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包括设置在储物盒门内盖板上的双点锁及设置在储物盒内斗的上的两个锁孔,所述双点锁包括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第一锁杆的一端与第二锁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齿条,齿条之间通过连动齿轮连接,第一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一个锁孔中,第二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另一个锁孔中;第一锁杆上连接有用于推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脱离锁孔的开启扣手,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分别连接有锁杆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占据储物盒内斗的储物空间,符合人机要求,并且采用双点锁对储物盒门进行锁合,有效地避免了在气囊点爆或受到强烈撞击时储物盒门易自动开启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包括设置在储物盒门内盖板上的双点锁及设置在储物盒内斗的上的两个锁孔,所述双点锁包括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第一锁杆的一端与第二锁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齿条,齿条之间通过连动齿轮连接,第一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一个锁孔中,第二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另一个锁孔中;第一锁杆上连接有用于推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脱离锁孔的开启扣手,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分别连接有锁杆复位弹簧。本技术所提供的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占据储物盒内斗的储物空间,符合人机要求,并且采用双点锁对储物盒门进行锁合,有效地避免了在气囊点爆或受到强烈撞击时储物盒门易自动开启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物盒锁,尤其涉及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仪表板顶部通常会设置储物盒装置,为了防止储物盒内的物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飞出,避免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驶,储物盒的盒门上通常会设置储物盒锁,常用的储物盒锁包括按压式和横拨式,其中,按压式操作符合人机要求,操作手感较好,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横拨式虽然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左右横拔式操作需要操作者用手左右拨动拨扭以开启储物盒,不符合人机要求,操作手感不佳。此外,目前的储物盒锁常采用单点锁止方式,单点锁止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体积大,影响储物盒的储物空间,并且气囊点爆或受到强烈撞击时易自动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该储物盒锁结构简单,体积小,符合人机要求且在气囊点爆或受到强烈撞击时不易自动开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包括设置在储物盒门内盖板上的双点锁及设置在储物盒内斗的上的两个锁孔,其中,所述双点锁包括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所述第一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锁杆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锁杆的齿条之间通过连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一个锁孔中,所述第二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另一个锁孔中;所述第一锁杆上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脱离锁孔的开启扣手,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分别连接有锁杆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杆上连接有阻尼齿轮。进一步地,所述开启扣手包括扣手转轴及设置在所述扣手转轴上的扣手壳体,所述扣手壳体靠近所述第一锁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锁杆滑动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扣手转轴上连接有用于复位所述扣手转轴的扣手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扣手复位弹簧为套设在所述扣手转轴上的卷簧。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具有倾斜的推动面,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凸起相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推动面相适配的滑动引导面。进一步地,所述扣手壳体为塑料壳体。本技术所提供的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占据储物盒内斗的储物空间,符合人机要求,并且采用双点锁对储物盒门进行锁合,有效地避免了在气囊点爆或受到强烈撞击时储物盒门易自动开启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储物盒门内盖板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双点锁的正视图;图6是图4中双点锁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所述储物盒包括储物盒内斗3及扣设在所述储物盒内斗3上的储物盒门外盖板8和储物盒门内盖板1,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储物盒锁包括设置在储物盒门内盖板I上的双点锁2及设置在储物盒内斗3的上的两个锁孔4。如图4-6所示,本技术的双点锁2包括第一锁杆21和第二锁杆22,所述第一锁杆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杆2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锁杆21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锁杆22的齿条之间通过连动齿轮23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锁杆21的另一端插设在一个锁孔4中,所述第二锁杆22的另一端插设在另一个锁孔4中。本技术的第一锁杆21上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锁杆21和所述第二锁杆22脱离锁孔4的开启扣手5,所述第一锁杆21和所述第二锁杆22分别连接有锁杆复位弹簧6。使用时,如图6所示,扣动所述开启扣手5,开启扣手5推动所述第一锁杆21向左移动,所述第一锁杆21产生水平向左的运动,带动连接齿轮23转动,连接齿轮2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锁杆22水平向右运动。即所述第一锁杆21和所述第二锁杆22的产生相对的水平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锁杆21和第二锁杆22的另一端从储物盒内斗3两侧的锁孔4中脱出,即储物盒得以解锁;当操作人员松开所述开启扣手5后,所述第一锁杆21和所述第二锁杆22在锁杆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即所述锁杆21和所述第二锁杆22重新插设在所述锁孔4中,再次完成储物盒门与储物盒内斗的锁合。为了减少开启储物盒锁时所产生的噪音,提高解锁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二锁杆22上连接有阻尼齿轮7,所述第二锁杆22与所述阻尼齿轮7相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阻尼齿轮7相啮合的齿条,从而在第二锁杆22滑动过程中,减少因双点锁2与储物盒内斗之间的震动所产生的声辐射,从而有助于降低噪声。此外,本实施例在双点锁2上设置阻尼齿轮还能够使储物盒锁在锁止和解锁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抗震性和动态稳定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储物盒锁的动态性能。当然,本实施例在第二锁杆22上连接阻尼齿轮7仅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以在所述双点锁2上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阻尼装置,此处不再赘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开启扣手5包括扣手转轴51及设置在所述扣手转轴51上的扣手壳体52,所述扣手壳体52靠近所述第一锁杆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锁杆21滑动的凸起,所述凸起优选地具有倾斜的推动面,所述第一锁杆21与所述凸起相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推动面相适配的滑动引导面,扣动所述开启扣手时,所述扣手壳体52绕着所述扣手转轴51转动,所述凸起上的倾斜推动面朝着所述第一锁杆21上的滑动引导面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杆21在扣手壳体52的在推动面及滑动引导面的作用下,朝着图6所示的左侧方向移动,第一锁杆21再通过连动齿轮23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锁杆22向右移动,最终所述第一锁杆21和第二锁杆22脱离锁孔,完成解锁。本实施例的扣手壳体52优选地为塑料壳体,从而便于进行一体成型,减少装配工序。当然,上述开启扣手的结构仅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锁杆21和第二锁杆22产生相对水平移动的其它开启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扣手转轴51上优选地连接有用于复位所述扣手转轴51的扣手复位弹簧53,从而在扣动所述开启扣手5之后,所述开启扣手5能够在扣手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仪表板顶部的储物盒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储物盒门内盖板上的双点锁及设置在储物盒内斗的上的两个锁孔,其中,所述双点锁包括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所述第一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锁杆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锁杆的齿条之间通过连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一个锁孔中,所述第二锁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另一个锁孔中;所述第一锁杆上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脱离锁孔的开启扣手,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分别连接有锁杆复位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洋,华含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