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军祥专利>正文

多相气动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231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上烟气除尘、脱硫的设备一多相气动脱硫塔。它由主塔、副塔、循环槽三部份构成。主塔和副塔内部通过循环槽联通。主塔顶部设有烟气入口,副塔顶部设有烟气出口。在主塔顶部靠近烟气入口的下方设有吸收液入口管。在主塔内安有由导流板和三角形锥体组成的主塔吸收单元,使主塔内形成了烟气一次吸收区段。副塔由上部的气液分离室和下部的副塔主体组成,副塔主体内安有副塔吸收单元,使副塔内形成了烟气二次吸收区段。循环槽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能充分将烟气中的硫化物和杂质去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上烟气除尘、脱硫的设备一多相气动脱硫塔。它由主塔、副塔、循环槽三部份构成。主塔和副塔内部通过循环槽联通。主塔顶部设有烟气入口,副塔顶部设有烟气出口。在主塔顶部靠近烟气入口的下方设有吸收液入口管。在主塔内安有由导流板和三角形锥体组成的主塔吸收单元,使主塔内形成了烟气一次吸收区段。副塔由上部的气液分离室和下部的副塔主体组成,副塔主体内安有副塔吸收单元,使副塔内形成了烟气二次吸收区段。循环槽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管。本技术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能充分将烟气中的硫化物和杂质去除。【专利说明】多相气动脱硫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上烟气除尘、脱硫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动脱硫塔ο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上用于气体净化和粉尘吸收的设备有喷淋塔、填料塔、鼓泡塔、格栅塔、湍球塔、液柱塔等,设计原理都是通过气液相的接触达到气体吸收和净化的目的。但上述设备吸尘脱硫的效率较低,远远不能达到使烟气彻底除尘脱硫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在喷淋塔、填料塔、鼓泡塔等脱硫效率低、烟气带水、易结垢、易堵塞等诸多缺陷,设计开发了新型脱硫设备一多相气动脱硫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多相气动脱硫塔,由主塔、副塔、循环槽三部份构成。主塔和副塔垂直安装在循环槽上,内部通过循环槽联通。主塔顶部设有烟气入口,副塔顶部设有烟气出口。在主塔顶部靠近烟气入口的下方设有吸收液入口管。在主塔内安有由导流板和三角形锥体组成的主塔吸收单元,使主塔内形成了烟气一次吸收区段。副塔由上部的气液分离室和下部的副塔主体组成,副塔主体内安有副塔吸收单元,使副塔内形成了烟气二次吸收区段。循环槽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管。所述的导流板呈向下方倾斜的缩口状,三角形锥体安装在导流板下方。所述的主塔吸收单元的数目为3至5个。所述的气液分离室和副塔主体之间由封槽密封连接。所述的副塔吸收单元由径向设置的一圈导流叶片和位于中心的盲板构成,副塔吸收单元外缘为法兰。所述的副塔吸收单元与副塔主体之间由法兰连接。所述的副塔吸收单元的数目为I至3个。所述的循环槽靠近上部分别设有补充液入口管和浆液溢出口。所述的循环槽内配有搅拌器。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能充分将烟气中的硫化物和杂质去除。气体在A塔内呈S形螺旋状流向,极大增大了气液的接触时间,比常规塔气液接触时间要长I倍,使气液相之间的反应更充分,从而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气流和液流通道非常宽大,塔内没有任何喷嘴,完全避免了塔体结垢、堵塞。当气体通过副塔时,因副塔内导流叶片的作用使气体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中夹带的水份被甩向塔壁,液滴顺塔壁流向循环槽,这样有效的克服了烟气带水的问题,最终释放的烟气不带水及有害物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塔吸收单元示意图,图3是副塔吸收单元正面示意图,图4是副塔吸收单元横断面示意图。图中:I主塔,2副塔,2.1气液分离室,2.2副塔主体,3循环槽,4主塔吸收单元,4.1导流板,4.2三角形锥体,5副塔吸收单元,5.1导流叶片,5.2盲板,5.3法兰,6烟气入口,7吸收液入口管,8吸收液出口管,9补充液入口管,10烟气出口,11浆液溢出口,12搅拌器,13封槽,14起吊钩。