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796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被公开的是一种包括金属板和被层压在金属板上的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此薄膜的取向度是这样被控制的,当此薄膜厚度用“T”表示和在薄膜的从金属板侧面到薄膜厚度方向T/2位置处区域内的薄膜之平均取向度用“X”表示时,在从金属板侧面到T/2位置区域内的薄膜之取向度处于X±0.5X的范围内和在非金属板侧面的薄膜之取向度为不小于2X。当此金属-薄膜层压制品通过撑压等被加工时,可获得具有卓越的撑压性及卓越的抗冲击性的金属-薄膜层压的产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金属板和双轴向取向的聚酯薄膜形成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由用于与金属层压的聚酯基薄膜和金属板形成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这种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可通过撑压、撑压与压薄、折叠、弯曲等等方法加工,特别是这种金属—薄膜层压制品适用作各种罐头诸如饮料与食品用罐头的罐体、底和盖。虽然通常为了金属防锈而进行涂漆,但是现已研制出多种不使用有机溶剂而获得防锈性、特别是用于罐头防锈的方法。例如,现已提出以下几种使用金属—薄膜层压制品的方法(1)一种方法是将双轴向取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通过低熔点聚酯的粘合层层压到金属板上,并使用这种金属—薄膜层压制品作为制造罐头的材料(JP-A-SHO 56-10451、JP-A-HEI 1-192546等等);(2)一种方法是将无定形或低结晶度芳族聚酯薄膜层压到金属板,并使用这种金属—薄膜层压制品作为制罐头的材料(JP-A-HEI 1-192545,JP-A-HEI 2-57339等等)。(3)一种方法是将低取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层压到金属板,并使用这种金属—薄膜层压制品作为制罐头的材料(JP-A-ShO 64-22530等等)。然而,上述(1)的方法在成型和加工性方面不太理想,上述(2)的方法在防止变味性和防止脆化方面并不令人满意,而上述(3)的方法在成型和加工性方面分别与(1)的方法相似。因此,这些方法并不具有实际用途。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卓越的成型和加工性、防止变味性和抗冲击性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并且它适于在实际中使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包括金属板和被层压在金属板上的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薄膜的取向度是这样被控制的,当薄膜的厚度用“T”代表和用“X”代表在薄膜的从金属板侧面到薄膜厚度方向T/2位置区域内薄膜的平均取向度时,在从金属板侧面到T/2位置区域内的薄膜取向度处于X±0.5X的范围内和在非金属板侧面的薄膜之取向度为不小于2X。于是,通过规定聚酯基薄膜在厚度方向上的取向度能得到具有卓越的撑压等成型和加工性、防止变味性和抗冲击性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热粘到制造金属—薄膜层压制品用的金属板上以便在热粘后使薄膜的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成为“OM1”和薄膜的非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成为“OS1”;(b)通过撑压或撑压与压薄将此金属—薄膜层压制品成型为预定的形状以致在成型后使薄膜的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成为“OM2”和薄膜的非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成为“OS2”;和(C)热处理此成型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以便使热处理后薄膜的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成为“OM3”和薄膜的非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成为“OS3”。此处,0.30≤OM1≤0.65,0.65≤OS1≤1.8,OM1+0.02<OS1,0.35≤OM2≤1.2,0.85≤OS2≤2.5,OM2+0.05<OS2,0.40≤OM3≤1.6,1.2≤OS3≤5.0,OM2+0.1<OM3,OS2+0.2≤OS3,OM3+0.10≤OS3。在此方法中,薄膜的热粘侧面和非热粘侧面的最大取向度被控制在热粘后、成型后和热处理后的相应步骤所规定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得到具有卓越的撑压或撑压和压薄时的成型性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和具有卓越的抗冲击性和适用作制罐头材料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目的、特征和好处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得到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厚度“T”的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既可以是树脂“A”的单层薄膜也可以是树脂“A”和“B”的层压薄膜。