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868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压成型体是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骨材成型体的表面上,将表皮层进行层压而成的成型体,上述表皮层是:以①由聚烯烃系树脂和2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外层,或者是以此①和②由合成树脂的柔软性发泡体构成的中间发泡层,和③介于上述骨材成型体和上述中间发泡层之间保护薄膜所形成的层压成型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层压成型体的制备方法。(*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骨材成型体上层压其他合成树脂构成的表皮层的。过去,用合成树脂的表皮层保护立体成型品的表面,或者,作为装饰、印刷的成型品,把由其它合成树脂构成的表皮层层压在合成树脂构成的骨材成型体上的层压成型体是众所周知的技术。这种层压成型体,是将合成树脂片材通过真空成型吸引并紧密贴合在注射成型模具的空腔的内壁上而实现预成型,然后,把流动塑化状态的合成树脂注射填充到空腔内获得的,主要作为汽车的内外部装饰部件,建材等而被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成型体上,作为表皮层,如果使用预先刻上文字和花样的东西,则具有可以很容易地在与成型同时,绘制到立体成型体上的这一优点。可是,在过去,对于表皮层所用的合成树脂片材、薄膜、例如是采用聚氯乙烯等,这种过去所用的表皮层材料,真空成型时的吸引并紧密贴合性差,对于成型体的立体形状越复杂成型越困难,而且存在在稜角部位产生轻微裂纹,或者在一部分地区产生皱纹等的问题。还有,通过模具内腔壁面的花纹图样进行转印所印制的花纹也不好,此外,聚氯乙烯等的表皮层其耐热性、耐寒性也不好,由于增塑剂外逸,作为汽车内部装饰部件来说,有手感恶劣等缺点,并且有耐损伤性差等问题。可是,本专利技术者等人以前虽然提供了特开昭57-20344,特开昭57-188327、特开昭60-87047、特开昭60-127149所记载的各种层压体,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提供更加优良的层压成型体或者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表面的柔软性、耐热性、耐寒性、耐损伤性优良的、容易制造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层压成型体,是将表皮层层压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骨材成型体表面上的成型体,上述表皮层是①由聚烯烃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所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所制成的外层,和②由合成树脂的柔软性发泡剂构成的中间发泡层,和③介于上述骨材成型体和上述中间发泡层之间的保护薄膜层所形成的层压成型体。本专利技术的成型体由于是以由上述①的外层和②的中间发泡层以及③的保护薄膜层所形成的复合片材,或是以薄膜为表皮层,层压在骨材成型体上制成的,所以是具有柔软性优良,手感好和耐损伤性强的成型体。关于其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如下的成型方法。(A)将①由聚烯烃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的部分交联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外层,和②合成树脂的柔软性发泡体所形成的中间发泡层,和③保护薄膜层进行层压而形成的复合片材或薄膜预加热后,将上述外层覆盖到模具内腔上,再将复合片材或薄膜吸引并紧密贴合在其内腔的壁面上后,进行合模,将流动塑化状态的合成树脂填充到内腔中而成型的方法。(B)将由上述①②③而构成的复合片材、或薄膜预热后,将上述外层作为模具的内腔壁面,再将复合片材或薄膜紧密吸着在内腔壁面上,然后流动塑化状态的合成树脂流入紧密贴合了此复合片材或薄膜的内腔壁面上,再合模而成型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中,由于采用了由上述①②③的各层构成的复合片材或薄膜,特别是由于存在上述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外层,所以向模具内腔壁面的吸附及紧密贴合性能良好,因此对应于复杂的立体形状,不会产生裂纹和折皱,而在成型的同时由于很深地咬入到花纹图样的沟上,所以使印制的花纹也很清晰。在本专利技术中,需成型的其他的层压成型体,是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骨材成型体的表面上,把由聚烯烃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的部分交联物的混合物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所制成的片材或薄膜作为表皮层层压而成的层压成型体。然后,作为其制造方法而言,是在上述(A)(B)的方法中,用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所制成的片材或薄膜,代替复合片材或薄膜而进行成型的方法。以下分别称为(A-2)(B-2)方法。