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0612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02:09
一种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换热器、安装支架、转接头及膨胀阀。所述换热器包括位于制冷剂流道上的第一进口及第一出口。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贯穿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形成于第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凹陷部。所述转接头包括位于一侧的第一、第二管道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三、第四管道。所述膨胀阀包括与第四管道连通的进口管路及与第三管道连通的出口管路。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管道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内以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管道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换热器和膨胀阀直接集成在一起,不需要连接管,使得集成组件的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换热器、安装支架、转接头及膨胀阀。所述换热器包括位于制冷剂流道上的第一进口及第一出口。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贯穿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形成于第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凹陷部。所述转接头包括位于一侧的第一、第二管道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三、第四管道。所述膨胀阀包括与第四管道连通的进口管路及与第三管道连通的出口管路。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管道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内以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管道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本专利技术将换热器和膨胀阀直接集成在一起,不需要连接管,使得集成组件的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池作为动力的车辆,由于其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比较小,故随着汽车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工作过程将会产生热量,使电池自身温度升高,并且电池工作时间越长,其积聚的热量越多,温度也就越高。如果不及时给电池进行降温,将会影响电池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电池冷却系统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降温,电池冷却系统的冷量一般由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提供。一般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和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大致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的换热板片叠装而成,另一种是换热板片之间采用翅片的结构作为流道。不管哪种结构都可以形成两种介质互相交替的通道,到达两种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目的。板式换热器应用在电池冷却系统中时,通道中的两种介质分别是制冷剂和冷却液。电池冷却系统的原理就是制冷剂从热力膨胀阀出来后通过板式换热器来冷却冷却液,再由冷却液通过电池冷却板对电池进行冷却。请参图1所示,现有的板式换热器I’与热力膨胀阀2’的连接方式是:在板式换热器I’的制冷剂进出口分别引出连接管3’与热力膨胀阀2’连接。然而,这种间接的连接方式有如下缺点: 1、由于板式换热器I’与热力膨胀阀2’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比较复杂,组件体积比较大,导致车内安装不方便; 2、两者使用管路连接,零部件较多,成本比较高; 3、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比较长,整个组件的抗振性能差,容易出现连接管断裂等现象; 4、由于增加了管路等材料,导致整个组件的重量较重; 5、由于制冷剂从热力膨胀阀到板式换热器需通过管路,势必会影响制冷的效果。因此,如何将换热器和膨胀阀直接集成在一起,使得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抗振性能好且使用成本较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其包括换热器、用以固定所述集成组件的安装支架、转接头及膨胀阀,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却液流道及制冷剂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进口及第一出口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面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侧面、面向所述转接头的第二侧面、贯穿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隔开,所述配合部还包括形成于第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凹陷部;所述转接头包括主体部、位于主体部一侧且凸出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以及位于主体部另一侧且凸出所述主体部的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所述膨胀阀包括进口管路及出口管路;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管道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内以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管道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三管道插入在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管路中,所述转接头的第四管道插入在所述膨胀阀的进口管路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配合部包括形成于第一侧面且与第一凹陷部隔开的第二凹陷部、以及形成于第二侧面且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凸台部与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一凸台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凸台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凸台部上且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管道穿过所述第二凸台部的第二开口以通过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直接贯穿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凹陷部向所述第二侧面凹陷但是未贯穿所述第二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口与第一出口的中心距大于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中心距,并且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相互错开;所述第一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管道的直径小于第四管道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小于第三管道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配合部的第一侧面上,第一凹陷部的四周及第二凹陷部的四周均被焊接于所述换热器上以将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完全隔开。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配合部呈夹角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并且在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安装方向上,所述安装孔完全暴露于所述换热器的外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配合部设有至少一个凸包,所述换热器设有与所述凸包相配合的至少一个凹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51)提供换热器、安装支架及转接头,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换热器及转接头的中间,使三者连接起来; 52)提供一种夹具,将所述换热器及安装支架进行压紧固定; 53)将所述换热器、安装支架及转接头放入炉中进行焊接'及 54)提供一个膨胀阀,并将所述转接头与所述膨胀阀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上述的集成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SI)中,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后,至少部分进一步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在步骤SI)中,还包括一个撑开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的步骤,使安装支架与转接头两者能够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所述夹具夹持所述换热器及所述配合部,在步骤S3)中,采用真空炉进行真空钎焊或者采用隧道炉进行氮气保护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换热器和膨胀阀直接集成在一起,不需要连接管,使得集成组件的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换热器与膨胀阀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集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安装支架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安装支架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2中的安装支架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的安装支架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集成组件中流通板、盖板及安装支架所用材料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集成组件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2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100,其包括换热器1、用以固定所述集成组件100的安装支架2、转接头3及膨胀阀4。请参图3所示,所述换热器I包括冷却液流道及制冷剂流道,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9/201210369297.html" title="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与膨胀阀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换热器、用以固定所述集成组件的安装支架、转接头及膨胀阀,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却液流道及制冷剂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进口及第一出口;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面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侧面、面向所述转接头的第二侧面、贯穿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隔开,所述配合部还包括形成于第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凹陷部;所述转接头包括主体部、位于主体部一侧且凸出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以及位于主体部另一侧且凸出所述主体部的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所述膨胀阀包括进口管路及出口管路;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管道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内以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管道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转接头的第三管道插入在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管路中,所述转接头的第四管道插入在所述膨胀阀的进口管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宁杰周晓东崔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