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勇专利>正文

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4822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12:21
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余热排气管(3),以及分别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的一级发电系统(2)和二级发电系统(4),所述一级发电系统(2)有一个穿过废气排气管(1)腔体的筒状进气管Ⅰ(2?1),所述进气管Ⅰ(2?1)的中部设有中轴Ⅰ(2?4),所述中轴Ⅰ(2?4)由支撑杆Ⅰ(2?2)与进气管Ⅰ(2?1)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中轴Ⅰ(2?4)位于进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涡轮风扇Ⅰ(2?5),中轴Ⅰ(2?4)位于排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发电风扇Ⅰ(2?3);所述进气管Ⅰ(2?1)的排气口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所述二级发电系统(4)设有穿过余热排气管(3)管体的筒状进气管Ⅱ(4?1),所述进气管Ⅱ(4?1)与进气管Ⅰ(2?1)平行设置,并由支撑杆Ⅱ(4?2)与余热排气管(3)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Ⅱ(4?1)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涡轮风扇Ⅱ(4?4),进气管Ⅱ(4?1)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发电风扇Ⅱ(4?3);所述进气管Ⅱ(4?1)内由支撑杆Ⅲ(4?8)固定连接中轴Ⅱ(4?5),所述中轴Ⅱ(4?5)位于进气管Ⅱ(4?1)进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涡轮风扇Ⅲ(4?6),中轴Ⅱ(4?5)位于进气管Ⅱ排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发电风扇Ⅲ(4?7)。(*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包括余热排气管,以及分别与余热排气管连接的一级发电系统和二级发电系统,所述一级发电系统有一个进气管Ⅰ,进气管Ⅰ的中部设有中轴Ⅰ;所述中轴Ⅰ上旋转连接有涡轮风扇Ⅰ和发电风扇Ⅰ;进气管Ⅰ的排气口与余热排气管连接;所述二级发电系统设有穿过余热排气管管体的筒状进气管Ⅱ,进气管Ⅱ与进气管Ⅰ平行设置;进气管Ⅱ外部旋转连接涡轮风扇Ⅱ和发电风扇Ⅱ;进气管Ⅱ内设有中轴Ⅱ,中轴Ⅱ的轴体上旋转连接涡轮风扇Ⅲ和发电风扇Ⅲ,该装置解决了内燃机、发电厂等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热能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并且该装置能够多次利用废气热能,使废气的热能被利用的更充分,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专利说明】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是一种利用内燃机、发电厂等产生的废气的余热实现发电功能的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内燃机、发电厂等在工作过程中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高温废气,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以解决内燃机、发电厂等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热能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并且该装置能够多次利用废气热能,使废气的热能被利用的更充分,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包括余热排气管,以及分别与余热排气管连接的一级发电系统和二级发电系统,所述一级发电系统有一个穿过废气排气管腔体的筒状进气管I,所述进气管I的中部设有中轴I,所述中轴I由支撑杆I与进气管I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中轴I位于进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涡轮风扇I,中轴I位于排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发电风扇I ;所述进气管I的排气口与余热排气管连接;所述二级发电系统设有穿过余热排气管管体的筒状进气管II,所述进气管II与进气管I平行设置,并由支撑杆II与余热排气管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II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涡轮风扇II,进气管II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发电风扇II ;所述进气管II内由支撑杆III固定连接中轴II,所述中轴II位于进气管II进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涡轮风扇III,中轴II位于进气管II排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发电风扇III。所述余热排气管由绝热材料制作而成;进气管I的管壁位于涡轮风扇I和发电风扇I之间的部位由导热材料制作;所述进气管II与余热排气管之间留有气流通道,进气管II的管壁位于涡轮风扇III发电风扇III之间的部位由导热材料制作,其余部分由绝热材料制作。本技术所述涡轮风扇均连接涡轮电机的电机轴,所述发电风扇均连接发电机的电机轴,所述涡轮电机和发电机均安装在相应的中轴内。所述一级发电系统的进气口与废气排气管的排气方向相反,实现进气管I内的空气逐渐加温的过程;所述二级发电系统的进气口与余热排气管的排气方向相反,实现进气管II内的空气逐渐加温的过程。本发胆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解决了内燃机、发电厂等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热能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并且该装置能够多次利用废气热能,使废气的热能被利用的更充分,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废气排气管,2.—级发电系统,2-1.进气管I,2-2.