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凸轮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962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5:22
一种圆柱凸轮曳引机,主要包括输入轴、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圆柱凸轮、中转轴、转动圆盘、圆柱滚子、输出轴、箱体与箱盖;整个传动部分通过箱体与箱盖定位、密封,在输入轴轴身上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中转轴上配合的大齿轮相啮合;同时在中转轴上设有通过键连接的圆柱凸轮,圆柱凸轮与转动圆盘周向分布的圆柱滚子相啮合,转动圆盘与输出轴通过键连接,输出轴一端外伸出箱体。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较大、价格低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适用于低速重载工况下的机械传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圆柱凸轮曳引机,主要包括输入轴、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圆柱凸轮、中转轴、转动圆盘、圆柱滚子、输出轴、箱体与箱盖;整个传动部分通过箱体与箱盖定位、密封,在输入轴轴身上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中转轴上配合的大齿轮相啮合;同时在中转轴上设有通过键连接的圆柱凸轮,圆柱凸轮与转动圆盘周向分布的圆柱滚子相啮合,转动圆盘与输出轴通过键连接,输出轴一端外伸出箱体。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较大、价格低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适用于低速重载工况下的机械传动。【专利说明】圆柱凸轮曳引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凸轮曳引机。
技术介绍
减速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很重要。目前,现有的传统减速器大多为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较小,采用多级传动时造成效率进一步下降,同时在重载情况下,齿面冲击力比较大,在啮合过程中震动及磨损相应较大;涡轮蜗杆减速器在传动比上可以满足要求,同时传动平稳,但其体积较大,涡轮与蜗杆之间为滑动摩擦,在高速重载下磨损及摩擦发热较为严重,造成磨损大,同时也严重降低传动效率;而另外常见减速器如行星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传动精度高,但其传递的扭矩不易过大,不适用于重载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传动精密、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且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圆柱凸轮曳引机。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输入轴、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圆柱凸轮、中转轴、转动圆盘、圆柱滚子、输出轴、箱体与箱盖;整个传动部分通过箱体与箱盖定位、密封,在输入轴轴身上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中转轴上配合的大齿轮相啮合;同时在中转轴上设有通过键连接的圆柱凸轮,圆柱凸轮与转动圆盘周向分布的的圆柱滚子相啮合,转动圆盘与输出轴通过键连接,输出轴一端外伸出箱体。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输入轴轴端设计有中心孔,孔内设有用于与电机配合的键槽。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中转轴轴身上设有用于与大齿轮连接的第二中转轴键槽及与圆柱凸轮连接的第一中转轴键槽。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输出轴轴身上设有用于与转动圆盘连接的第一输出轴键槽,同时伸出端设有用于动力输出的第二输出轴键槽。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转动圆盘轴心处设有用于与输出轴连接的键槽,转动圆盘轴线与圆柱凸轮轴线垂直,转动圆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圆柱滚子,圆柱滚子通过“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与转动圆盘连接,圆柱滚子曲面与圆柱凸轮廓面为空间两面曲面的共轭哨合。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隔板。在箱体与隔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输入轴的第二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在箱体与隔板上设有用于定位中转轴的第三定位孔、第七定位孔与第五定位孔,在箱体上设有用于定位输出轴的第一定位孔与第六定位孔。在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圆柱凸轮曳引机的螺纹孔。同时在箱体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上有轴承盖与轴承套,两者位于同一平面内。