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2670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射频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以下简称TDD)网络建设将面临一副天线需要同时支持多个频段的情况,例如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以下简称TD-SCDMA)系统和时分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以下简称TD-LTE)系统组网的情况下,天线既要能支持TD-SCDMA系统的所有频段,还要能支持TD-LTE系统的所有频段。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支持TD-SCDMA系统频段的天线与支持TD-LTE系统频段的天线合并为一副归一化天线,再调整射频参数,实现对这两种系统的射频优化。但是,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一副归一化天线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根据A=|MA_A–MA_D|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所述方位角差,MA_A表示所述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所述第二方位角;根据B=|MT_A+ET_A–MT_D–ET_D|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所述下倾角差,MT_A表示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下倾角;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系统天线的频段为2500兆赫兹~2690兆赫兹,所述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或者,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根据C=ET_D+MT_D–MT_A计算获取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六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表示天线在所述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七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射频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根据A=|MA_A–MA_D|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所述方位角差,MA_A表示所述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所述第二方位角;根据B=|MT_A+ET_A–MT_D–ET_D|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所述下倾角差,MT_A表示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下倾角;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为2500兆赫兹~2690兆赫兹,所述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或者,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根据C=ET_D+MT_D–MT_A计算获取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表示天线在所述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9.一种射频优化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平王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