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2039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能够对金针菇培养基热值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其包括焚烧炉,所述的焚烧炉下端设置有炉排、上端设置有加热釜,还包括烟气净化池,所述的焚烧炉与烟气净化池之间经烟道气密联通,所述的加热釜上设置有进水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的烟气净化池上端气密连接有烟囱。所述的炉排由多个炉排模块组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能够对金针菇培养基热值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其包括焚烧炉,所述的焚烧炉下端设置有炉排、上端设置有加热釜,还包括烟气净化池,所述的焚烧炉与烟气净化池之间经烟道气密联通,所述的加热釜上设置有进水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的烟气净化池上端气密连接有烟囱。所述的炉排由多个炉排模块组成。【专利说明】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针菇栽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对生产厂房、栽培工具进行高温消毒。在上述作业过程中,经常用到锅炉蒸汽。现有的锅炉普遍使用煤块作为燃料,成本较高。金针菇培养基为一次性使用,产品收获后,培养基一般弃置,任其自然降解,随着产能的加大,厂家需要大量场地和人力对其进行处理。而培养基原料均为纤维质,其中含有较高的热值,弃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能够对金针菇培养基热值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焚烧炉,所述的焚烧炉下端设置有炉排、上端设置有加热釜,还包括烟气净化池,所述的焚烧炉与烟气净化池之间经烟道气密联通,所述的加热釜上设置有进水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的烟气净化池上端气密连接有烟囱。所述的炉排由多个炉排模块组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废弃的金针菇培养基经晾晒,即可投入焚烧炉作为燃料生产水蒸气供给企业循环使用,有效回收其中残余热值,实现原材料充分利用,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煤炭消耗,降低SO2排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可见,本技术的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焚烧炉1,所述的焚烧炉I下端设置有炉排2、上端设置有加热釜3,还包括烟气净化池5,所述的焚烧炉I与烟气净化池5之间经烟道4气密联通,所述的加热釜3上设置有进水管道30和排气管道31,所述的烟气净化池5上端气密连接有烟囱6。本技术工作时,打开控制阀301,通过进水管道30向加热釜3加入适量水,将晾晒后的金针菇培养基废料投入炉排2上点燃,即可实现加热。水蒸气通过排气管道31输送至用热单位。焚烧炉I与烟气净化池5之间经烟道4气密联通,焚烧炉I内燃烧产生的烟气经烟道4进入烟气净化池5净化后经烟? 6排放,由于金针菇培养基的成分主要为纤维质,因此经净化后排放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较小。应注意,在垂直方向,烟道4与焚烧炉I之间的上接口应高于烟道4与烟气净化池5之间的下接口,防止烟气净化池5内水倒流。炉排2应设置合适的网格密度以适应金针菇培养基的大小,同时还要考虑维修更换方便。如图2可见,所述的炉排2由多个炉排模块20组成,便于进行维护和更换。本实施例中,炉排模块20采用栅格化结构,各栅格之间的间距l(Tl8cm,可以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O【权利要求】1.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焚烧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焚烧炉(I)下端设置有炉排(2)、上端设置有加热釜(3),还包括烟气净化池(5),所述的焚烧炉(I)与烟气净化池(5)之间经烟道(4)气密联通,所述的加热釜(3)上设置有进水管道(30)和排气管道(31),所述的烟气净化池(5)上端气密连接有烟園(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2)由多个炉排模块(20)组成。【文档编号】F23J15/00GK203533502SQ201320690891【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专利技术者】林新章 申请人:安庆市众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焚烧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焚烧炉(1)下端设置有炉排(2)、上端设置有加热釜(3),还包括烟气净化池(5),所述的焚烧炉(1)与烟气净化池(5)之间经烟道(4)气密联通,所述的加热釜(3)上设置有进水管道(30)和排气管道(31),所述的烟气净化池(5)上端气密连接有烟囱(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章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众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