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612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5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能够避免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漏光现象。一种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该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反射片以及透光体;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该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其中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能够避免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漏光现象。一种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该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反射片以及透光体;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该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其中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专利说明】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尤指一种可有效避免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且能与半导体制程技术兼容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背光模块提供光线至显示面板上,以显示画面。一般而言,背光模块通常具有光源、导光板、反射片以及光学膜片组合,其中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另一侧,且光学膜片组合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侧。光源用以提供光线,导光板用以将光线导向显示面板,反射片用以将光线反射,以增加导光板出光侧的光利用率,而光学膜片组合则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学膜片可以为棱镜片、扩散片等。目前,反射片皆是藉由透明双面胶带黏贴于导光板的侧边。当光源发出的光线为非白光时(例如,蓝光),便会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漏光现象,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可有效避免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的漏光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以及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以及显不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较佳的,该透光体为双面胶带或荧光片。较佳的,该透光体由透明胶体以及荧光粉混合制成,该荧光粉具有该第二颜色。较佳的,该背光模块还包含量子点增强薄膜,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出光侧,该第一颜色为蓝色,且该第二颜色为黄色。较佳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邻或相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较佳的,该透光体为双面胶带或荧光片。较佳的,该透光体由透明胶体以及荧光粉混合制成,该荧光粉具有该第二颜色。较佳的,该背光模块还包含量子点增强薄膜,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出光侧,该第一颜色为蓝色,且该第二颜色为黄色。较佳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邻或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是于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设置透光体,且使透光体的颜色与光源发出的光线颜色形成互补色。藉此,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导引而通过透光体时,即会产生白光,进而避免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漏光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光板、光源、反射片与透光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光板100、光源102、反射片104与透光体106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I包含背光模块10以及显示面板12。于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I可为液晶显示装置,且显示面板1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背光模块10包含导光板100、光源102、反射片104、透光体106以及量子点增强薄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108。显示面板12设置于导光板100上。光源102设置于导光板100的第一侧SI,用以发出光线L至导光板100中,其中光线L具有第一颜色。于此实施例中,光源102可为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反射片104设置于导光板100的第二侧S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侧SI与第二侧S2可为相邻或相对。如图2所示,与第一侧SI相邻或相对的侧边皆可定义为上述的第二侧S2。换言之,当光源102设置于导光板100的一侧时,导光板100的其它三侧皆可设置反射片104。于实际应用中,导光板100上形成有扩散点(dot pattern)或其它干涉结构,使得光源102发出的光线L进入导光板100后,可被均勻扩散而朝向显不面板12的方向发出。反射片104可将部分杂散光加以反射,以增加整体的出光效率。此外,一般会在导光板100上方设置光学膜片组合,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其中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学膜片可为棱镜片、扩散片等,光学膜片的类型视实际应用而定。透光体106设置于导光板100与反射片104之间,且透光体106具有第二颜色,其中光线L具有的第一颜色与透光体106具有的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100导引的该光线L通过该透光体106而产生白光。举例而言,当第一颜色为蓝色时,第二颜色可为黄色;当第一颜色为黄色时,第二颜色可为蓝色;当第一颜色为红色时,第二颜色可为青色;当第一颜色为绿色时,第二颜色可为洋红色;以此类推。于此实施例中,透光体106可为具有第二颜色的双面胶带,用以将反射片104黏贴于导光板100的第二侧S2。于另一实施例中,透光体106亦可由透明胶体以及荧光粉混合制成,其中荧光粉具有第二颜色。于另一实施例中,透光体106亦可为具有第二颜色的荧光片。量子点增强薄膜108设置于导光板100的出光侧S3。于此实施例中,量子点增强薄膜108是用来与蓝光光源配合,以强化光源演色性与广色域效能。因此,在有设置量子点增强薄膜108的显示装置I中,光源102可发出蓝光,例如蓝光发光二极管。此时,上述的第一颜色即为蓝色,且上述的第二颜色即为黄色。量子点增强薄膜108乃具由两种不同大小的荧光粉粒子,藉由蓝光照射该两种荧光粉粒子以激发产生红光与绿光,再加上部分蓝光可穿透量子点增强薄膜108,以于量子点增强薄膜108另一侧使红光、绿光与蓝光混成白光。需说明的是,若显示装置I中无设置量子点增强薄膜108,则光源102可发出蓝光或其它色光,不以蓝光为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侧S2与该出光侧S3相邻(如图2所示),且该第二侧S2与第一侧SI相邻或相对,以避免出光侧S3周边产生漏光现象。当光源102发出光线L至导光板100中时,导光板100即会将光线L均匀扩散而朝向显示面板12的方向发出。此外,由于光线L具有的第一颜色与透光体106具有的第二颜色为互补色,经由导光板100导引的光线L通过透光体106后即会产生白光,进而避免在导光板100的出光侧S3周边产生漏光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以及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以及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逸杰郭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