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及其电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045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1:02
一种空调器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空调器的后侧,用于将外部的风导入空调器内;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负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电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空调器的后侧,用于将外部的风导入空调器内;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负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电机。本技术对应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电机散热结构的室内机。由于电机位于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通路上,所以经过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的通路上的风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另外,空调器的负压腔将外部的风经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进入负压腔,再由负压腔排出空调器,形成循环流动的风,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专利说明】空调器室内机及其电机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电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贯流风轮的安装部11及电机安装部12,所述电机安装部12上对应安装电机的位置设有散热隔栅14,且壳体内侧还设有连通电机的安装位置及壳体外部的散热通道15。虽然空调运行时电机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通道15与壳体外界进行热交换15,以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其无法形成持续的空气流动,因此其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电机散热结构,旨在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电机散热结构,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空调器的后侧,用于将外部的风导入空调器内;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负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电机。优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上连接有电机安装座,该电机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电机安装的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安装孔的四周设置有贯穿电机安装座的通道,该通道形成所述第二风道。优选地,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及进风格栅,且所述进风格栅上设有第一进风口 ;所述电机散热结构包括贯穿设置在内层壳体后侧的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与设置在空调器的进风格栅上的第一进风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优选地,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及进风格栅,且所述进风格栅上设有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内层壳体后侧与换热器后侧之间围合形成的通道以及散热孔依次连通的风道,和/或所述散热孔与设置在空调器的进风格栅上的第一进风口连通的风道。优选地,所述空调器的电机安装座包括前蜗壳的水平支撑部及后蜗壳的水平支撑部,所述后蜗壳的水平支撑部后侧与换热器的上密封板卡持。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底座的边缘均向上延伸形成保护电机的侧壁,且所述侧壁上设有贯通孔。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座、换热器的上密封板及空调器的内层壳体后侧围合形成散热空间,且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在该散热空间连通。对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部的换热器、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及设置在内层壳体后侧上的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述电机散热结构以及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上设有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电机散热结构中的第一风道均从所述进风口抽吸空气。对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部的换热器、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壳体及设置在内层壳体后侧上的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述电机散热结构以及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上设有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三风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抽吸空气,所述电机散热结构中的第一风道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抽吸空气。对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部的换热器、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壳体及设置在内层壳体后侧上的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述电机散热结构以及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上设有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三风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抽吸空气,所述电机散热结构中的第一风道分别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抽吸空气。由于电机位于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通路上,所以经过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的通路上的风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另外,空调器的负压腔将外部的风经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进入空调器的负压腔,再由负压腔排出空调器,形成循环流动的风,进一步提闻电机的散热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空调器室内机中电机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空调器室内机除壳体外其他组成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空调器室内机中壳体、换热器组件及电机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空调器室内机中换热器组件与后蜗壳、贯流风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的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A-A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中A-A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思想是提出一种空调器的电机散热结构,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空调器的后侧,用于将外部的风导入空调器内;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负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电机。负压腔内产生的负压,可以使得外部的风从外部吸入,并经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流入负压腔,然后负压腔再将风从空调器的前侧排出。由于电机位于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通路上,所以经过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的通路上的风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下面将结合空调器对电机散热结构进行具体描述。参照图2及图3,提出电机散热结构应用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该空调器包括壳体10、换热组件20、风道组件30。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内层壳体11及进风格栅12,所述进风格栅12与内层壳体11连接,且该进风格栅1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 121及第二进风口 122。该内层壳体11后侧上还设有散热孔13,且该散热孔13与第一进风口 121连通。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风道由互相连通的散热孔13与第一进风口 121形成。所述换热组件20包括换热器21及电加热管22。该换热器21的上端与上密封板23固定连接,换热器21的下端与下接水盘24固定连接。该换热组件20与壳体10的形状适配,如本实施例中的圆弧形。换热组件20固定在壳体10后侧,而且换热器21后侧与内层壳体11后侧之间具有一间距,以使换热器21后侧与内层壳体11后侧围合形成一通道,且该通道一端与第二进风口 122连通,另一端与上述散热孔13连通。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风道包括由依次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121、内层壳体11后侧与换热器21后侧之间围合形成的通道以及散热孔13形成的风道,和/或上述第一风道由散热孔13与设置在空调器的进风格栅12上的第一进风口 121连通形成的风道。所述风道组件30包括前蜗壳31、后蜗壳32及设置在前蜗壳31与后蜗壳32之间的贯流风轮33。其中,前蜗壳31与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空调器的后侧,用于将外部的风导入空调器内;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一风道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负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凤华刘志强刘阳陈良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