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晶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616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16:38
一种粘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有:将一基板加热至一预定温度;吸取至少一晶粒;将该至少一晶粒固晶于该基板;冷却已固晶的基板;以及将该已固晶的基板移至一上下料位置,加热另一基板至该预定温度,并重复上述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晶方法,其步骤包含有:将一基板加热至一预定温度;吸取至少一晶粒,该至少一晶粒具有一基础温度,该基础温度小于该预定温度;将该至少一晶粒固晶于该基板;冷却该已固晶的基板;以及将该已固晶的基板移至一上下料位置,加热另一基板至该预定温度,并重复上述的步骤。【专利说明】粘晶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晶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一种预热晶粒与粘合晶粒的粘晶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光电元件,广为应用于目前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而言,光电元件中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最具有代表性,因发光二极管已被视为下一代照明光源,以取代传统的日光灯与齒素灯。现有的光电元件的制作工艺,是将一晶粒置放于基板,以使二者相粘合,然而在置放过程中,是使用一取放装置,将晶粒由晶粒供应单元取出,放置于晶粒暂放平台,再由另一取放装置,从晶粒暂放平台取出晶粒,贴合于基板上,晶粒粘合基板前,晶粒需要历经多次取放,并且前述的制作工艺是依靠单一固晶机构与单一制作平台,所以现有的光电元件需要较长的制作时间,并且具有较为繁复的生产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晶方法,其步骤包含有:将一基板加热至一预定温度;吸取至少一晶粒;将该至少一晶粒固晶于该基板;冷却已固晶的基板;以及将该已固晶的基板移至一上下料位置,加热另一基板至该预定温度,并重复上述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晶装置,其包含有:一基台;一晶粒供应单元,其设于该基台的一端;一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其设于该基台的另一端;以及一固晶单元,其设于该基台的顶端,并且能够于该晶粒供应单元与该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之间移动。本专利技术仅需将晶粒从晶圆盘取出直接固晶于基板上;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有多组晶粒取放固晶机构,可一次从晶圆盘取出多颗晶粒,缩短取放时间;最后,本专利技术拥有双固晶平台,在其中一平台进行固晶制作时,另一平台可进行冷却与上下料基板,可有效降低制程时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粘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一晶粒供应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一控温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一取放固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一晶粒供应单元与一取放固晶模块的局部动作示意图。图6是晶粒供应单元、取放固晶模块与一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取放固晶模块与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的局部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粘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基台2 晶粒供应单元20 晶圆工作台200晶圆盘载台201旋转模块202工作台X轴向移动单元203工作台Y轴 向移动单元21 晶粒顶出模块3 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30Y轴向移动模块31控温模块311冷却液流入管312冷却液流出管313恒温液入管314温度传感器315隔热板316支撑座317恒温板318附加电路板319恒温液出管4固晶单元40固晶单元Y轴向移动模块41取放固晶模块410第一视觉模块411可调整加压模块412真空吸放转接器414晶粒吸嘴415角度对位模块42取放固晶模块Z轴向对位模块43取放固晶模块X轴向移动模块5第二视觉模块SI ~S8 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晶装置,其具有一基台1、一晶粒供应单元2、一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兀3、一固晶单兀4、一第一视觉模块410与一第二视觉模块5。晶粒供应单元2设于基台I的一端,参考图2与图1所示,晶粒供应单元2具有一晶圆工作台20与一晶粒顶出模块21。晶圆工作台20具有一晶圆盘载台200、一旋转模块201、一工作台X轴向移动单元202与一工作台Y轴向移动单元203,晶圆盘载台200设于旋转模块201的顶端,旋转模块201使晶圆盘载台200得以转动一角度,该角度能够为O至360度,举例而言,该角度能够为O至360度中的任一度数,但不限制,工作台X轴向移动单元202与工作台Y轴向移动单元203设于晶圆盘载台200的底端,工作台X轴向移动单元202使晶圆盘载台200能够沿着一X轴向移动,工作台Y轴向移动单元203使晶圆盘载台200能够沿着一 Y轴向移动,如图所示,该X轴向垂直于该Y轴向。晶粒顶出模块21设于晶圆盘载台200的底端。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3设于基台I的另一端,请配合参考图3与图1所示,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3具有至少一控温模块31与至少一 Y轴向移动模块30。控温模块31设于Y轴向移动模块30,Y轴向移动模块30使控温模块31能够沿着Y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控温模块31与Y轴向移动模块3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控温模块31具有一附加电路板318、一恒温板317、至少一支撑座316与一温度传感器314。附加电路板318具有至少一冷却液流入管311、至少一冷却液流出管310、至少一加热管312与一隔热板315,冷却液流入管311能够将冷却液导入附加电路板318的内部,以冷却附加电路板318,冷却液流出管312能够将冷却液由附加电路板318的内部导出至附加电路板318的外部,加热管312能够为一电气加热管,加热管312能够加热附加电路板318,以使附加电路板318的温度提升至一预定温度,隔热板315设于附加电路板318的底部,以预防被加热的附加电路板318的热能影响位于附加电路板318底端的构件。支撑座316设于附加电路板318与恒温板317之间,以使附加电路板318与恒温板317之间形成有可供温度传感器314设置的空间。恒温板317具有至少一恒温液入管313与一恒温液出管319,恒温液入管313可将一恒温液导入恒温板317的内部,以使控温模块31维持于一特定温度,恒温液出管319可将恒温液由恒温板317的内部导出至恒温板317的外部。固晶单元4设于基台I的顶端,并且能够在晶粒供应单元2与基板加热及冷却单元3之间移动,请配合参考图4与图1所示,固晶单元4具有一固晶单元Y轴向移动模块40、一取放固晶模块41、一取放固晶模块Z轴向对位模块42与一取放固晶模块X轴向移动模块43。固晶单元Y轴向移动模块40设于基台I的两侧,固晶单元Y轴向移动模块40使取放固晶模块41能够沿着于Y轴向移动。取放固晶模块41具有多个晶粒吸嘴414、多个角度对位模块415、多个真空吸放转接器412与多个可调整加压模块411。各晶粒吸嘴414耦接各角度对位模块415,各角度对位模块415可使各晶粒吸嘴414转动一角度,举例而言,该角度能够为O至360度的任一度数,但不限制。各晶粒吸嘴414进一步耦接各真空吸放转接器412,及耦接各可调整加压模块411,各真空吸放转接器412可使各晶粒吸嘴414具有真空吸力及下压推力。各可调整加压模块411耦接各真空吸放转接器412,各可调整加压模块411能够调整各真空吸放转接器412提供给各晶粒吸嘴414的下压推力,各可调整加压模块411能够进一步调整一固晶时间。取放固晶模块Z轴向对位模块42耦接取放固晶模块41,取放固晶模块Z轴向对位模块42可改变取放固晶模块41于一 Z轴向的位置,该Z轴向垂直于前述的X轴向与Y轴向。取放固晶模块X轴向移动模块43耦接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有:将一基板加热至一预定温度;吸取至少一晶粒;将该至少一晶粒固晶于该基板;冷却已固晶的基板;以及将该已固晶的基板移至一上下料位置,加热另一基板至该预定温度,并重复上述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镕吴文献苏濬贤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