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管件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998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管件接头,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外部的管材插入并连接的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设有沿管材的插入方向依次套设在管材上的密封垫圈、过渡垫圈、止回垫圈和隔离垫圈;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壳体的内径,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管材的外径;过渡垫圈,用于将密封垫圈与止回垫圈隔离开;止回垫圈上设有沿管材轴向向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环齿,环齿的内径沿管材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环齿的齿端处的内径小于管材的外径;隔离垫圈,用于将止回垫圈与壳体的内壁隔离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管材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快速,无渗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管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管件接头,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外部的管材插入并连接的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设有沿管材的插入方向依次套设在管材上的密封垫圈、过渡垫圈、止回垫圈和隔离垫圈;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壳体的内径,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管材的外径;过渡垫圈,用于将密封垫圈与止回垫圈隔离开;止回垫圈上设有沿管材轴向向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环齿,环齿的内径沿管材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环齿的齿端处的内径小于管材的外径;隔离垫圈,用于将止回垫圈与壳体的内壁隔离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管材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快速,无渗漏。【专利说明】一种快速管件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管件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建设中,对于PE管材管道的连接一般采用热熔式连接、卡压式连接、卡套式连接等方式。在具体施工操作时,此类管道连接方式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设备,例如热熔机、卡压钳,卡套扳手等。安装操作步骤繁杂,同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装工人必须具有极高的工作素质,才能确保工程中管道管件和接头连接的安装质量。由于需要一系列的辅助工具,所以在安装管件接头或者是更换管件接头时,会受到操作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吊顶或者是墙角等位置,不仅操作不方便,还浪费宝贵的施工时间,甚至影响整体工程进度。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做了有益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接头结构安装不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连接管材牢固的快速管件接头。( 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管件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外部的管材插入并连接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沿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依次套设在所述管材上的密封垫圈、过渡垫圈、止回垫圈和隔离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过渡垫圈,用于将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止回垫圈隔离开;所述止回垫圈上设有沿所述管材轴向向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环齿,所述环齿的内径沿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环齿的齿端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隔离垫圈,用于将所述止回垫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隔离开。进一步,所述环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材的轴向成45度角。进一步,所述过渡垫圈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过渡垫圈的靠近所述止回垫圈一侧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止回垫圈的内径,所述过渡垫圈的靠近所述密封垫圈一侧的外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止回垫圈的的内径。进一步,所述止回垫圈与所述环齿成一体。进一步,所述止回垫圈与所述环齿均为不锈钢制成。(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和产品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与管材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且密封好,不渗漏;2、连接快速;3、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容纳空腔,3、管材,4、密封垫圈,5、过渡垫圈,6、止回垫圈,7、隔离垫圈,8、外盖,51、环状凸缘,61、环齿,61a、齿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快速管件接头,包括壳体1,壳体I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外部管材3插入并连接的容纳空腔2,容纳空腔2内设有沿管材的插入方向依次套设在管材3上的密封垫圈4、过渡垫圈5、止回垫圈6和隔离垫圈7 ;密封垫圈4的外径大于壳体I的内径,密封垫圈I的内径小于管材3的外径;也就是说,最外面的一层是密封垫圈4,通过密封垫圈4来密封壳体与管材3之间的间隙。下面先介绍一下止回垫圈6,其作用是防止已连入快速管件接头的管材3向管材拔出方向窜动松脱,本技术止回垫圈6的结构是,止回垫圈6上设有沿管材3轴向向管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环齿61,环齿61的内径沿管材3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环齿61的齿端61a处的内径小于管材3的外径;也就是说,管材3从止回垫圈6中间插入后,环齿61的齿端61a就卡在管材3的外壁上,如果管材3有向拔出方向窜动的趋势,由于环齿61的内径是沿管材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环齿61是倾斜的,这个倾斜角可优选环齿61的延伸方向与管材3的轴向成45度角,例如图1中角A,那么环齿61可以对管材3产生一个反向的阻碍力,阻止管材3向外窜动,实现了止回作用,保证管材3与快速管件接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上述止回垫圈的结构简单,但实际的防脱落效果好,而且成本低易于实现。这里止回垫圈的垫圈与环齿优选都采用不锈钢,并整体一次成型。过渡垫圈5位于止回垫圈6与密封垫圈4之间,用于隔离密封垫圈4与止回垫圈6 ;过渡垫圈5可优选作成下面的形状,过渡垫圈5的内径小于等于管材3的外径,过渡垫圈5的靠近止回垫圈6 —侧的外径小于等于止回垫圈6的内径,过渡垫圈5的靠近密封垫圈4一侧的外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51,环状凸缘51的外径大于止回垫圈6的的内径。也就是说,止回垫圈6可以套在过渡垫圈5的直径小于等于的面上,同时也靠在过渡垫圈5的环状凸缘51上,这样作相当于止回垫圈6通过过渡垫圈5的一部分套设在管材3上,因此止回垫圈6的直径可以做的略大一些,更利于设置环齿61的倾斜角度,此时通过环状凸缘51将止回垫圈6与密封垫圈之间隔开,这是因为止回垫圈优选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防止止回垫圈6与密封垫圈6直接接触,造成磨损。隔离垫圈7,用于隔离止回垫圈6与壳体I的内壁。也就是说,目的也是防止止回垫圈沿管材插入方向窜动,进而与壳体I的内壁发生直接接触,产生磨损。最后,壳体I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再用带内螺纹的外盖8拧在其上固定,外盖8的内内壁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状凸缘,当拧紧外盖8时,该环状凸缘就可以从一侧将上面所述的各层垫圈压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管件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外部管材插入并连接的容纳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沿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依次套设在所述管材上的密封垫圈、过渡垫圈、止回垫圈和隔离垫圈; 所述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 所述过渡垫圈,用于将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止回垫圈隔离开; 所述止回垫圈上设有沿所述管材轴向向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环齿,所述环齿的内径沿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环齿的齿端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隔离垫圈,用于将所述止回垫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隔离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材的轴向成45度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垫圈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管材的外径, 所述过渡垫圈的靠近所述止回垫圈一侧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止回垫圈的内径,所述过渡垫圈的靠近所述密封垫圈一侧的外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止回垫圈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管件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外部管材插入并连接的容纳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沿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依次套设在所述管材上的密封垫圈、过渡垫圈、止回垫圈和隔离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内径,所述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过渡垫圈,用于将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止回垫圈隔离开;所述止回垫圈上设有沿所述管材轴向向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环齿,所述环齿的内径沿所述管材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环齿的齿端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隔离垫圈,用于将所述止回垫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隔离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辉牛燕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