在该平面之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机与箱体的连接圆盘,连接圆盘与轴承盖、轴承套分层布置,通过分层布置可以节省空间和避免三者之间的干涉。同时在各个轴与箱体连接处均布置有轴承盖与轴承套,用于限定与密封轴承。在箱体上方设有箱盖,箱盖上设有通气器。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小齿轮、大齿轮均为斜齿、。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较大、价格低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适用于低速重载工况下的机械传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输入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中转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输出轴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箱体结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箱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盖,2.通气器,3.输出轴,4.中转轴轴承盖,5.输入轴轴承套,6.连接圆盘,7.箱体,8.中转轴,9.输出轴轴承盖,10.角接触轴承,11.转动圆盘,12.圆柱滚子,13.圆柱凸轮,14.大齿轮,15.小齿轮,16.输入轴,17.键槽,18.输入轴轴端中心孔,19.第一中转轴键槽,20.第二中转轴键槽,21.第一输出轴键槽,22.第二输出轴键槽,23.隔板,24.第一定位孔,25.第二定位孔,26.第三定位孔,27.第四定位孔,28.第五定位孔,29.第六定位孔,30.第七定位孔,31.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输入轴16、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圆柱凸轮13、中转轴8、转动圆盘11、圆柱滚子12、输出轴3、箱体7和箱盖I ;整个传动部分通过箱体7与箱盖I定位、密封;在输入轴16轴身上设有小齿轮15,小齿轮15与中转轴8上配合的大齿轮14相啮合;同时在中转轴8上设有通过键连接的圆柱凸轮13,圆柱凸轮13与转动圆盘11周向分布的的圆柱滚子12相啮合,转动圆盘11与输出轴3通过键连接,输出轴3 —端外伸出箱体7。输入轴16轴端设计有中心孔18,孔内设有用于与电机配合的键槽17。如图5所示,中转轴8轴身上设有用于与大齿轮14连接的第二中转轴键槽20及与圆柱凸轮13连接的第一中转轴键槽19。如图6所示,输出轴3轴身上设有用于与转动圆盘11连接的第一输出轴键槽21,同时伸出端设有用于动力输出的第二输出轴键槽22。转动圆盘11轴心处设有用于与输出轴3连接的键槽,转动圆盘11轴线与圆柱凸轮13轴线垂直,转动圆盘1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圆柱滚子12,圆柱滚子12通过“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10与转动圆盘11连接,圆柱滚子曲面与圆柱凸轮廓面为空间两面曲面的共轭啮合。“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10可固定圆柱滚子12轴线方向的位移,但不影响圆柱滚子12的周向转动,因而圆柱滚子12在圆柱凸轮廓面上受迫运动时为滚动,其间摩擦为滚动摩擦,可大大减小摩擦力,增大传递效率。如图7、图8所示,箱体7内部设有隔板23。在箱体7与隔板23上设有用于定位输入轴16的第二定位孔25与第四定位孔27,在箱体7与隔板23上设计有用于定位中转轴8的第三定位孔26、第七定位孔30与第五定位孔28,在箱体7上设有用于定位输出轴3的第一定位孔24与第六定位孔29。在箱体7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圆柱凸轮曳引机的螺纹孔31。同时在箱体第二定位孔25、第三定位孔26上有轴承盖4与轴承套5,两者位于同一平面内,在该平面之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机与箱体7的连接圆盘6,连接圆盘6与轴承盖4、轴承套5分层布置,通过分层布置可以节省空间和避免三者之间的干涉。同时在各个轴与箱体连接处均布置有轴承盖与轴承套,用于限定与密封轴承。在箱体7上方设有箱盖1,箱盖I上设有通气器2。小齿轮15、大齿轮14、均为斜齿。本技术在工作时,首先电机通过与输入轴16之间的键连接带动输入轴16转动,输入轴16轴身上小齿轮15也将随之转动,同时与小齿轮15啮合的大齿轮14也将转动,则与大齿轮14通过键连接的中转轴8也绕自身轴线转动,通过键连接连接在中转轴8上的圆柱凸轮13也将绕自身轴线转动,圆柱凸轮13的轮廓面与转动圆盘11上的圆柱滚子曲面相接触,圆柱凸轮13转动时,圆柱滚子12受迫在凸轮轮廓上滚动,同时圆柱滚子12绕自身轴线自转,则与圆柱滚子12通过角接触轴承10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凸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6)、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圆柱凸轮(13)、中转轴(8)、转动圆盘(11)、圆柱滚子(12)、输出轴(3)、箱体(7)和箱盖(1);整个传动部分通过箱体(7)与箱盖(1)定位、密封;在输入轴(16)轴身上设有小齿轮(15),小齿轮(15)与中转轴(8)上配合的大齿轮(14)相啮合;同时在中转轴(8)上设有通过键连接的圆柱凸轮(13),圆柱凸轮(13)与转动圆盘(11)周向分布的的圆柱滚子(12)相啮合,转动圆盘(11)与输出轴(3)通过键连接,输出轴(3)一端外伸出箱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望吴林罗嗣铭戴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