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群涛专利>正文

一种使用带上下出液孔的六阀供给式系统的生根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2318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3:18
一种使用带上下出液孔的六阀供给式系统的生根方法,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16),培苗盘(12)包括外框架(12),外框架(12)为顶面敞开的长方体,外框架(12)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水平固定有第一可渗液隔板(6)、第二可渗液隔板(7)以及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形成三层苗床结构,所述可渗液隔板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外框架(12)的内部在第三可渗液隔板(8)的下方为集液腔室(17),所述集液腔室(17)的右下端设置有集液腔室出液口(14),在外框架(1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立隔板(2),立隔板(2)从所述外框架(12)的长方体的顶面的高度处穿过第一可渗液隔板(6)和第二可渗液隔板(7)延伸至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将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培苗单元格(1),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的最右端设置有排液格(15),在所述排液格(15)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不渗液隔板(9)、第二不渗液隔板(10)和第三不渗液隔板(11),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右端部水平,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分别与所述三个可渗液隔板(6、7、8)的右端部端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右端部均与外框架(12)固定连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将所述排液格(15)分为与所述三层苗床结构相对应的三个排液格层,在每个排液格层的右侧均设置有排液口(13),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在相应的可渗液隔板(6、7、8)上方均设置有培养剂供给管组(3),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的数量为三个,每层中的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延伸穿入所在层中的每个培苗单元格(1),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具有两根供给管线,所述两根供给管线分别设置在相应单元格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并且所述两根供给管线中的每根在每个培苗单元格(1)处均设置有上出液孔组(31)和下出液孔组(32),所述上出液孔组(31)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上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上并倾斜向左出液;所述下出液孔组(32)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下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下并倾斜向左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所述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分别通过三个供给阀与供给管路组件(16)连接,供给管路组件(16)分别通过三个接收阀与三个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连接,所述培养剂供给组件还设置有培养剂补充装置(25),所述培养剂补充装置(25)分别通过三个补充阀与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连接;所述方法的步骤为:在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分别装入相应的培养基质;将蓝莓苗插入每个培苗单元格(1)中,使得蓝莓苗的末端在第一可渗液隔板(6)处;在育苗第一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中的第一培养剂供给到第一可渗液隔板(6)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在育苗第二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中的第二培养剂供给到第二可渗液隔板(7)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在育苗的第三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中的第三培养剂供给到第三可渗液隔板(8)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当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中的培养剂溢出到所述排液格(15)中时,培养剂通过相应的排液口(13)排出;当培养剂渗入到集液腔室(17)中时,培养剂通过集液腔室出液口(14)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两根供给管线在每个培苗单元格处分别设置有上出液孔组和下出液孔组,所述上出液孔组和下出液孔组均倾斜地朝向培苗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分别通过三个供给阀与供给管路组件连接。【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蓝莓的培养周期往往较长而不能满足时间的需要。为了提高蓝莓培养苗的培养速度,可以采用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培养剂的方法。而由于瓶外培育蓝莓苗时基质为固体,而且蓝莓在基质中的根系动态生长,因此难以将需要的培养剂有针对性地供给到基质中的相应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将培养剂提供到培养基质中,能够明显提高蓝莓的生长培养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为: ,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培苗盘包括外框架,外框架为顶面敞开的长方体,外框架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水平固定有第一可渗液隔板、第二可渗液隔板以及第三可渗液隔板,从而在所述外框架的内部形成三层苗床结构,所述可渗液隔板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外框架的内部在第三可渗液隔板的下方为集液腔室,所述集液腔室的右下端设置有集液腔室出液口,在外框架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立隔板,立隔`板从所述外框架的长方体的顶面的高度处穿过第一可渗液隔板和第二可渗液隔板延伸至第三可渗液隔板,从而将外框架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培苗单元格,在所述外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最右端设置有排液格,在所述排液格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不渗液隔板、第二不渗液隔板和第三不渗液隔板,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的左端部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右端部水平,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的左端部分别与所述三个可渗液隔板的右端部端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的右端部均与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将所述排液格分为与所述三层苗床结构相对应的三个排液格层,在每个排液格层的右侧均设置有排液口。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在相应的可渗液隔板上方均设置有培养剂供给管组,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的数量为三个,每层中的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延伸穿入所在层中的每个培苗单元格,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具有两根供给管线,所述两根供给管线分别设置在相应单元格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并且所述两根供给管线中的每根在每个培苗单元格处均设置有上出液孔组和下出液孔组,所述上出液孔组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上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上并倾斜向左出液;所述下出液孔组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下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下并倾斜向左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所述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分别通过三个供给阀与供给管路组件连接,供给管路组件分别通过三个接收阀与三个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连接,所述培养剂供给组件还设置有培养剂补充装置,所述培养剂补充装置分别通过三个补充阀与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连接。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1)在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分别装入相应的培养基质; 2)将蓝莓苗插入每个培苗单兀格中,使得蓝莓苗的末端在第一可渗液隔板处; 3)在育苗第一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中的第一培养剂供给到第一可渗液隔板上方的培苗单元格中; 4)在育苗第二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中的第二培养剂供给到第二可渗液隔板上方的培苗单元格中; 5)在育苗的第三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中的第三培养剂供给到第三可渗液隔板上方的培苗单元格中。