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363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07:05
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前开口及相反于该前开口方向的一后开口,该前开口连通于该后开口,该前开口供一排线插入;数个导电端子,由该后开口方向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每个该导电端子设有一接触臂,该接触臂向上倾斜延伸至该后开口内;及一固定插块,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固定插块包括一基部及一自该基部的一侧面延伸突出的舌部,该舌部经由该后开口插设至该绝缘本体内,该舌部上设有一第一段抵压部及一第二段抵压部,该第一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一前端面,该第二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二前端面,该第一前端面与该第二前端面之间形成一第一断差,该些导电端子的该些接触臂分别经由该第一前端面及该第二前端面的引导以先后被该第一段抵压部及该第二段抵压部所抵靠下压,进而使得该些接触臂以分段式弹性抵压该排线的方式来达到稳定的电性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由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及固定插块所组成,绝缘本体设有前开口及连通于前开口的后开口,前开口供一排线插入,固定插块包括基部及自基部一侧延伸突出的舌部,舌部经由后开口插设至绝缘本体内,舌部设有第一段抵压部及第二段抵压部,第一段抵压部设有第一前端面,第二段抵压部设有第二前端面,第一前端面与第二前端面之间形成一断差,数个导电端子的接触臂经由第一前端面及第二前端面的引导以先后被第一段抵压部及第二段抵压部所抵压,如此使得数个接触臂分段式弹性抵压接触排线。【专利说明】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容易施力操作且可有效减少插拔力过大所造成插拔块损坏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科技产品多以轻薄多功能为设计前提,因此产品内部可提供给各组件组装的空间越来越小,有鉴于此,用于连接各组件或外部设备的排线连接器几经改良,使连接器本体固设于应用端产品内的电路板上,而软性排线(或软性电路板)可以单独插入连接器本体达到电性连接的作用,如此可减少传统连接器以接头对接头所需的使用空间。前述连接器为一种拉拔式排线连接器,其主要包括有一插拔块、一绝缘本体及一软排线。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个导电端子,其一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插拔块和软排线由同一方向插入绝缘本体的同一侧开口。然而,现有拉拔式连接器的插拔块和软排线于组装时,待软排线先行插入开口后,插拔块再由软排线下方从同一开口装设绝缘本体内以定位软排线,但由于从同一开口组装,软排线的插入会遮蔽插拔块的组装空间,使插拔块的组装难以轻易完成,且插拔块于装设过程中常会碰触伤害到下方电路板,更容易影响到排线的插入,造成排线定位不牢固而影响电性传输;再者,当软排线的接点与导电端子的数量众多时,插拔块需要有较大的插拔力才能够进行组装操作,如此容易导致插拔力过大而难以操作甚至会产生插拔块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利用在绝缘本体上设有前开口及后开口,可供排线和固定插块分别从相反方向插设于绝缘本体,使各组件的组装方便容易且有效率,可借由固定插块直接压抵数个导电端子,使该些导电端子进一步抵压排线而达到稳固地电性接触,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插拔力过大而难以操作及甚至会产生固定插块破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前开口及相反于该前开口方向的一后开口,该前开口连通于该后开口,该前开口供一排线插入;数个导电端子,由该后开口方向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每个该导电端子设有一接触臂,该接触臂向上倾斜延伸至该后开口内 '及一固定插块,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固定插块包括一基部及一自该基部的一侧面延伸突出的舌部,该舌部经由该后开口插设至该绝缘本体内,该舌部上设有一第一段抵压部及一第二段抵压部,该第一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一前端面,该第二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二前端面,该第一前端面与该第二前端面之间形成一第一断差,该些导电端子的该些接触臂分别经由该第一前端面及该第二前端面的引导以先后被该第一段抵压部及该第二段抵压部所抵靠下压,进而使得该些接触臂以分段式弹性抵压该排线的方式来达到稳定的电性接触。该第一段抵压部包括多个第一抵压块,每个该第一抵压块设有该第一前端面,该第二段抵压部包括多个第二抵压块,每个第二抵压块设有该第二前端面,该第一前端面与该第二前端面位于不同平面上以形成该第一断差。该第一前端面与该第二前端面皆为一倾斜面,该倾斜面对应于该接触臂的倾斜延伸方向设置。该舌部上设有数个定位沟槽,当该舌部插设于该后开口内时,该些定位沟槽沿着该些导电端子的该些接触臂移动,使得每个该接触臂被定位于每个该定位沟槽中以避免相邻二该接触臂之间产生干扰。每个该定位沟槽由该第一抵压块或该第二抵压块及设置于该第一抵压块或该第二抵压块两侧的二侧壁所构成。该些第一抵压块与第二抵压块彼此之间呈交错排列设置,且每个该第一抵压块及该第二抵压块上各对应设有一定位沟槽。该绝缘本体内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对应于该后开口设置且邻近于该前开口的上方,该第一前端面可嵌合于该凹槽内,以进一步定位并稳固该舌部于该绝缘本体内。该固定插块的该舌部上更设有一第三段抵压部,该第三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三前端面,该该第一前端面与该第三前端面的间形成一第二断差,该第一断差的大小不等于该第二断差的大小。该固定插块的厚度大于该排线的厚度,该绝缘本体的该后开口大于该前开口,该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止退凸块,该对止退凸块位于该前开口内。该绝缘本体的该后开口与该前开口位于不同平面上,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部,该前开口邻近于该底部,该后开口较该前开口远离于该底部且位于该些导电端子上方,该后开口的水平高度大于该前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利用在绝缘本体上设有前开口及后开口,可供排线和固定插块分别从相反方向插设于绝缘本体,使各组件的组装方便容易且有效率,并可借由固定插块直接压抵数个导电端子,使该些导电端子进一步抵压排线而达到稳固地电性接触。此外,固定插块上的断差设计可以分散同时接触抵压所有导电端子的力量,因此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插拔力过大而难以操作及甚至会产生固定插块破损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前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完成固定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器结构中的固定插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后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3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完成固定后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后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3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完成固定后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后的又一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3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完成固定后的又一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2的连接器结构组装排线后的再一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I包括有一绝缘本体2、数个导电端子3、一固定插块4及二金属垫片5,此连接器结构I用来电性连接一排线6,此排线6的前端贴设有补强板61以增加对接时的强度,并且在补强板61上开设有止退用的缺口 611。所述连接器结构I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绘示)上,其绝缘本体2设有一前开口 21及相反于前开口 21方向的一后开口 22,此前开口 21连通于后开口 22,其中前开口 21提供给排线6来插入,后开口 22则提供给固定插块4插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线6与固定插块4分别从绝缘本体2两侧的不同开口插设于绝缘本体2内,因此能够有效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前开口及相反于该前开口方向的一后开口,该前开口连通于该后开口,该前开口供一排线插入;数个导电端子,由该后开口方向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每个该导电端子设有一接触臂,该接触臂向上倾斜延伸至该后开口内;及一固定插块,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固定插块包括一基部及一自该基部的一侧面延伸突出的舌部,该舌部经由该后开口插设至该绝缘本体内,该舌部上设有一第一段抵压部及一第二段抵压部,该第一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一前端面,该第二段抵压部设有一第二前端面,该第一前端面与该第二前端面之间形成一第一断差,该些导电端子的该些接触臂分别经由该第一前端面及该第二前端面的引导以先后被该第一段抵压部及该第二段抵压部所抵靠下压,进而使得该些接触臂以分段式弹性抵压该排线的方式来达到稳定的电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昌游正祎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