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火明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钓鱼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525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鱼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钓鱼夹,包括脱卡销、装钩板、弹簧夹、诱料固定件、连接线及鱼线,所述的脱卡销呈U型,所述的脱卡销包括弧形部及两个卡臂;所述的装钩板包括杠杆部和装钩部,杠杆部的顶端设置有开压杠杆,装钩部的尾端设置有弯钩,两装钩板通过弹簧夹枢接;所述的连接线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脱卡销、装钩板及诱料固定件。诱鱼时,将两开压杠杆卡置在两卡臂之间,当鱼拉到诱料固定件时,连接线牵动脱卡销,使开压杠杆脱离脱卡销,两装钩部在弹簧夹作用下相互夹合而将鱼夹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不仅灵敏度极高,能起到保护诱料、节省诱料的作用,且夹持力度可调节,适合对各种鱼儿的垂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钓鱼夹,包括脱卡销、装钩板、弹簧夹、诱料固定件、连接线及鱼线,所述的脱卡销呈U型,所述的脱卡销包括弧形部及两个卡臂;所述的装钩板包括杠杆部和装钩部,杠杆部的顶端设置有开压杠杆,装钩部的尾端设置有弯钩,两装钩板通过弹簧夹枢接;所述的连接线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脱卡销、装钩板及诱料固定件。诱鱼时,将两开压杠杆卡置在两卡臂之间,当鱼拉到诱料固定件时,连接线牵动脱卡销,使开压杠杆脱离脱卡销,两装钩部在弹簧夹作用下相互夹合而将鱼夹住。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不仅灵敏度极高,能起到保护诱料、节省诱料的作用,且夹持力度可调节,适合对各种鱼儿的垂钓。【专利说明】一种自动钓鱼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钓鱼夹。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钓鱼工具主要是钓鱼钩,鱼儿咬钩时,钓鱼者通过观察浮力漂的变化而提拉鱼钩,采用“钩”鱼的方法是一种被动的钓鱼方式,钓鱼者需守候在旁,认真关注浮力漂的变化,耗时、耗神。并且,通过鱼钩钩拉鱼儿,难以将鱼儿钩牢,鱼儿容易挣脱逃跑,降低了钓鱼的成功率,且造成诱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夹”鱼方法的、属于自动攻击型的钓鱼夹,以提高钓鱼的成功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钓鱼夹,包括脱卡销、装钩板、弹簧夹、诱料固定件、连接线及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卡销呈U型,所述的脱卡销包括弧形部及两个与弧形部连为一体的卡臂,弧形部上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的装钩板包括杠杆部和与所述杠杆部折弯相连的装钩部,杠杆部的顶端设置有开压杠杆,装钩部的尾端设置有若干个弯钩,两装钩板通过弹簧夹枢接;所述的连接线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脱卡销、装钩板及诱料固定件;所述的诱料固定件设置在两装钩部的中间。当两开压杠杆靠拢至平行或间隔小于一定距离时,两开压杠杆可卡置在脱卡销的两卡臂之间,两装钩部保持分开而处于张开状态;当开压杠杆在无外力作用时,两装钩部在弹簧夹作用下而处于夹合状态。鱼线与弹簧夹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在鱼线末端设置有定位坠。脱卡销的卡臂呈弧形上翘。开压杠杆的顶端为尖头状。装钩部上设置有压力坠。鱼线上距装钩板一定距离处设置有浮力漂。弯钩上设置有倒刺。每块装钩板上的弯钩数量为3-8个。本技术属于自动攻击型,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钓鱼方式,采用主动“夹”鱼的方法,提高了钓鱼的成功率,并能起到保护诱料、节省诱料的作用,且能同时夹住多条鱼,增加了收获鱼儿的数量。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不仅灵敏度极高,且夹持力度可调节,适合对各种不同大小、不同规格鱼儿的垂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夹合状态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4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自动钓鱼夹,包括脱卡销1、装钩板2、弹簧夹3、诱料固定件4、连接线5及鱼线6,所述的脱卡销I呈U型,所述的脱卡销I包括弧形部7及两个与弧形部7连为一体的卡臂8,弧形部7上设置有供连接线5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的装钩板2包括杠杆部9和与所述杠杆部9折弯相连的装钩部10,杠杆部9的顶端设置有开压杠杆11,装钩部10的尾端设置有若干个弯钩12,两装钩板2通过弹簧夹3枢接;所述的连接线5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脱卡销1、装钩板2及诱料固定件4 ;所述的诱料固定件4设置在两装钩部10的中间。