图面的简单说明第1图(a)至(d)是显示(A)或(A-2)的制造方法的工程图,第2图是使用于(B)(B-2)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简图,第3图是显示样品采取方法的平面图。专利技术的适合的具体例子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表皮层的、由聚烯烃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优良的柔软性、耐损伤性、耐热性和耐寒性,而且柔软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也较小,另外,由于没有象增塑剂中含有软质聚氯乙烯的场合的那样的表面发粘感,所以最适宜作成型体表面外层材料。作为这样的弹性体,有如下物质(Ⅰ)①以和乙烯或丙烯的均聚物或少量其他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为代表的各种聚烯烃系树脂及②以乙烯和碳原子数从3~14的α-烯烃的二元共聚物橡胶或使该二元共聚物橡胶进一步和各种聚乙烯化合物共聚合成的三元共聚物橡胶之类的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的部分交联的混合物所构成的热塑性组合物,(例如,参照特公昭53-21021及特开昭55-71738)。(Ⅱ)将聚乙烯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的混合物进行动态热处理而制得的热塑性组合物(例如,参照特公昭53-34210、特开昭53-149240及特开昭53-149241)。(Ⅲ)在将聚烯烃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的混合物进行动态热处理而得到的物体上,进一步混合聚烯烃系树脂而制得的热塑性组合物(例如,参照特开昭53-145857及特开昭54-16554)。(Ⅳ)①以和乙烯的均聚物或少量的其他聚合性的单体的共聚物为代表的过氧化物交联型聚烯烃系树脂、以和丙烯的均聚物或少量其他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为代表的过氧化物非交联型聚烯烃系树脂和②将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的混合物进行动态热处理所制得的热塑性组合物(例如,参照特开昭55-71739)。在这些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中,聚烯烃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橡胶的部分交联物是以90/10~10/90、最好以80/20~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后使用。对于聚烯烃系树脂来说,从片材成型的容易性和片材的耐损伤性等方面来看,把聚乙烯,特别是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以10/90~70/3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后使用为较好。此外,对于需部分交联的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来说,主要是从强度的理由出发,乙烯和α-烯烃以50/50~90/10,尤以70/30~85/15的摩尔比为好,另外,门尼粘度ML1+4(121℃)约在20以上,最好使用约40~80的。而这些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的部分交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热塑性弹性体,一般来说使用约0.1~2重量份的有机过氧化物来进行动态热处理。这样,在这些热塑性弹性体中,按照需要也可以将以聚异丁烯、异丁橡胶等为代表的过氧化物非交联型烃系橡胶状物质和/或矿物油系软化剂进行混合。其次,对于形成表皮层的中间发泡层的合成树脂的柔软性发泡体来说,可以使用除了硬质发泡外的具有柔软性的各种合成树脂发泡体。但是,从与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粘着性来看,以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系合成树脂的发泡体为好。还有,作为发泡体,可以使用例如特公昭39-25500和40-25351、和40-25352所叙述的叠氮基交联剂的交联发泡体,或通过辐射线而形成的交联发泡体,所期望的发泡倍率以约5~50倍为好。此外,厚度可以采用1~10毫米的。由于存在中间发泡层,所以能赋与表皮层以柔软性,这就增加了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柔软性,能使成型体表面的手感进一步得到改善。因此,最适用于汽车的内装饰,而且,由于还有冲击吸收性,所以安全性也较优越。保护薄膜层,在成型时由骨材成型体成型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是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骨材成型体的表面上,层压了表皮层的成型体,上述表皮层是:①由聚烯烃系树脂和乙烯.α—烯烃系聚合物橡胶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外层,和②由合成树脂的柔软性发泡体构成的中间发泡层,和③介 于上述骨材成型体和上述中间发泡层之间的保护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晃神保直明清水静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