述原料的配制同实施例1中所述。采用具有上述重量配比的材料配合上述鞋底成型专用模具制造出来的鞋底,颜色为绿色,外观光亮无纹路,柔软、弹性好,比重在0.65~0.75之间、耐磨度为80%以上、在23℃时,弯折100000次无裂痕、在-10℃时,弯折40000次无裂痕。而采用普通的PVC发泡材料及PVC吹气模具及制造出来的鞋底,外观的光亮度较差,鞋后跟部位具有结合线,其比重在0.4~0.6之间,耐磨度为40%左右、23℃时弯折20000次无裂痕、但在-10时弯折10000次即断裂。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PCU鞋底材料制成的鞋底的确在强度、外表的光洁度以及耐磨性等方面较之采用普通的PVC材料制成的鞋底而言有显著提高。见附图2所示与上述材料配套使用的专用PCU鞋底成型模具包括有上盖10和底座20,上盖10和底座20的后端相互铰接在一起;上盖10和底座20上分别设有形状与鞋底一致的上模11和下模21以及相应的进气孔/槽111和排气孔/槽211,上模11的后跟部凸设有一填充块13,如果欲成型鞋底的前掌部位较厚,为取得更佳的成型效果,也可在上模10的前掌部亦凸设一填充块14,在填充块13和14之间则可设置几根较短的铁条15以起到挡料的作用。由于鞋底从后跟部至前掌部的厚度之间减小,因此,填充块13和14的厚度最好也相应地由后至前逐渐变薄,这样有利于使鞋底各部分的强度达到一致。为了使原料可以更好地挤入模腔,上模11上的进料孔12可改为射嘴,该射嘴可为直射、侧射、斜射等不同类型的射嘴。上模11和下模21周边设置的密封条112和212可以加强模具的密封性,用于控制气体由外侧排气阀位置缓缓排出,改善产品品质。在底座20上还设置有与排气孔/槽211及模具外侧配合以调节排气速度的排气阀22。另外,上模11和下模21的表面可进行喷沙处理,以增加原料与上模11和下模21之间的附着力,下模12上还可开设若干个放电风孔213,以使模具底部排气通畅。使用时,在射出机将原料挤入模体内之前,通过吹气装置对进气孔/槽12吹气,当模体内充满气体后,即开始从射嘴式进料孔12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强发制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