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882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04:28
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由黑色塑料薄膜(1)、膜绵腔(2)、海绵层(3)、导热体(4)、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其特征是:黑色塑料薄膜(1)厚度为0.1?3毫米,被导热体(4)支撑离开海绵层(3)的高度为1?5厘米;膜绵腔(2)是黑色塑料薄膜(1)和海绵层(3)之间的空腔;海绵层(3)是一层厚度为0.1?5厘米的海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属于害虫防治
,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由黑色塑料薄膜(1)、膜绵腔(2)、海绵层(3)、导热体(4)、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其特征是:黑色塑料薄膜(1)厚度为0.1-3毫米,被导热体(4)支撑离开海绵层(3)的高度为1-5厘米;膜绵腔(2)是黑色塑料薄膜(1)和海绵层(3)之间的空腔;海绵层(3)是一层厚度为0.1-5厘米的海绵。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专利说明】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属于害虫防治

技术介绍
目前,农药使用后,将农田害虫及其天敌一起药死,但是,害虫种群恢复的速度远较其天敌种群恢复的速度,结果由于农药的使用造成农田害虫越灭越多,加上造成农田害虫的次生爆发,每年都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怎样设计一种能够不用农药就能杀灭农田害虫的装置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热量在农田害虫卵期即可杀死农田害虫的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该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利用黑色塑料薄膜在白天太阳光照射后,吸收太阳能将下面的空气加热,通过导热体,热量被传导到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下方覆盖的土壤,使得土壤温度上升,促使产于土壤表层的农田害虫的虫卵启动孵化程序或者进入孵化状态,打破其因为低温而进入的休眠的状态,之后,经过10-30天的处理,一旦害虫卵进入孵化期,甚至进入幼虫期抵御低温的能力丧失时,除去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利用外界的严寒此时外界的温度可达零下20度将虫子冻死,从而达到替代农药高效除虫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由黑色塑料薄膜1、膜绵腔2、海绵层3、导热体4、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其特征是:黑色塑料薄膜I厚度为0.1-3毫米,被导热体4支撑离开海绵层3的高度为1-5厘米。膜绵腔2是黑色塑料薄膜I和海绵层3之间的空腔。海绵层3是一层厚度为0.1-5厘米的海绵。所述的导热体4由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铁质。导热体帽5上表面球面状,下表面圆形,直径为1-3毫米,从圆心到球面的最高距离为1-3毫米。导热体杆6是直径为0.4-1毫米、长度为1.1-10厘米的圆柱形杆。散热片7是直径为0.5-2厘米、厚度为0.1-1毫米的铁片。导热体杆孔8是散热片7中央供导热体杆6穿过的圆孔,直径为0.4-1毫米。导热体杆尖9是导热体杆6游离端圆锥形的尖端。所述的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的操作方式为黑色塑料薄膜I在白天太阳光照射后,可以吸收太阳能将下面的空气加热,通过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尖9,热量被传导到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下方覆盖的土壤,使得土壤温度上升,促使产于土壤表层的农田害虫的虫卵启动孵化程序或者进入孵化状态,打破其因为低温而进入的休眠的状态,之后,经过10-30天的处理,待害虫卵孵化后,甚至进入幼虫期抵御低温的能力丧失时,除去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利用外界的严寒将虫子冻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利用黑色塑料薄膜在白天太阳光照射后,吸收太阳能将下面的空气加热,通过导热体,热量被传导到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下方覆盖的土壤,使得土壤温度上升,促使产于土壤表层的农田害虫的虫卵启动孵化程序或者进入孵化状态,打破其因为低温而进入的休眠的状态,之后,经过10-30天的处理,待害虫卵孵化后,甚至进入幼虫期抵御低温的能力丧失时,除去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利用外界的严寒此时外界的温度可达零下20度将虫子冻死,从而达到替代农药高效除虫的目的。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的导热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黑色塑料薄膜,2.膜绵腔,3.海绵层,4.导热体,5.导热体帽,6.导热体杆,7.散热片,8.导热体杆孔,9.导热体杆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由黑色塑料薄膜1、膜绵腔2、海绵层3、导热体4、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黑色塑料薄膜I是市售的黑色塑料薄膜,厚度为0.1-3毫米,被导热体4支撑离开海绵层3的高度为1-5厘米,在白天太阳光照射后,可以吸收太阳能将下面的空气加热,而且在土壤中的水被蒸发出来后,可以在黑色塑料薄膜I的内表面凝集,从而保持被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的覆盖土壤的含水量,进而有助于农田害虫卵的孵化。膜绵腔2是黑色塑料薄膜I和海绵层3之间的空腔,里面的空气具有蓄积并向下传导热量的作用,作用是容纳导热体4,将黑色塑料薄膜I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导热体4。海绵层3是一层厚度为0.1-5厘米的海绵,作用是保温和为导热体4的安置提供支架。保温作用也就是覆盖在土壤表面使被加热的土壤具有一层保护,从而减缓了被加热的土壤温度的降低,进而为产于土壤表层的农田害虫卵提供有利于其孵化或启动孵化的温度条件。导热体4由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铁质,可以有效地将黑色塑料薄膜I吸收的热量传递到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的覆盖土壤中。导热体帽5上表面球面状,下表面圆形,直径为1-3毫米,从圆心到球面的最高距离为1-3毫米,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吸收热量,另一方面球面状的上表面使得导热体4上端较钝,不易刺破黑色塑料薄膜I。导热体杆6是直径为0.4-1毫米、长度为1.1-10厘米的圆柱形杆,可以将黑色塑料薄膜I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传递到海绵层3的下方。散热片7是直径为0.5-2厘米、厚度为0.1-1毫米的铁片,能够将导热体杆6传递过来的热量分散到较大面积的土壤上面。导热体杆孔8是散热片7中央供导热体杆6穿过的圆孔,直径为0.4-1毫米。导热体杆尖9是导热体杆6游离端圆锥形的尖端,便于导热体杆6插入土壤,使得热量更深地被导入土壤。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的操作方式为黑色塑料薄膜I在白天太阳光照射后,可以吸收太阳能将下面的空气加热,通过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尖9,热量被传导到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下方覆盖的土壤,使得土壤温度上升,促使产于土壤表层的农田害虫的虫卵启动孵化程序或者进入孵化状态,打破其因为低温而进入的休眠的状态,之后,经过10-30天的处理,待害虫卵孵化后,甚至进入幼虫期抵御低温的能力丧失时,除去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利用外界的严寒将虫子冻死,从而达到替代农药高效除虫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替代农药的加热式高效除虫装置,由黑色塑料薄膜(1)、膜绵腔(2)、海绵层(3)、导热体(4)、导热体帽(5)、导热体杆(6)、散热片(7)、导热体杆孔(8)、导热体杆尖(9)组成,其特征是:黑色塑料薄膜(1)厚度为0.1?3毫米,被导热体(4)支撑离开海绵层(3)的高度为1?5厘米;膜绵腔(2)是黑色塑料薄膜(1)和海绵层(3)之间的空腔;海绵层(3)是一层厚度为0.1?5厘米的海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伟刘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