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火明专利>正文

一种活动卸力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39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动卸力浮漂,具有浮漂杆及浮球本体,浮漂杆中设置有连接件,浮球本体的端部与连接件铰接,浮球本体通过转轴能够绕连接件转动,则浮球本体能够依据水流的冲力进行活动卸力,以此保持浮漂杆一直处于垂直状态,不影响操作者对浮漂的常规观察,其适应范围广,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卸力浮漂
本专利技术属于钓鱼器具
,特指一种活动卸力浮漂。
技术介绍
浮漂的主要作用是表明钓饵的位置,通过浮漂的动作传递鱼儿是否咬钩的信息,浮漂通常包括浮球本体与浮漂杆,浮球本体固定于浮漂杆中部,浮漂杆位于浮球本体上方的一段称之为漂尾,位于浮球本体下方的一段称之为漂脚,浮球本体浮于水中,通过水面上漂尾的吃水深度判断鱼儿是否咬钩。目前,现有的浮漂处于静水中通常为垂直状态,不论选用何种浮漂,为了便于垂钓时观察,漂尾应色泽鲜明,选漂时,以不歪斜、无裂缝和不漏气为佳。但若遇到缓流或者急流,则受水流冲力影响,浮漂整体会产生倾斜,影响钓鱼者的观察及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水域中保持浮漂杆垂直状态的活动卸力浮漂。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活动卸力浮漂,具有浮漂杆及浮球本体,所述浮漂杆中设置有连接件,浮球本体的端部与连接件铰接,具体为两者之间具有转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使浮球本体能够依据水流的冲力进行活动卸力,保持浮漂杆一直处于垂直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改变传统浮漂的固定结构,通过浮球本体与浮漂杆采用铰接(活动连接)的方式,使浮球本体通过转轴能够绕连接件转动,在非静水区域,浮球本体能够依据水流的冲力转动不同角度进行卸力,以此保持浮漂杆一直处于垂直状态,不影响操作者对浮漂的常规观察,其适应范围广,效果佳。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静水、缓流、急流中的变化形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活动卸力浮漂,具有浮漂杆1及浮球本体2,浮漂杆1与浮球本体2分别单独制作,具体是在浮漂杆1中设置有连接件3,浮球本体2的端部与连接件3铰接,具体为两者之间具有转轴31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使浮球本体2的端部能够以转轴31为支点进行转动。连接件3固定于浮漂杆1的中段,连接件3与浮球本体2端部采用铰接方式,即连接件3与浮球本体2的端部均有供转轴31穿过的孔,能够使两者依靠转轴31进行相对转动即可。浮漂杆1与浮球本体2可以采用碳纤维类材料,或EVA、泡沫、纳米材质、木质等轻质材料制成。两者连接所形成的浮漂在进入水中时,如图2所示,浮球本体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是向上直立的90°状态;在水流冲力的影响下,当遇到缓流时,浮球本体2会向下转动,浮球本体2与水平面处于45°-90°夹角范围,当遇到急流时,浮球本体2会转动角度会大于45°,甚至直接与水平面处于0°水平状态,以此卸去水流冲力,避免影响浮漂杆1的垂直状态。浮球本体1优选采用梭型,这种形状能够较佳的降低水阻,避免浮漂随水流大范围移动。应当理解的是,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卸力浮漂,具有浮漂杆(1)及浮球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杆(1)中设置有连接件(3),浮球本体(2)的端部与连接件(3)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卸力浮漂,具有浮漂杆(1)及浮球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火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火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