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359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发光元件;控制配光以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变窄的光束控制部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具有多个棱镜列,并且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棱镜部件;以及具有透光性和光漫射性的大致筒状的漫射部件。多个棱镜列以与光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棱镜部件的外周面。

Lighting device

The lighting device includes a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ontrol light to make the light emitted from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he control unit; formed by a translucent material, having a plurality of prisms, roughly cylindrical prism part and extending along the optical axis; and roughly cylindrical with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light diffusing the diffuse component. A plurality of prism columns are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rism member in a manner parallel to the optical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可代替荧光灯管等而使用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将发光二极管(以下也称为“LED”)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例如、LED灯泡、LED荧光灯管等),作为取代灯泡或荧光灯管等的照明装置而使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10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10包括:LED等光源20(发光元件);棒状的导光部件30,其由树脂或玻璃成型,且将从光源20射出的光传播;以及透光性的罩40,其覆盖导光部件30。导光部件30配置为其端面(入射面)与光源20相对。从光源20射出的光从入射面入射至导光部件30内。例如如图1的箭头所示,入射至导光部件30内的光沿导光部件30的轴方向行进的同时从导光部件30的外周面射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91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图1所示,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10中,由于不控制从光源20射出的光的配光而使其入射至导光部件30,因此从光源20观看时,导光到导光部件30的远方的光量少。由此,存在在导光部件30的外周面(发光区域)产生辉度不均的问题。另外,由于由树脂或玻璃成型导光部件30,因此存在使照明装置10重而难以处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发光区域的辉度不均少,而且重量轻的照明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分别包含发光元件和光束控制部件的两个发光装置,该光束控制部件被配置成其中心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重合,并且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变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两个发光装置,其以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出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隔着空气层相对配置;两个正反射面部件,其配置成分别包围所述两个发光装置,且在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具有正反射面;大致筒状的棱镜部件,其配置成连同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围所述光轴,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且具有多个棱镜列并且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以及大致筒状的漫射部件,其配置成包围所述棱镜部件,且具有透光性和光漫射性,其中,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正反射部件的长度比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漫射部件短,且比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发光装置的最大长度长,多个所述棱镜列以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棱镜部件的外周面,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射出光通过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漫射部件射出,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正反射部件隔开配置,所述漫射部件中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对应的部分作为发光区域发挥功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发光区域的辉度不均少,而且重量轻的照明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2A、图2B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图2A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2B的部分放大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辉度分布的曲线图。图6A、图6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7A、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中的辉度分布的曲线图。图9A、图9B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照明装置中的辉度分布的曲线图。图11A、图11B是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2A、图12B是实施方式4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3A、图13B是实施方式5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100、200、300、400、500、600、700照明装置20光源30导光部件40、260、760罩110发光元件120、520光束控制部件121入射面122全反射面123射出面124突缘125保持架126顶部130基板131反射面140、740棱镜部件141棱镜列141第一平面142第二平面150、750漫射部件370、470、570、670正反射部件770底座771凸条772基板固定部773罩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代表例,说明可代替荧光灯管而使用的照明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在两端配置有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实施方式1](照明装置的结构)图2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0的剖面图。图2A是照明装置100的长轴方向(发光元件110的光轴LA方向)的剖面图,图2B是照明装置100的短轴方向(与发光元件110的光轴LA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图2A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2B的部分放大图。如图2和图3所示,照明装置100包括发光元件110、光束控制部件120、基板130、棱镜部件140、以及漫射部件150。发光元件110和光束控制部件120构成发光装置。照明装置1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装置。在配置两个发光装置时,也可以以发光元件110的发光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将各发光装置相对配置。发光元件110是照明装置100的光源,例如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LED)。光束控制部件120进行控制(窄配光化),以使从发光元件110射出的光的配光变窄。光束控制部件120以其中心轴CA与发光元件110的光轴LA一致的方式配置于基板130上。这里,所谓“发光元件110的光轴LA”是指来自发光元件110的立体射出光束的中心的光线。可通过注射成型形成光束控制部件120。对于光束控制部件120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使所希望的波长的光通过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光束控制部件120的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EP)等透光性树脂、或玻璃。光束控制部件120具有入射面121、全反射面122、射出面123、突缘124以及保持架125。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发光元件110相对的、光入射的一侧称为“背面侧”,将不与发光元件110相对的、射出光的一侧称为“正面侧”。另外,将旋转对称的全反射面122的中心轴定义为“光束控制部件120的中心轴CA”。入射面121使从发光元件110射出的光入射至光束控制部件120内。入射面121为以与中心轴CA交叉的方式形成于光束控制部件120的背面侧(发光元件110侧)的凹部的内面。入射面121为以中心轴CA作为中心的旋转对称面。全反射面122使在入射面12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射出面123(正面侧)反射。全反射面122为从光束控制部件120的底部的外边缘延伸至射出面123的外边缘的面。全反射面122基本上为以包围中心轴CA的方式形成的旋转对称面。从入射面121侧向射出面123侧,全反射面122的直径逐渐增大。构成全反射面122的母线(包括中心轴CA的剖面上的全反射面122)为朝向外侧(离开中心轴CA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曲线。射出面123使在入射面12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和在全反射面122反射的光射出至外部。射出面123为在光束控制部件120中位于入射面123的相反侧(正面侧)的、形成为与中心轴CA交叉的面。射出面123使在入射面12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和在全反射面122反射的光射出至外部。射出面123为以中心轴CA作为中心的旋转对称面,其与中心轴CA的交点为距背面侧的高度最高的顶部126。保持架125支撑具有入射面121、全反射面122及射出面123的光束控制部件主体,并且将光束控制部件主体定位于基板130。保持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分别包含发光元件和光束控制部件的两个发光装置,该光束控制部件被配置成其中心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重合,并且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变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两个发光装置,其以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出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隔着空气层相对配置;两个正反射面部件,其配置成分别包围所述两个发光装置,且在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具有正反射面;大致筒状的棱镜部件,其配置成连同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围所述光轴,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且具有多个棱镜列并且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以及大致筒状的漫射部件,其配置成包围所述棱镜部件,且具有透光性和光漫射性,其中,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正反射部件的长度比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漫射部件短,且比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发光装置的最大长度长,多个所述棱镜列以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棱镜部件的外周面,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射出光通过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漫射部件射出,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正反射部件隔开配置,所述漫射部件中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对应的部分作为发光区域发挥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22 JP 2012-255940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分别包含发光元件和光束控制部件的两个发光装置,该光束控制部件被配置成其中心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重合,并且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变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两个发光装置,其以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出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隔着空气层相对配置;两个正反射面部件,其配置成分别包围所述两个发光装置,且在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具有正反射面;大致筒状的棱镜部件,其配置成连同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围所述光轴,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且具有多个棱镜列并且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以及大致筒状的漫射部件,其配置成包围所述棱镜部件,且具有透光性和光漫射性,其中,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正反射部件的长度比所述棱镜部件和所述漫射部件短,且比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发光装置的最大长度长,多个所述棱镜列以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棱镜部件的外周面,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射出光通过所述棱镜部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鸟洋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