【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4,一种多相气动脱硫塔,由主塔1、副塔2、循环槽3三部份构成。主塔I和副塔2垂直安装在循环槽3上,内部通过循环槽3联通。主塔I顶部设有烟气入口6,副塔2顶部设有烟气出口 10。在主塔I顶部靠近烟气入口 6的下方设有吸收液入口管7。在主塔I内安有由导流板4.1和三角形锥体4.2组成的主塔吸收单元4,导流板4.1呈向下方倾斜的缩口状,三角形锥体4.2安装在导流板4.1下方。主塔吸收单元4的数目为3至5个,其个数和之间的间距是视通过的气流量和塔的直径以及烟气中有害气体(主要是S02)浓度来设计确定的。本技术通过主塔I内设置的主塔吸收单元4,使主塔I内形成了烟气一次吸收区段。副塔2由上部的气液分离室2.1和下部的副塔主体2.2组成,气液分离室2.1和副塔主体2.2之间由封槽13密封连接。副塔主体2.2内安有副塔吸收单元5,副塔吸收单元5由径向设置的一圈导流叶片5.1和位于中心的盲板5.2构成。副塔吸收单元5外缘为法兰5.3,副塔吸收单元5与副塔主体2.2之间由法兰5.3连接。副塔吸收单元5的数目为I至3个。本技术通过副塔2内设置的副塔吸收单元5,使副塔2内形成了烟气二次吸收区段。循环槽3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管8,靠近上部分别设有补充液入口管9和浆液溢出口 11。循环槽3内配有搅拌器12,在此主要进行液-固反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从主塔I塔顶的烟气入口 6进入塔内,先通过导流板4.1加速,加速的烟气撞击安装在塔内的三角形锥体4.2后,改变方向,吸收液从塔顶通过吸收液入口管7输送到塔内,吸收液冲击塔内的三角形锥体4.2,在三角形锥体4.2表面形成一层液膜,通过加速的烟气冲击到三角形锥体4.2时与三角形表面形成液膜接触,烟气中的有害成份被捕获,当液体离开三角形锥体4.2时由于惯性作用冲向塔壁,在塔壁和三角形锥体4.2之间开成一层水幕,气体通过水幕时再次碰撞液体,使液体分散,气液相向而行,最先是由气体带动液体,后因重力作用液体带动气体,因为有速度差气液相不断接触更新,烟气中的有害成份被捕集,主塔I内形成了烟气一次吸收区段。主塔I的创新特点是:先用导流板4.1让气体加速,冲击三角形锥体4.2时产生一定的压力,强有力的保证气液接触。主塔I内空间通道大,气流和液流不堵塞。吸收液带着被捕集的有害物质流到循环槽3。循环槽3中的吸收液又从吸收液出口管8被外设的泵抽出,再由主塔I上的吸收液入口管7流入塔内,形成吸收液循环,可不停地捕获烟气中的有害成份。循环槽3中装有的吸收液大约为循环槽高度的三分之二,槽上部还有三分之一的通道,主塔I进入循环槽3的烟气从此通道进入副塔2内。当吸收液缺少时,液体由补充液入口管9向槽内补充,当液体过多时,液体由浆液溢出口 11溢出。烟气通过循环槽3上部通道流向副塔2,当烟气通过副塔2内的导流叶片5.1时被高速旋转起来,高速旋转的气流搅动从塔顶流下来的工艺水,在盲板5.2和导流叶片5.1上形成一层泡沫层,在泡沫区内气液充分接触,强烈的湍动使混合强化并使接触面更新,再次净化从主塔I过来的烟气中夹带的吸收物颗粒及没有完全被吸收的有害物质。副塔2内形成了烟气二次吸收区段。在副塔2内烟气是以旋转上升方式进入气液分离室2.1,液气分离采用凝并和惯性原理被分离,烟气从烟气出口 10排出。副塔吸收单元5与副塔主体2.2之间采用法兰5.3连接主要是方便拆卸更换,因为一般脱硫塔是要防腐,防腐后不能动火,维护起来不方便,用法兰连接可以说是一种专利技术和创新。副塔2的气液分离室2.1及副塔主体2.2之间采用封槽13连接主要作用是方便拆卸下面的法兰5.3连接,并能减少塔体膨胀产生的危害(可以说是起膨胀结的作用)。副塔2上部焊有起吊钩14,当要拆卸下部法兰连接件时可以用葫芦起吊,让法兰连接件(吸收单元)有一定空间安装和拆卸。【权利要求】1.多相气动脱硫塔,由主塔(I)、副塔(2)、循环槽(3)三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相气动脱硫塔,由主塔(1)、副塔(2)、循环槽(3)三部份构成;主塔(1)和副塔(2)垂直安装在循环槽(3)上,内部通过循环槽(3)联通;其特征在于:主塔(1)顶部设有烟气入口(6),副塔(2)顶部设有烟气出口(10);在主塔(1)顶部靠近烟气入口(6)的下方设有吸收液入口管(7);在主塔(1)内安有由导流板(4.1)和三角形锥体(4.2)组成的主塔吸收单元(4),使主塔(1)内形成了烟气一次吸收区段;副塔(2)由上部的气液分离室(2.1)和下部的副塔主体(2.2)组成,副塔主体(2.2)内安有副塔吸收单元(5),使副塔(2)内形成了烟气二次吸收区段;循环槽(3)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军祥
申请(专利权)人:彭军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