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024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包括透镜灯组、支架、底座、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透镜灯组的反光罩上设有上转轴、下转轴以及驱动轴;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与支架和底座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上,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轴与传动机构的末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涡轮、与涡轮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块,其中,所述从动齿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轴伸入到该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进一步简化了结构,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包括透镜灯组、支架、底座、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透镜灯组的反光罩上设有上转轴、下转轴以及驱动轴;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与支架和底座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上,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轴与传动机构的末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涡轮、与涡轮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块,其中,所述从动齿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轴伸入到该卡槽内。本技术的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进一步简化了结构,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大灯、高档摩托车大灯等高效照明光源有了新的功能要求:能够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光轴,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照明,例如,在转弯时,大灯需要向转弯方向转动才能更好照明路况。同时,考虑到环保、节约、安装空间等问题,要求这种自动调整光轴的车灯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也应当尽可能满足结构简单、尺寸小以及零件少等要求。而面对广阔的车灯改装市场,现有的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车用大灯已无法满足车辆改装的迫切需求,其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尺寸大、零件多,导致其只能适用于很少车型,安装空间不足、通用性差;2、需要重新设计并更换大灯面罩、中隔板和后盖等配套的灯具配件以适配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车用大灯,极大地提高了改装成本且不利于节能环保;3、对于原车中没有大灯随动转向控制功能的车辆来说,现有的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车用大灯无法满足此类车辆改装的需求,因为整车的控制单元没有这部分控制功能,即使配上了动力部分,也缺少了动力部分的控制系统;4、为提高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车用大灯的通用性、增加安装机会,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缩小透镜灯组的整体尺寸(即,使用更小尺寸的透镜或反光罩等)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通用性,保证了安装机会,但却导致光照效果大大折扣,得不偿失。本 申请人:的一个在先申请中公开了 “一种能电动调整光轴方向的灯”(申请号为2013090500521960),其利用电控组件和转向机构实现透镜灯组的自主式的电控转向,并通过设置在透镜灯组上的三个转轴实现透镜灯组的支撑与转动;其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少、成本低,适用于任何车型改装并可实现理想的光照效果。但是该专利申请中驱动透镜灯组转动的传动机构中,通过丝杠带动滑块滑动,再由滑块带动透镜灯组中的转向轴转动。上述传动机构仍存在以下的不足:1、丝杠转动的传动比有限,同样的力矩输出需要更大尺寸的电机,使得整个车灯的尺寸仍有待进一步缩小;2、该传动机构的结构较复杂,同时对制造精度要求较高;3、工作过程中所述转向轴需要在滑块的凹槽内沿径向来回滑动,运动阻力大,并且高温状况、长时间工作会容易磨损,影响传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该车灯的传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并且长时间工作后不影响转动精度。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包括透镜灯组、支架、底座、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透镜灯组的反光罩上设有上转轴、下转轴以及驱动轴,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轴设置在反光罩的下部;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与支架和底座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上,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轴与传动机构的末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涡轮、与涡轮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块,其中,所述从动齿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轴伸入到该卡槽内。进一步地,在从动齿块的径向上,伸入到卡槽内的驱动轴的前后两侧具有活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内设有弹性夹片,所述驱动轴被夹紧在该弹性夹片上;所述弹性夹片呈上大下小的U形,且其两侧边呈弯曲状。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上连接部、骨架以及下连接部,其中,所述上连接部上设有与上转轴连接的轴孔,该轴孔内设有轴套以及轴向力弹簧,所述上转轴插入于轴套内。优选地,所述轴套呈鼓形,所述轴向力弹簧为波形弹簧。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由上底座和下底座组合而成,其中,上底座上设有让驱动轴伸入的弧形孔,下底座上设有与下转轴连接的支承座,该支承座内设有滑动轴承或轴套,所述下转轴插入于该滑动轴承或者轴套内。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角度检测装置,该角度检测装置包括磁铁和霍尔元件,其中,所述磁铁固定连接在从动齿块上,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靠近磁铁处,并固定在底座上。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从动齿块的横截面呈扇形,该扇形从动齿块的圆心部位设有与底座连接的转动轴。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块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板,所述磁铁安装在该延伸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磁铁为左右对称分区且反向极化的磁块,当所述透镜灯组处于非偏转状态时,所述霍尔元件位于磁块的中间部位处。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从动齿块的横截面呈扇环形;所述底座内设有用于安装该从动齿块的凹槽,该凹槽的一端设有外圆弧面,所述扇环形从动齿块的内环面处设有圆弧形板,该圆弧形板上具有内圆弧面,该内圆弧面与所述外圆弧面相贴合形成可转动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传动机构主要由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构成,使用更小尺寸的电机便可以获得足够大的传动比,从而减小电机尺寸,缩小体积。并且,小电机、齿轮组布局比较容易,让整体尺寸进一步缩小,结构更加紧凑。2、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同时,结合驱动轴只需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特点,将齿轮传动机构中的从动齿轮选择为齿块,进一步缩小体积。3、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直接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驱动轴的旋转运动,工作过程中驱动轴无需相对卡槽作径向相对滑动,因此运动阻力减小,长时间工作后的磨损也减少,从而能更好地确保传动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和图4为图1中透镜灯组的两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透镜灯组和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爆炸图。图7为图5中上转轴与支架之间的连接机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透镜灯组和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9为图1中支架和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10为图1中下底座和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弹性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和图13为图10中从动齿块以及角度检测装置的两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和图13中角度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中下底座、PCB板以及底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16为本技术的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的实施例2中上底座和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和图18为图16中从动齿块以及角度检测装置的两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可自动调整光轴方向的车灯,包括透镜灯组、支架、底座、驱动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透镜灯组的反光罩上设有上转轴、下转轴以及驱动轴,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轴设置在反光罩的下部;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与支架和底座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上,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轴与传动机构的末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涡轮、与涡轮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块,其中,所述从动齿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轴伸入到该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光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