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944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装设在车辆等的发动机上的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20)被构成为,在法兰(21g)上的两个导入通道部(21c、21d)的入口(21e、21f)之间的隔板(21m)的两端附近,法兰(21g)的两个边部各被去除掉一部分而形成缺口部(21n)。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涡轮增压器,当气缸盖(11)的两个出口(11b、11c)处的尾气温度的差异引起法兰(21g)热膨胀时,法兰(21g)的抵接面(11k)上的隔板(21m)不易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因变形而使两个导入通道部(21c、21d)的入口(21e、21f)相互连通而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的情况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装设在车辆等的发动机上的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20)被构成为,在法兰(21g)上的两个导入通道部(21c、21d)的入口(21e、21f)之间的隔板(21m)的两端附近,法兰(21g)的两个边部各被去除掉一部分而形成缺口部(21n)。基于本技术的涡轮增压器,当气缸盖(11)的两个出口(11b、11c)处的尾气温度的差异引起法兰(21g)热膨胀时,法兰(21g)的抵接面(11k)上的隔板(21m)不易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因变形而使两个导入通道部(21c、21d)的入口(21e、21f)相互连通而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的情况发生。【专利说明】涡轮增压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特别是能够装设在车辆等的发动机上的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通常,在排气歧管与气缸盖为一体结构的发动机上装设例如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情况下,涡轮壳体直接被固定连接在气缸盖上。详细而言,在这样的气缸盖的侧面,设有用于将尾气排出的两个出口。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涡轮壳 体100上设有进气口(也称蜗旋口)103,该进气口 103由将气缸盖的两个出口所排出的尾气相互独立地导入的两个导入通道部101、102构成。进气口 103的入口(即包括两个导入通道部101、102的入口 101 a ,102 a在内的整体)周围设置有与气缸盖固定连接用的法兰104。通过用螺杆将该法兰104紧固在气缸盖上,涡轮壳体100被直接固定连接在气缸盖上。在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的技术)中,法兰104被形成为俯视形状呈矩形(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双流道涡轮增压器、且排气歧管与气缸盖构成为一体的发动机的气缸盖具有两个排尾气用的出口。由于两个出口距离气缸的路径长度互不相同,所以这两个出口处的尾气温度的差异较大(例如差值为50°C -90°C)ο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法兰104的俯视形状为矩形,所以当上述两个出口处的尾气温度的差异引起法兰104热膨胀时,法兰104的与气缸盖相抵接的抵接面104 a中,两个导入通道部101、102的入口 101 a、102 a之间的隔板104 b容易变形而产生凹陷。此时,两个入口 101 a ,102 a会通过该凹陷而相互连通,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07- 293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尾气所引起的法兰热变形使发动机性能降低的涡轮增压器。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涡轮增压器被构成为,具备固定连接在与排气歧管构成为一体、且具有排尾气用的两个出口的气缸盖上的涡轮壳体,该涡轮壳体具有由用于将所述两个出口所排出的尾气分别导入的两个导入通道部构成的进气口,该进气口的一个端部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气缸盖固定连接用的法兰,所述两个导入通道部的入口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在所述法兰的与所述气缸盖相抵接的抵接面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法兰上的所述两个导入通道部的入口之间的隔板的两端附近,所述法兰的两个边部各被去除掉一部分。