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志彰专利>正文

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36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它是以纤维材料和热可塑性塑胶材料组成,其中,纤维材料是集合成为一纤维束,而该热可塑性塑胶材料包覆于纤维束外周,而形成一具有包覆层的长绳,并且把多数长绳集合,而且依预定走向而编排成管或布。(*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具有良好减振效果而且加工过程中不致污染空气的纤维补强复合材料。按目前一般的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已普遍使用于航太工业或一般工业中。其中,以运动器具所使用的纤维补强材料来说,是以碳纤维、玻璃纤维、克拉纤维或其他适当纤维束浸于热硬化型树脂中,再编织成纤维织板,最后依预定角度切割,以供积层作业使用。由于上面所说的预浸材已含浸湿树脂,所以具有粘性,在作业上非常不便,而且由于该树脂是热硬化型塑脂,刚性太大,故击球振动太大。另一种纤维补强复合材料也逐渐被人所接受,该材料是以热可塑性材料制成纤维,并集合成扁平状的纤维束,实施时,采用的热可塑性材料是尼龙,而如图1、2所示,在二尼龙束11之间,夹设一扁平状碳纤维束12,并形成一纤维叠板10,而多数纤维叠板10则以预定走向交错编排成管或布状,再以预定层数相叠并加温加压后就可以制成另一种具有较佳减振功效的复合材料的物具。但是,该种材料却因碳纤维束没有含浸湿稠状树脂而只有被二层尼龙束11夹覆,因此,在制作时或积层、编排作业时,都会有毛丝产生,此毛丝会散布于空气中,而造成作业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它是以纤维材料和热可塑性塑胶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材料是集合成为一纤维束,-->而该热可塑性塑胶材料则包覆于纤维束外周,而形成一具有包覆层的长绳,并且把多数长绳集合,而且依预定走向而编排成管或布。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材料有上述构造特征,于加工作业的时候,不致有毛丝产生,而且具有较佳的减振效果。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已剥除一部分包覆层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1编排例。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2编排例。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叠排例分解立体图。请参考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以纤维材料和热可塑性塑胶材料所组成,其中,该纤维材料是碳纤维,并集合成为一纤维束2,而该热可塑性塑胶材料则是尼龙,并包覆于纤维束2外周,而形成一具有包覆层3的长绳4。请参考图4,该图是以图3构造的长绳4依大约45°的方向编织成圆管5。图5则是以图3构造的长绳4以0°而且相互平行的方向来编织成布6。图6是本专利技术材料应用于球拍上的例子,图中最内层是一矽橡胶管7,其次是二层管5,在该二层管5之外,则在须补强部位铺设一层布6,并于该布6外再叠放一层管5,最后,在更须补强部位再叠置一层布6。以上述叠排构造,卷覆成一管状,置入模具中,并对矽橡胶管7充气,使由内向外施压,同时对它加热,由于尼龙是热塑性材料,故大约加温到240℃,并保持预定时间,尼龙融化,而渗入碳纤维的缝隙中,冷却后,就硬化成型。-->当然,为更有效的让纤维束与尼龙均匀混合,更可在纤维束中,掺入粉状热可塑性塑胶,在实施时则可使用静电吸附的方式。依据本专利技术,在作业时,由于纤维束已被热可塑性材料构成的包覆层所包围,因此,不致于在制造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毛丝。实际上,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球拍、高尔夫球棍、钓竿或其他适用物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它是以纤维材料和热可塑性塑胶材料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材料是集合成为一纤维束,而该热可塑性塑胶材料则包覆于纤维束外周,而形成一具有包覆层的长绳,并且把多数长绳集合,而且依预定走向而编排成管或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补强复合材料,它是以纤维材料和热可塑性塑胶材料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材料是集合成为一纤维束,而该热可塑性塑胶材料则包覆于纤维束外周,而形成一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彰
申请(专利权)人:肖志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