当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中的培养剂溢出到所述排液格中时,培养剂通过相应的排液口排出;当培养剂渗入到集液腔室中时,培养剂通过集液腔室出液口排出。通过上述方 案,由于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了相应的最为合适的培养剂,因此提高了蓝莓培养苗的培养速度;同时,在不同阶段使用了不同的培养基质,也满足了蓝莓苗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同时,多余的培养剂能够通过右侧和下方的排液口及时排出,能够使得培养剂的用量适中,防止蓝莓烂根现象出现。而培养剂的供给机构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将相应的培养剂输入到相应的蓝莓苗的部位,促进了蓝莓苗的快速培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培苗盘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剂供给管组的出液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剂供给管组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16。培苗盘12包括外框架12,外框架12为顶面敞开的长方体,外框架12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水平固定有第一可渗液隔板6、第二可渗液隔板7以及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形成三层苗床结构,所述可渗液隔板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外框架12的内部在第三可渗液隔板8的下方为集液腔室17,所述集液腔室17的右下端设置有集液腔室出液口 14,在外框架1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立隔板2,立隔板2从所述外框架12的长方体的顶面的高度处穿过第一可渗液隔板6和第二可渗液隔板7延伸至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将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培苗单元格1,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的最右端设置有排液格15,在所述排液格15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不渗液隔板9、第二不渗液隔板10和第三不渗液隔板11,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右端部水平,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分别与所述三个可渗液隔板6、7、8的右端部端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右端部均与外框架12固定连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将所述排液格15分为与所述三层苗床结构相对应的三个排液格层,在每个排液格层的右侧均设置有排液口 13。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在相应的可渗液隔板6、7、8上方均设置有培养剂供给管组3,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的数量为三个,每层中的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延伸穿入所在层中的每个培苗单元格I,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具有两根供给管线,所述两根供给管线分别设置在相应单元格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并且所述两根供给管线中的每根在每个培苗单元格I处均设置有上出液孔组31和下出液孔组32,所述上出液孔组31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上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上并倾斜向左出液;所述下出液孔组32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下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下并倾斜向左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所述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分别通过三个供给阀与供给管路组件16连接,供给管路组件16分别通过三个接收阀与三个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连接,所述培养剂供给组件还设置有培养剂补充装置25,所述培养剂补充装置25分别通过三个补充阀与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带上下出液孔的六阀供给式系统的生根方法,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16),培苗盘(12)包括外框架(12),外框架(12)为顶面敞开的长方体,外框架(12)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水平固定有第一可渗液隔板(6)、第二可渗液隔板(7)以及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形成三层苗床结构,所述可渗液隔板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外框架(12)的内部在第三可渗液隔板(8)的下方为集液腔室(17),所述集液腔室(17)的右下端设置有集液腔室出液口(14),在外框架(1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立隔板(2),立隔板(2)从所述外框架(12)的长方体的顶面的高度处穿过第一可渗液隔板(6)和第二可渗液隔板(7)延伸至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将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培苗单元格(1),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的最右端设置有排液格(15),在所述排液格(15)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不渗液隔板(9)、第二不渗液隔板(10)和第三不渗液隔板(11),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右端部水平,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分别与所述三个可渗液隔板(6、7、8)的右端部端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右端部均与外框架(12)固定连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将所述排液格(15)分为与所述三层苗床结构相对应的三个排液格层,在每个排液格层的右侧均设置有排液口(13),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在相应的可渗液隔板(6、7、8)上方均设置有培养剂供给管组(3),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的数量为三个,每层中的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延伸穿入所在层中的每个培苗单元格(1),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具有两根供给管线,所述两根供给管线分别设置在相应单元格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并且所述两根供给管线中的每根在每个培苗单元格(1)处均设置有上出液孔组(31)和下出液孔组(32),所述上出液孔组(31)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上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上并倾斜向左出液;所述下出液孔组(32)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下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下并倾斜向左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所述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分别通过三个供给阀与供给管路组件(16)连接,供给管路组件(16)分别通过三个接收阀与三个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连接,所述培养剂供给组件还设置有培养剂补充装置(25),所述培养剂补充装置(25)分别通过三个补充阀与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连接;所述方法的步骤为:在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分别装入相应的培养基质;将蓝莓苗插入每个培苗单元格(1)中,使得蓝莓苗的末端在第一可渗液隔板(6)处;在育苗第一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中的第一培养剂供给到第一可渗液隔板(6)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在育苗第二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中的第二培养剂供给到第二可渗液隔板(7)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在育苗的第三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中的第三培养剂供给到第三可渗液隔板(8)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当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中的培养剂溢出到所述排液格(15)中时,培养剂通过相应的排液口(13)排出;当培养剂渗入到集液腔室(17)中时,培养剂通过集液腔室出液口(14)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群涛
申请(专利权)人:俞群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