具有上述结构的本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优点在于,由于在法兰上的两个导入通道部的入口之间的隔板的两端附近,法兰的两个边部各被去除掉一部分,所以,当气缸盖的两个出口处的尾气温度的差异引起法兰热膨胀时,法兰的抵接面上的隔板的变形(凹陷)能够得到抑制,因而,能够防止两个导入通道部的入口(即两个出口)因该凹陷而相互连通从而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的情况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装设有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壳体的内面俯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壳体的内面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是能够装设在车辆等上的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直接被安装在气缸盖上。如图1所示,该涡轮增压发动机I具备发动机10、及涡轮增压器(例如双流道涡轮增压器)20。发动机10包括具有多个气缸(省略图示)的气缸盖11、及在气缸盖11的下部组装的气缸体12。气缸盖11与排气歧管(省略图示)被构成为一体。详细而言,在气缸盖1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排气通道(省略图示)。一个排气通道被形成为,一个端部与气缸盖11内的多个气缸中的第I气缸群的每一个的排气口(省略图示)分别连通,另一个端部与气缸盖11的一个侧面11 a上的第I开口(出口)11 b连通。另一个排气通道被形成为,一个端部与气缸盖11内的多个气缸中剩余的气缸(第2气缸群)的每一个的排气口(省略图示)分别连通,另一个端部与气缸盖11的一个侧面11 a上的第2开口(出口)11 c连通。这两个排气通道构成所述排气歧管。除此之外,发动机10的其它结构与一般的发动机相同。涡轮增压器20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具备涡轮壳体21、涡轮22、压缩机壳体23、及压缩机叶轮24。涡轮壳体21具有第I外壳本体(省略图示)。涡轮22被转动自由地配置在第I外壳本体的内部。在第I外壳本体的外周(即涡轮22的外周)形成有卷绕在第I外壳本体上的第I进气口 21 b,该第I进气口 21 b将从气缸盖11的第I开口 11 b及第2开口 11 c排出的尾气导入到涡轮22中。第I进气口 21 b包括,将从气缸盖11的第I开口 11 b排出的第I尾气导入到涡轮22中的第I导入通道部21 C、及将从气缸盖11的第2开口 11 c排出的第2尾气以独立于第I尾气的状态导入到涡轮22中的第2导入通道部21 d。在第I进气口 21 b的一个端部的周围,设置有从第I进气口 21 b的外周向外侧伸展的法兰21 g。第I导入通道部21 c的入口 21 e及第2导入通道部21 d的入口 21f相隔规定间隔(即,隔板21 m)地配置在法兰21 g的与气缸盖11相抵接的抵接面21 k上(参照图2)。法兰21 g的俯视形状与现有技术的相同,例如为矩形,但是在法兰21 g的四个边部中,两个入口 21 e、21 f之间的隔板21 m的两端(即与各入口 21 e、21 f的排列方向yI垂直的方向y 2上的两端)附近的两个边部各被去除掉一部分而形成缺口部21 η。在法兰21 g的四个角落上,设有与气缸盖11固定连接用的多个紧固孔P 1- P 4。第I外壳本体21 a的一个侧面(即涡轮22的旋转轴L侧的侧面)设有第I出气口21 h,该第I出气口 21 h用于将从第I进气口 21 b导入并通过了涡轮22后的尾气排出。在第I出气口 21 h的出口 21 i上例如连接有净化尾气用的催化装置30。催化装置30通过金属零件42、43而与发动机10固定连接。压缩机壳体23具有第2外壳本体23 a。该第2外壳本体23 a通过连接构件R而被安装在第I外壳本体21 a的另一个侧面。与涡轮22同轴(旋转轴L )连接的压缩机叶轮24被旋转自由地配置在第2外壳本体23 a的内部。在第2外壳本体23 a的一个侧面(即涡轮壳体21侧的反面侧的侧面)设置有将空气导入到压缩机叶轮24中的第2进气口 23b。在第2外壳本体23 a的外周(即压缩机叶轮24的外周)上设有第2出气口 23 c,该第2出气口 23 c将被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增压器,具备固定连接在与排气歧管构成为一体、且具有排尾气用的两个出口的气缸盖上的涡轮壳体,该涡轮壳体具有由用于将所述两个出口所排出的尾气分别导入的两个导入通道部构成的进气口,该进气口的一个端部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气缸盖固定连接用的法兰,所述两个导入通道部的入口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在所述法兰的与所述气缸盖相抵接的抵接面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法兰上的所述两个导入通道部的入口之间的隔板的两端附近,所述法兰的两个边部各被去除掉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垣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