树脂“A”和“B”二者均由聚酯基树脂组成,并且特别优选的树脂“A”和“B”是由聚酯共聚物组成的。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作为这样共聚物的典型例子是以下的树脂。作为共聚物的酸组分,可提及的有芳族二元酸诸如对苯二酸、间苯二酸和萘二甲酸,脂族二羧酸诸如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和十二碳二酸,以及环脂族二羧酸诸如二聚酸和环己烷二羧酸。作为共聚物的醇组分,可使用脂族二醇诸如乙二醇、二甘醇、丁二醇和己二醇。这样的酸组分和醇组分是通过混合相应组分的至少一种而被使用。例如,作为优选的共聚物,可被提及的一种聚酯共聚物含有不少于75摩尔%的作为酸组分的对苯二酸和不少于85摩尔%的作为醇组分的乙二醇。在本专利技术中,在聚酯中的乙醛的量优选为不高于0.3%重量,而更优选为不高于30ppm,并且最佳为不高于10ppm。还有,在聚酯中的二甘醇量优选为不超过1.5%重量、更优选为不超过0.85%重量、而最佳为不超过0.65%重量。按照这样的条件,能提高所得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的抗冲击强度。此外,如果聚酯中的羧基量不高于50eq/t、优选为不高于40eq/t、更优选为不高于30eq/t的话,在加热所得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后抗冲击强度能有所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各种聚合物可被掺合到上述的聚酯树脂中。作为各种聚合物的例子,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烯烃诸如离聚物、聚乙烯醇、聚碳酸酯、丙烯酸类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和酰胺基共聚物。在本专利技术中,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被层压到制造金属—薄膜层压制品用的金属板上。当薄膜厚度用“T”表示和用“X”代表在薄膜的从金属板侧面到薄膜厚度方向T/2位置区域内薄膜的平均取向度时,在从金属板侧面到T/2位置区域内的薄膜取向度必须处在X±0.5X的范围内。同时,在非金属板侧面的薄膜之取向度必须不小于2X。即,从薄膜的厚度方向来看,金属板侧部分的取向度被控制在较低和较均匀的程度,能改进成型和加工性、特别深撑压加工性。将非金属板侧部分的取向度与上述的值相比控制在高得多的程度,能使薄膜表面的抗冲击性和最终使金属—薄膜层压制品表面的抗冲击性大大地提高。结果,能得到既具有卓越的成型加工性又具有卓越的抗冲击性的金属—薄膜层压制品。作为上述取向度的具体值,取向度“2X”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其值优选为不高于2.5。根据本专利技术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可以是树脂“A”和树脂“B”层的层压薄膜。当树脂“A”的熔化峰值温度由“TA”(℃)表示和树脂“B”的熔化峰值温度由“TB”(℃)表示时,最好“TA”和“TB”符合方程式(TA-10≤TB≤TA-1和树脂“B”层是被粘到金属板上。由此,可以更方便地得到上述性质的取向度。此处,熔化峰值温度是使用Perkin Elmer Corporation生产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加热温度为10℃/min测定的。树脂“A”可以以少于50%重量、优选为少于20%重量的含量被包含在树脂“B”中。树脂“A”的二甘醇的量优选为不高于1.2%重量和端羧基的量优选为不高于50eq/t。此外,树脂“B”的二甘醇量和端羧基量分别少于树脂“A”的二甘醇和端羧基量,并且它们最好不高于0.6%重量。按照这样的条件,可进一步提高抗冲击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向树脂“A”和“B”添加各种润滑剂。就润滑剂的种类来说,既可使用无机润滑剂又可使用有机润滑剂。作为优选的无机润滑剂,能提及的有团聚的二氧化硅、球形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和二氧化锆颗粒。作为有机润滑剂的例子,可提及的硅氧烷、交联的苯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薄膜层压制品,包括: 金属板;和 被层压到所说金属板上的双轴向取向的聚酯基薄膜,所说薄膜的取向度是这样被控制的,当所说薄膜的厚度用“T”表示和在所说薄膜的从金属板侧面到所说薄膜的厚度方向T/2位置区域内的所说薄膜的平均取向度用“X”表示时,在从金属板侧面到所说的T/2位置区域内的所说薄膜的取向度处于X±0.5X的范围内和在非金属板侧面所说薄膜之取向度为不小于2X。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谷隆田中岩芝辻邦雄黑目泰一杉浦靖也大江涉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