支撑杆I,2_3发电风扇I,2-4.中轴I,2-5.涡轮风扇I,3.余热排气管,4.二级发电系统,4-1.进气管II,4_2.支撑杆II,4-3发电风扇II,4-4.涡轮风扇II,4-5.中轴II,4-6.涡轮风扇III,4-7发电风扇III,4-8.支撑杆III。【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包括余热排气管3,以及分别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的一级发电系统2和二级发电系统4,所述一级发电系统2有一个穿过废气排气管I腔体的筒状进气管I 2-1,所述进气管I 2-1的中部设有中轴I 2-4,所述中轴I 2-4由支撑杆I 2-2与进气管I 2-1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中轴I 2-4位于进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涡轮风扇I 2-5,中轴I 2-4位于排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发电风扇I 2-3 ;所述进气管I 2-1的排气口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所述二级发电系统4设有穿过余热排气管3管体的筒状进气管II 4-1,所述进气管II 4-1与进气管I 2-1平行设置,并由支撑杆II 4-2与余热排气管3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II 4-1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涡轮风扇II 4-4,进气管II 4-1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发电风扇II 4-3;所述进气管II 4-1内由支撑杆III 4-8固定连接中轴II 4-5,所述中轴II 4-5位于进气管II 4-1进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涡轮风扇III 4-6,中轴II 4-5位于进气管II排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发电风扇III 4-7。所述余热排气管3由绝热材料制作而成;进气管I 2-1的管壁位于涡轮风扇I2-5和发电风扇I 2-3之间的部位由导热材料制作;所述进气管II 4-1与余热排气管3之间留有气流通道,进气管II 4-1的管壁位于涡轮风扇III 4-6和发电风扇III 4-7之间的部位由导热材料制作,其余部分由绝热材料制作。本技术所述涡轮风扇均连接涡轮电机的电机轴,所述发电风扇均连接发电机的电机轴,所述涡轮电机和发电机均安装在相应的中轴内。所述一级发电系统2的进气口与废气排气管I的排气方向相反,实现进气管I 2-1内的空气逐渐加温的过程;所述二级发电系统4的进气口与余热排气管3的排气方向相反,实现进气管II 4-1内的空气逐渐加温的过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各涡轮风扇转动产生气流旋涡,带动发电风扇旋转,内燃机的余热通过排气管道I排出,其热量由进气管I的导热部位传递到涡轮风扇I 2-5所产生的气流旋涡外部,对其外部气流加热,加大旋涡内外温差,使气流旋涡旋转的更快,带动发电风扇I 2-3转动发电,提高发电效率,从而完成第一级余热发电过程;一级发电系统2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进入余热排气管3内,余热排气管3内的温度增高,并且由于进气管II4-1内部进入潮湿气体,使二级发电系统4中的涡轮风扇II 4-4转动所产生的旋涡气流的内部温度降低,使其内外温差加大,使发电风扇II旋转发电;并且由于进气管II 4-1的导热部分能够将余热排气管3内的高温气体传给涡轮风扇III4-6旋转所产生的旋涡气流的外部,使旋涡气流旋转加快,从而使发电风扇III4-7转动发电。本技术虽然设置了两级发电装置,但是可实现三次发电,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最大化的利用能源。【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余热排气管(3),以及分别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的一级发电系统(2)和二级发电系统(4),所述一级发电系统(2)有一个穿过废气排气管(I)腔体的筒状进气管I (2-1),所述进气管I (2-1)的中部设有中轴I (2-4),所述中轴I (2-4)由支撑杆I (2-2)与进气管I (2-1)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中轴I (2-4)位于进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涡轮风扇I (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旋涡式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余热排气管(3),以及分别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的一级发电系统(2)和二级发电系统(4),所述一级发电系统(2)有一个穿过废气排气管(1)腔体的筒状进气管Ⅰ(2?1),所述进气管Ⅰ(2?1)的中部设有中轴Ⅰ(2?4),所述中轴Ⅰ(2?4)由支撑杆Ⅰ(2?2)与进气管Ⅰ(2?1)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中轴Ⅰ(2?4)位于进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涡轮风扇Ⅰ(2?5),中轴Ⅰ(2?4)位于排气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有发电风扇Ⅰ(2?3);所述进气管Ⅰ(2?1)的排气口与余热排气管(3)连接;所述二级发电系统(4)设有穿过余热排气管(3)管体的筒状进气管Ⅱ(4?1),所述进气管Ⅱ(4?1)与进气管Ⅰ(2?1)平行设置,并由支撑杆Ⅱ(4?2)与余热排气管(3)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Ⅱ(4?1)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涡轮风扇Ⅱ(4?4),进气管Ⅱ(4?1)靠近排气口端的管壁外部旋转连接发电风扇Ⅱ(4?3);所述进气管Ⅱ(4?1)内由支撑杆Ⅲ(4?8)固定连接中轴Ⅱ(4?5),所述中轴Ⅱ(4?5)位于进气管Ⅱ(4?1)进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涡轮风扇Ⅲ(4?6),中轴Ⅱ(4?5)位于进气管Ⅱ排气口端的轴体上旋转连接发电风扇Ⅲ(4?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张朝刚
申请(专利权)人:陈勇张朝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