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0387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9:29
在车辆碰撞时防止对设备冷却/加热来调整温度的热媒与电池等设备接触引起漏电和短路。具备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即电池(1)、逆变器(2)、DC/DC转换器(3)、行驶电动机(4)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来调整其温度的热媒循环的泵(5)而构成的温度调节流路(21、22),温度调节流路(21、22)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其流量的比例阀(9A、9B)、对电池温度调节流路(21)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部(25)和使热媒从温度调节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部(24)。比例阀(9A)、空气导入部(25)、电池(1)、泵(5)和热媒排出部(24)以上述顺序配置,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碰撞时,关闭比例阀(9A),打开空气导入阀(102)和热媒排出阀(102),驱动泵(5)持续规定时间之后使其停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整电池和电动机等车辆用设备的温度的系统,例如涉及能够在碰撞事故等中确保安全性的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在搭载了行驶用的电池的车辆中,电池的能量密度与驱动内燃机的燃料相比是有限的。因此,为了实现续航距离和输出功率的提高,在易于发挥电池性能的条件下使用电池是重要的。对电池性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条件中有温度,因为存在适合的使用温度范围,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性能需要进行温度管理。为了进行电池和电动机等车辆用设备的温度管理,在调整车辆用设备的温度的温度调节系统中,在温度管理的迅速性和精度方面要求较高水准,为了提高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配置自由度,使用热容量大的液体热媒。一般用作调整车辆用设备的温度的热媒的冷却液等液体热媒是导体,用于通电使用的电池和电子部件和电子设备等发热体的温度管理时,如果因为使热媒循环的配管的损伤而使导通部分与热媒接触,则可能发生漏电和短路引起的发热和起火。而且,对于作为移动体的汽车必须设想碰撞事故等引起的物理损伤。本
的相关技术,有日本专利第4062996号公报(专利文献1)。其中,记载了为了防止对人体漏电,通过检测碰撞并用紧急切断阀关闭配管的燃料电池冷却部的前后的阀来使冷却水密封并同时电绝缘的方法和该阀的结构。此外,同样相关的技术,有日本特开2010-252510号公报(专利文献2)。其中,记载了预测碰撞,在冷却水可能带电的区间及其以外的区间中,用切断装置电切断冷却水流路的机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0629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52510号公报专利技术内容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电池和电子部件和电子设备等通电使用的发热体的温度调节,一般用作为导体的液体热媒进行的情况下,热媒的配管和电池、电子部件、电子设备等受到某种损伤时,存在热媒成为导电通路的危险。其中,因为用于汽车行驶搭载的电池输出较大,设想碰撞事故等引起的温度调节系统的物理损伤作为可能发生的状况,必须确保安全性。该课题特别在大输出的电池中重要性较高,但对于搭载了用作为导体的液体热媒进行温度调节的电池、电子部件、电子设备等的移动体是共通的。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解决防止对人体的触电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是防止车辆碰撞时的绝缘电阻降低的技术,在碰撞事故时通过切断从电池周边对其以外的配管通路的热媒的流,而实现电绝缘。但该方法中,电池附近的配管损伤的情况下,不能够排除热媒与电池接触、发生短路的可能性。即使避免了对人体的导通,电池的短路也可能导致发热和起火。此外,为了防止电池和电池附近的配管的损伤,对于电池和电池附近的配管要求对碰撞和变形的较高强度,轻量化困难。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其在车辆碰撞时,防止对设备进行冷却/加热来调整温度的热媒与电池等设备接触引起的漏电和短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上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对上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装置和使热媒从上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上述流路开闭装置、上述空气导入装置、上述发热体、上述泵和上述热媒排出装置在上述温度调节用流路中以上述顺序配置,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碰撞时,关闭上述流路开闭装置,打开上述空气导入装置和上述热媒排出装置,驱动泵持续规定时间之后使其停止。专利技术效果在用导体的液体热媒进行电池、电子部件、电子设备等作为发热体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系统中,通过排出热媒,能够防止热媒配管的损伤引起的通过热媒的漏电和短路。此外,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系统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图1的温度调节系统中用热媒进行2个系统的温度调节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温度调节系统的电池温度调节流路部分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电动车辆的第一实施例,用框图说明上述温度调节系统100的结构。第一实施例中,表示了具备用泵排出热媒的功能的温度调节系统。上述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100具备作为发热体的多个设备的调温(温度调节)、和通过从多个设备回收来排热进行的空气调节作为主要功能,设备的温度调节目的在于使每个设备在适当温度工作。