鱼线6与弹簧夹3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在鱼线6末端设置有定位坠13。当两开压杠杆11靠拢至平行或间隔小于一定距离时,两开压杠杆11可卡置在脱卡销I的两卡臂8之间,两装钩部10保持分开而处于张开状态;当开压杠杆11在无外力作用时,两装钩部10在弹簧夹3作用下而处于夹合状态。脱卡销I的卡臂8呈弧形上翘,开压杠杆11的顶端为尖头状,便于开压杠杆11卡置于脱卡销I内。装钩部10上设置有压力坠14,增加了钓鱼夹整体的重力,使钓鱼夹能克服水浮力作用而下沉到水里。鱼线6上距装钩板2 —定距离处设置有浮力漂,当浮力漂下沉时,能提醒钓鱼者鱼儿已经上钩,可以及时收鱼线6。弯钩12上设置有倒刺15,使鱼儿难以从弯钩上挣脱出来。每块装钩板2上的弯钩12数量为3-8个。诱鱼时,将两开压杠杆11卡置在两卡臂8之间,两装钩部10处于张开状态;当鱼拉到诱料固定件4时,连接线5会牵动脱卡销1,使开压杠杆11脱离脱卡销1,两装钩部10在弹簧夹3作用下相互夹合而将鱼夹住。本技术属于自动攻击型,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钓鱼方式,采用主动“夹”鱼的方法,提高了钓鱼的成功率,并能起到保护诱料、节省诱料的作用,且能同时夹住多条鱼,增加了收获鱼儿的数量。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不仅灵敏度极高,且夹持力度可调节,适合对各种不同大小、不同规格鱼儿的垂钓。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技术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钓鱼夹,包括脱卡销(I)、装钩板(2)、弹簧夹(3)、诱料固定件(4)、连接线(5)及鱼线(6),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脱卡销(I)呈U型,所述的脱卡销(I)包括弧形部(7)及两个与弧形部(7)连为一体的卡臂(8),弧形部(7)上设置有供连接线(5)穿过的穿线孔; 所述的装钩板(2)包括杠杆部(9)和与所述杠杆部(9)折弯相连的装钩部(10),杠杆部(9)的顶端设置有开压杠杆(11),装钩部(10)的尾端设置有若干个弯钩(12),两装钩板(2)通过弹黃夹(3)枢接; 所述的连接线(5)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脱卡销(I)、装钩板(2)及诱料固定件(4);所述的诱料固定件(4 )设置在两装钩部(10 )的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当两开压杠杆(11)靠拢至平行或间隔小于一定距离时,两开压杠杆(11)可卡置在脱卡销(I)的两卡臂(8)之间,两装钩部(10)保持分开而处于张开状态;当开压杠杆(11)在无外力作用时,两装钩部(10)在弹簧夹(3)作用下而处于夹合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鱼线(6)与弹簧夹(3)固定连接并向下延伸,在鱼线(6)末端设置有定位坠(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脱卡销(I)的卡臂(8)呈弧形上翘。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开压杠杆(11)的顶端为尖头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装钩部(10)上设置有压力坠(14)。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鱼线(6)上距装钩板(2)一定距离处设置有浮力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弯钩(12)上设置有倒刺(15)。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自动钓鱼夹,其特征在于:每块装钩板(2)上的弯钩(12)数量为3-8个。【文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钓鱼夹,包括脱卡销(1)、装钩板(2)、弹簧夹(3)、诱料固定件(4)、连接线(5)及鱼线(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卡销(1)呈U型,所述的脱卡销(1)包括弧形部(7)及两个与弧形部(7)连为一体的卡臂(8),弧形部(7)上设置有供连接线(5)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的装钩板(2)包括杠杆部(9)和与所述杠杆部(9)折弯相连的装钩部(10),杠杆部(9)的顶端设置有开压杠杆(11),装钩部(10)的尾端设置有若干个弯钩(12),两装钩板(2)通过弹簧夹(3)枢接;所述的连接线(5)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脱卡销(1)、装钩板(2)及诱料固定件(4);所述的诱料固定件(4)设置在两装钩部(10)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火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火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