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842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上玻璃(1)、还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2)与上玻璃(1)的下表面相连的偏光片(3)、设置在偏光片(3)下表面的液晶上片(5)、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的保护层(6)、与保护层(6)下表面连接的屏蔽层(9)、与屏蔽层(9)下表面连接的液晶层(7)、与液晶层(7)下表面连接的液晶下片(6),与液晶下片(6)下表面连接的偏光片(18);触控电极(13)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被保护层(6)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产品厚度,提高产品穿透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上玻璃(1)、还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2)与上玻璃(1)的下表面相连的偏光片(3)、设置在偏光片(3)下表面的液晶上片(5)、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的保护层(6)、与保护层(6)下表面连接的屏蔽层(9)、与屏蔽层(9)下表面连接的液晶层(7)、与液晶层(7)下表面连接的液晶下片(6),与液晶下片(6)下表面连接的偏光片(18);触控电极(13)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被保护层(6)覆盖。本技术降低产品厚度,提高产品穿透率。【专利说明】触控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触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触摸屏一般安装在显示装置上,通过检测出使用者在屏幕上的触摸位置来对电子装置进行控制,包括基于触摸位置的输入信息而对显示器屏幕进行的控制。通常将这些触摸屏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磁式、声表面波(SAW)式或红外线式。触摸屏由于简单、操作失误率低、能够节约空间并且容易与IT设备相连接从而具有优势。基于上述优点,触摸屏在工业、交通、服务、医疗、移动通信等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参见图1,目前的触控显示模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玻璃11’、光学透明胶12’、触摸屏线路13’、第一偏光片181’、液晶上片15’、液晶层17’、液晶下片16’和第二偏光片182’ ;还包括框胶14’,柔性电路板19’、与柔性线路连接的控制元器件110’。目前市面上触摸屏和显示是分开两种结构的,分别为TP(Touchpanel,触摸屏)屏和TFT (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因两者工艺有很多重合点浪费玻璃基板材料,同时厚度无法有大幅度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为电子产品提供更加轻薄的触控显示模组,同时屏幕清晰度大幅度提升,节约玻璃基板原材料。本技术提供了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上玻璃、还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与上玻璃的下表面相连的偏光片、设置在偏光片下表面的液晶上片、与液晶上片下表面连接的保护层、与保护层下表面连接的屏蔽层、与屏蔽层下表面连接的液晶层、与液晶层下表面连接的液晶下片,与液晶下片下表面连接的偏光片;触控电极与液晶上片下表面连接,被保护层覆盖。优选的,触控电极设在液晶上片下表面被覆盖于保护层内部,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降低产品厚度,提高产品穿透率,节约触控线路玻璃基材材料成本,满足高端智能机的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以下实施例仅为了描述本技术所列举的较为详细的实施例,并不作为对本技术所保护的拉网板栅结构及拉网板栅排布结构的限定。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模组100,包括上玻璃1、还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2与上玻璃1的下表面相连的第一偏光片3、设置在第一偏光片3下表面的液晶上片5、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的触控电极13、覆盖触控电极13的保护层6、与保护层6下表面连接的屏蔽层9、与屏蔽层9下表面连接的液晶层7、与液晶层7下表面连接的液晶下片6,与液晶下片6连接的第二偏光片18。液晶层7上还设有柔性线路板19。保护层6内部设有触控电极13,触控电极13包括第一触控电极X,第二触控电极Y。第一触控电极上X和第二触控电极Y的电极线路直接做到IXD(液晶显示器)上片的上表面。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上玻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2)与上玻璃(1)的下表面相连的偏光片(3)、设置在偏光片(3)下表面的液晶上片(5)、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的保护层(6)、与保护层(6)下表面连接的屏蔽层(9)、与屏蔽层(9)下表面连接的液晶层(7)、与液晶层(7)下表面连接的液晶下片(6),与液晶下片(6)下表面连接的偏光片(18);触控电极(13)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被保护层(6)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触控电极(13)设在液晶上片下表面被覆盖于保护层(6)内`部,触控电极(13)包括第一电极(X)和第二电极(Y)。【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535604SQ201320699740【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日 【专利技术者】李永民 申请人:深圳市鼎鸿泰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包括上玻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光学透明胶(2)与上玻璃(1)的下表面相连的偏光片(3)、设置在偏光片(3)下表面的液晶上片(5)、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的保护层(6)、与保护层(6)下表面连接的屏蔽层(9)、与屏蔽层(9)下表面连接的液晶层(7)、与液晶层(7)下表面连接的液晶下片(6),与液晶下片(6)下表面连接的偏光片(18);触控电极(13)与液晶上片(5)下表面连接,被保护层(6)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鸿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