关于适当温度的范围,一般而言,电子设备和电动机有不会损坏的工作温度的上限,电池在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温度下效率良好地工作。将电动车辆中的主要发热体即电池1、逆变器2、DC/DC转换器3、行驶用电动机4作为使用热媒的温度调节对象的情况下,电池1在低温时需要预热、上限温度比其他发热体更低这些点上与其他设备不同。因此,本实施例1中,将仅进行电池1的温度调节的电池温度调节流路21作为一个系统,将进行逆变器2、DC/DC转换器3、行驶用电动机4的温度调节的设备温度调节流路22作为另一个系统,使流路分支为这样2个系统,个别地进行发热体的温度调节和排热回收。其中,流路的分支也可以因个别温度调节的发热体的数量而设为3个以上,能够适当设定。电动车辆的其他发热部位有因轴承摩擦和润滑油搅拌而发热的变速箱、发生摩擦热的摩擦制动器等,也可以将变速箱和摩擦制动器等发热部位添加为用热媒温度调节和排热回收的对象。通过在同一流路内串联配置的设备的热媒的温度,在冷却的情况下越下游越高,所以优选同一流路内的设备按容许温度的上限从低到高的顺序从上游起排列。此外,加热的情况下,越下游温度越低,所以优选同一流路内的设备按容许温度的下限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在热媒循环的配管通路17中,具备进行对车厢内吹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冷却热交换器6、进行与冷媒的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7、热媒流路分支部19,在热媒流路分支区间的一方的设备温度调节流路22中配置比例阀9B、逆变器2、DC/DC转换器3和行驶用电动机4,在热媒流路分支区间的另一方的电池温度调节流路21中配置比例阀9A和电池1,具备两个流路汇合的热媒流路汇合部20、使热媒循环的泵5。比例阀9A、9B构成使热媒的流通和切断而对其进行调整的流路开闭单元。其中,配管通路17通过二通阀8A、8B的开闭切换使热媒在室内冷却热交换器6中流过的流路17a、和不流过的流路17b。用比例阀9A、9B能够改变进行电池1的温度调整的电池温度调节流路21与进行逆变器2、DC/DC转换器3、行驶用电动机4的温度调整的设备温度调节流路22的热媒的流量比,两个流路合计的热媒的总流量能够用泵5的转速控制。使通过作为温度调节对象设备的电池1、逆变器2、DC/DC转换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装置和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装置和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所述空气导入装置、所述发热体、所述泵和所述热媒排出装置在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中依次配置。2.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装置和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碰撞时,关闭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打开所述空气导入装置和所述热媒排出装置,驱动泵持续规定时间之后使其停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是排出从所述空气导入装置到所述热媒排出装置的区间的热媒所需的时间。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入装置由因车辆碰撞时的冲击而能被破坏的配管构成。5.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注入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注入部和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所述高压气体注入部、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热媒排出装置在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中依次配置。6.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注入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注入部和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碰撞时,停止所述泵,关闭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打开所述热媒排出装置,从所述高压气体注入部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注入高压气体,由此排出从所述高压气体注入部到所述热媒排出装置的区间的热媒。7.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与所述发热体相比靠铅垂方向上方设置的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装置、与所述发热体相比靠铅垂方向下方设置的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所述空气导入装置、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热媒排出装置在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中按依次配置。8.一种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其具有环状连接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发热体和使对该发热体进行冷却/加热的热媒循环的泵而构成的温度调节用流路,该车辆用设备温度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具备接通和切断热媒的流动并且调整该热媒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与所述发热体相比靠铅垂方向上方设置的对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装置、与所述发热体相比靠铅垂方向下方设置的使热媒从所述温度调节用流路向车辆外部排出的热媒排出装置,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碰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悠基尾坂忠史荒井雅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