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允奇专利>正文

一种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58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制作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所用的复合膜。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总厚度为170μm~210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膜的内改性共聚丙烯层具有出色的对输液药物的保护性,无任何副作用,中改性共聚丙烯层具有出色的阻隔水蒸汽的功能和增加产品的柔韧性,外改性共聚丙烯层提供出色的耐高温消毒性能。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的输液包装袋对输液药物无任何副作用,对水蒸汽具有高阻隔性,而且具有优良的实用性和柔韧性,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消毒性能,综合性能较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制作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所用的复合膜,属于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所用复合膜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普遍使用的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容器为玻璃瓶,其存在的缺点是不仅易破碎,不便运输,仓储体积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不断向药液中引入空气,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很容易造成药液的再次污染。为此,国外大部分采用优质的塑料瓶和塑料袋作为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容器,但其塑料包装袋所用的复合膜是采用软聚氯乙烯(PVC)做出,由于PVC在加工过程中要加入各种助剂,小分子助剂迁移以及PVC自身所带的氯元素使它从加工到回收过程,都会释放出有害成分,危害人体健康。另有一些复合膜是采用非PVC做出,但其综合性能都欠佳,有些复合膜是对水蒸汽的高阻隔性不好,有些是柔韧性欠佳,有些是耐高温消毒性能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不仅对输液药物无任何副作用,而且对水蒸汽具有高阻隔性,具有优良的实用性和柔韧性,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消毒性能,综合性能较好的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总厚度为170μm~210μm。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20μm~25μm。上述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的厚度为133μm~164μm。上述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厚度为17μm~21μm。本技术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中改性共聚丙烯层、外改性共聚丙烯层的结构,内改性共聚丙烯层提供出色的对输液药物的保护性,无任何副作用,中改性共聚丙烯层提供出色的阻隔水蒸汽的功能和增加产品的柔韧性,外改性共聚丙烯层提供出色的耐高温消毒性能。用本技术制作的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不仅对输液药物无任何副作用,对水蒸汽具有高阻隔性,而且可在121℃的条件下湿热消毒,也可采用伽马射线消毒,并在零下10℃ 到121℃很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实用性和柔韧性,且为全封闭的输液方式,避免输液过程中的再次污染。用本技术制作的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符合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的各项化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指标,可用于包装盐水、葡萄糖、透析液、冲洗液等静脉输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膜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三层的总厚度为170μm~210μm。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20μm~25μm。本实施例中,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25μm。上述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的厚度为133μm~164μm。本实施例中,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的厚度为133μm。上述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厚度为17μm~21μm。本实施例中,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厚度为17μm。本实施例中,本技术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三层的总厚度为175μm。采用在1万级净化车间内多层共挤吹塑法生产,从而保证内层与药物接触层始终在100级的净化保护下。实施例2本技术袋体A的袋壁横截面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30μm,上述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的厚度为164μm。上述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厚度为21μm。本实施例中,本技术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三层的总厚度为206μm。实施例3本技术袋体A的袋壁横截面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22μm,上述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的厚度为155μm。上述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厚度为19μm。本实施例中,本技术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三层的总厚度为186μm。权利要求1.一种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总厚度为170μm~21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20μm~2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的厚度为13μm~164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厚度为17μm~21μm。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制作静脉输液药物包装袋所用的复合膜。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上述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的总厚度为170μm~210μm。本技术复合膜的内改性共聚丙烯层具有出色的对输液药物的保护性,无任何副作用,中改性共聚丙烯层具有出色的阻隔水蒸汽的功能和增加产品的柔韧性,外改性共聚丙烯层提供出色的耐高温消毒性能。用本技术制作的输液包装袋对输液药物无任何副作用,对水蒸汽具有高阻隔性,而且具有优良的实用性和柔韧性,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消毒性能,综合性能较好。文档编号B32B27/00GK2915104SQ20062006100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郑允奇 申请人:郑允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层共挤静脉输液药物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复合膜的横截面从接触输液药物的内层到与空气接触的外层依次包括有内改性共聚丙烯层(1)、中改性共聚丙烯层(2)、外改性共聚丙烯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允奇
申请(专利权)人:郑允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