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620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5:59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曝气盘和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立方体形状的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其悬挂于水平方向布置的每个支架上,且每个支架上,相邻两块填料中心的间距为立方体形状的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1.5倍;所述的水平方向布置包括竖向水平布置和横向水平布置;竖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5?2倍;横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5?2倍;最上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顶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2倍;最下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底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2?3倍;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侧向跌水的进水方式,侧向底部出水方式,曝气盘位于生物池体的底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曝气盘和填料,所述的填料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其悬挂于水平方向布置的每个支架上,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侧向跌水的进水方式,侧向底部出水方式,曝气盘位于生物池体的底部。本技术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实现“吸附氮磷-形成生物膜-生物再生-吸附氮磷”可持续循环过程,即是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专利说明】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用于微污染水体处理的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内设有填料,使得一部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另一部以活性污泥絮状悬浮的形式生长于水中。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填料,不具有吸附氮磷的功能,对氮磷的去除仅依靠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后的生物作用和定期排泥,且生物膜形成时间较长,对微污染水体水量水质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曝气盘和填料;所述的填料为立方体形状的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其悬挂于水平方向布置的每个支架上,且每个支架上,相邻两块填料中心的间距为立方体形状的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1.5倍;所述的水平方向布置包括竖向水平布置和横向水平布置;其中竖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5-2倍;横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5-2 倍;最上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顶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2倍;最下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底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2-3倍;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侧向跌水的进水方式,侧向底部出水方式,曝气盘位于生物池体的底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所用的填料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该污泥基材料机械强度良好,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较大,适宜微生物的生长,附着在其表面的生物活性高,传质效率高。将污泥基材料均匀悬挂分布于生物滤池内,保证污水都与其充分接触,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脱氮除磷性能,缩短生物膜形成时间,减少曝气时间,与传统工艺相比,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低,操作维护简单。进一步,本技术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所用的填料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可通过生物再生作用恢复吸附性能,可循环使用,降低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良好。进一步,本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所用的填料污泥基材料对氮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饱和后,其表面富集大量氮磷污染物,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原材料中有含有污泥成分,可起到强化挂膜的作用,从而缩短生物膜形成时间,减少曝气时间,待生物膜稳定形成后,生物膜可以同时去除污泥基材料表面和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对污泥基材料进行原位生物再生,恢复污泥基材料吸附氮磷的性能,因此可以实现“吸附氮磷-形成生物膜-生物再生-吸附氮磷”可持续循环过程,即是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其中I为生物池体、2为支架、3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4为曝气盘;图2、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其中I为生物池体、2为支架、3为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4为曝气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所用的污泥基材料,具体见:污泥制取新型环保合成材料实验研究,吴玲玲,李素慧,许智华等,能源研究与信息,Vol.28, N0.3, 2012,第126页,其制备方法即以污泥,沸石,水泥为原材料,按质量比计算,即沸石:污泥:水泥为2:0.05:1的比例均匀混合,加入水和水泥发泡剂,其中水的加入量为污泥,沸石,水泥总质量40%,水泥发泡剂的加入量为加入的水的体积的1/60,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并挤压成型后于室内自然晾干ld,再放入水中养护ld,即得到污泥基材料,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优选为70mmX70mmX70mm的正立方体型。实施例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1、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2,曝气盘4和填料3,其主视图及俯视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填料3为70mmX70mmX70mm的正立方体形状的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其悬挂于水平方向布置的每个支架2上,且每个支架上,相邻两块填料中心的间距为70-105mm ;所述的水平方向布置包括竖向水平布置和横向水平布置;竖向水平布置及横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分别为105_140mm、105-140mm ;最上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顶部的距离为70_140mm,最下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底部的距离为140-2IOmm ;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侧向跌水的进水方式,侧向底部出水方式,曝气盘4位于生物池体I的底部。应用实施例1将实施例1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微污染景观水体的处理,在溶解氧为I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lh,曝气时间为每天lh,自然挂膜的条件下,生物膜生长状况良好,生物膜形成时间为25天左右,其出水的氨氮浓度为1.8-2.5mg/L,出水的总磷浓度0.2-0.3mg/L,即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中氨氮浓度的水质标准5mg/L,总磷浓度的水质标准lmg/I^对照实施例1将实施例中的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填料换成常见的聚氯乙烯填料即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填料,并用于与应用实施例1同样的微污染景观水体的处理,在与应用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由于聚氯乙烯填料不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生物膜生长状况较差,生物膜形成时间为40天左右,其出水的氨氮浓度为4.2-5.5mg/L,即基本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中氨氮浓度的水质标准5mg/L,但是出水的总磷浓度为1.2-1.5mg/L,即无法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中总磷浓度的水质标准lmg/L。综上所述,即通过上述的应用实施例1和对照实施例1可以看出,本技术将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作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处理微污染景观水体时,与使用传统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相比,具有生物膜生长良好,挂膜时间短,出水水质稳定,氮、磷浓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等优势,由此表明了本技术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对处理微污染景观水体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案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所作出的改进或补充均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曝气盘和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立方体形状的具有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体、位于生物池体内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支架,曝气盘和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立方体形状的具有脱氮除磷及强化挂膜性能的污泥基材料,其悬挂于水平方向布置的每个支架上,且每个支架上,相邻两块填料中心的间距为立方体形状的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1.5倍;所述的水平方向布置包括竖向水平布置和横向水平布置;竖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5?2倍;横向水平布置的每相邻两个支架间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水平方向边长的1.5?2倍;最上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顶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1?2倍;最下面的支架到生物池体底部的距离为立方体形状填料沿竖直方向边长的2?3倍;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侧向跌水的进水方式,侧向底部出水方式,曝气盘位于生物池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华张道方袁时珏鲁晓凯李亚如张成治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