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707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8:32
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1)、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上游过渡料体(3)、下游过渡料体(4)、上游堆石体(5)、下游堆石体(6)以及基座混凝土体(7),其中,基座混凝土体(7)位于坝底边坡(8)上,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位于基座混凝土体(7)上,沥青混凝土心墙(1)位于基座混凝土体(7)上,基座混凝土体(7)、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和沥青混凝土心墙(1)构成主防渗体,主防渗体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上游过渡料体(3)和上游堆石体(5)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下游过渡料体(4)和下游堆石体(6)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它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常态混凝土防渗体、上游过渡料体、下游过渡料体、上游堆石体、下游堆石体以及基座混凝土体,其中,基座混凝土体、常态混凝土防渗体和沥青混凝土心墙构成主防渗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由常态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防渗复合而成的防渗体,突破了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受水平位移较大的影响而不能修筑到200m级坝高的局限性,其底部为常态混凝土防渗体,为相对不产生水平位移的刚性体,上部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将整体坝体的水平位移控制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可适应的范围内,从而解决了130m级以上高沥青混凝土堆石坝变形过大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特别涉及一种130m级以上的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世界坝工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发展到300m级粘土心墙堆石坝、300m级混凝土拱坝、300m级混凝土重力坝、200m级面板堆石坝。为进一步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西部地体有一批200m级的高坝待建,其中很多存存在交通十分不便,水泥和钢材等材料运距远,因此堆石坝具有适应性强及投资省的优点,但由于当地缺乏防渗土料,土心墙堆石坝修建难度大。因此,浙青混凝土心墙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很具竞争力的两种坝型,而面板堆石坝由于趾板体的开挖大,因此对于高边坡处理的技术和投资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而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的开挖范围小,因此相对面板堆石坝具有优势。因此,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更能适应这些地体。但是目前设计建设130m级以上的高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主要是担心坝体水推力增大,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影响浙青混凝土心墙的的安全,担心心墙因为变形过大发生水力劈裂,因此减小水推力引起的水平位移是130m级以上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解决130m级以上高浙青混凝土堆石坝变形过大的问题,减少。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它包括浙青混凝土心墙、常态混凝土防渗体、上游过渡料体、下游过渡料体、上游堆石体、下游堆石体以及基座混凝土体,其中,基座混凝土体位于坝底边坡上,常态混凝土防渗体位于基座混凝土体上,浙青混凝土心墙位于基座混凝土体上,基座混凝土体、常态混凝土防渗体和浙青混凝土心墙构成主防渗体,主防渗体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上游过渡料体和上游堆石体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下游过渡料体和下游堆石体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所述的基座混凝土体中设置有坝体灌浆廊道。所述的常态混凝土防渗体顶部的宽度大于3m。所述的常态混凝土防渗体和上游过渡料体之间设置有浙青玛蹄脂层。所述的浙青混凝土心墙和常态混凝土防渗体之间布置I?2层的铜片止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由常态混凝土与浙青混凝土防渗复合而成的防渗体,突破了高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受水平位移较大的影响而不能修筑到200m级坝高的局限性,其底部为常态混凝土防渗体,为相对不产生水平位移的刚性体,上部为浙青混凝土心墙,将整体坝体的水平位移控制在浙青混凝土心墙可适应的范围内,从而解决了 130m级以上高浙青混凝土堆石坝变形过大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浙青混凝土心墙,2-常态混凝土防渗体,3-上游过渡料体,4-下游过渡料体,5-上游堆石体,6-下游堆石体,7-基座混凝土体,8-坝底边坡,9-浙青玛蹄脂层,10-铜片止水,11-坝体灌衆廊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一种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它包括浙青混凝土心墙1、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上游过渡料体3、下游过渡料体4、上游堆石体5、下游堆石体6以及基座混凝土体7,其中,基座混凝土体7位于坝底边坡8上,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位于基座混凝土体7上,浙青混凝土心墙I位于基座混凝土体7上,基座混凝土体7、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和浙青混凝土心墙I构成主防渗体,主防渗体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坡比采用垂直或者缓坡均可,最大高度60m,上游过渡料体3和上游堆石体5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下游过渡料体4和下游堆石体6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所述的基座混凝土体7中设置有坝体灌浆廊道11。所述的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顶部的宽度大于3m。所述的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和上游过渡料体3之间设置有浙青玛蹄脂层9。所述的浙青混凝土心墙I和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之间布置I?2层的铜片止水10。本技术采用的混凝土防渗体中:混凝土常态防渗体2最好是由C25等级及以上混凝土浇筑而成;浙青混凝土心墙I的浙青最好是由SG70及以上浙青配料而成;基座混凝土体7最好是由C20等级及以上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上游过渡体3、下游过渡体4、上游堆石体5、下游堆石体6筑坝堆的石料最好是采用饱和抗压强度30MPa以上的中硬岩制备而成。浇筑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及基座混凝土体7时:第一步,将两种等级的混凝土制备而成,其中混凝土防渗体混凝土为C25等级以上,基座混凝土体混凝土为C20等级以上;第二步,用汽车将上述混凝土运至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和基座混凝土体7,分仓分块进行浇筑;第三步,混凝土浇筑至和浙青混凝土新接触面时预埋铜片止水10,并在表面涂刷浙青玛蹄脂形成浙青玛蹄脂层10 ;第四步,继续上述步骤,直至浇筑完成。浇筑浙青混凝土心墙I时:第一步,将浙青混凝土骨料、浙青在拌合楼混合加热拌制;第二步,用汽车将上述浙青混合料运至浙青混凝土心墙体I装载至浙青摊铺机,浙青混合料每层摊铺厚度23?25cm,浙青混合料碾压采用1.5t振动碾碾压,初碾温度为145°C?155°C,碾压设定为:先静碾(无振动)2遍,然后再动碾10遍,碾压完后再静碾2遍收光,碾压速度应控制在20?30m/min,两岸与岸坡接触部位不能采用摊铺机碾压的进行人工铺摊,同时为确保浙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效果,心墙每天施工建议铺筑不超过三层。坝体堆石料填筑时:第一步,将中硬岩级配料开挖,形成两种料源,岩体新鲜程度相对较好的放在下游堆石料,岩体新鲜程度相对较差的可作为上游堆石料;第二步,用汽车将上述堆石料分别运至高上游过渡体3、下游过渡体4、上游堆石体5和下游堆石体6采用推土机铺平,层厚80cm,然后洒水15%,采用25t重型振动碾碾压8?10遍,满足孔隙率20?22%的要求;第三步,继续上述步骤,直至填筑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的主防渗体是浙青混凝土心墙I和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结合的浙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的高度控制在60m以内,主防渗体顶部以上浙青混凝土心墙高度控制在130m内,总坝高控制在200m以内,并要求常态混凝土防渗体和上游过渡料接触面之间涂刷浙青玛蹄脂,浙青玛蹄脂最大厚度2cm。为控制混凝土与上下游堆石之间的变形协调和接触面的密实性,设置了介于两者间的过渡料,此种常态混凝土防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1)、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上游过渡料体(3)、下游过渡料体(4)、上游堆石体(5)、下游堆石体(6)以及基座混凝土体(7),其中,基座混凝土体(7)位于坝底边坡(8)上,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位于基座混凝土体(7)上,沥青混凝土心墙(1)位于基座混凝土体(7)上,基座混凝土体(7)、常态混凝土防渗体(2)和沥青混凝土心墙(1)构成主防渗体,主防渗体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上游过渡料体(3)和上游堆石体(5)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下游过渡料体(4)和下游堆石体(6)从内而外依次分布在主防渗体的上游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合作罗光其程瑞林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