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398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1:24
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以及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由板部件形成;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第三嵌合部,其是在所述板部件弯折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且插入设置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设备的开口中;马达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以及设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所述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3月30日,申请号为201220130654.2,专利技术名称为“马达”的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的马达。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通用马达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等OA (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空气净化器、换气扇等家电产品等各种设备中。这样的通用马达具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定位的嵌合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1019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无刷马达中,在机壳设有镶嵌部。通过镶嵌部与对象部件嵌合来进行径向定位。并且,在日本特开2009-9508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步进马达中,也在外壳设有镶嵌部,在镶嵌部的周围设置安装板。通过将镶嵌部插入被安装板的导向孔并旋转安装板,可以容易地固定安装板和被安装板。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用于各种用途的通用马达中,作为与设备嵌合的部位的直径,有各种尺寸要求。以往,用马达的机壳的一部分或者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等作为与设备嵌合的部位。因此,每次用途变更,都需要重新设计机壳和轴承保持架。且由于这些部件与马达的其他各种部件连接,带来更复杂的设计变更作业。本技术以削减用于各种用途的马达的设计成本为目的。本技术示例的马达包括: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以及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由板部件形成;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第三嵌合部,其是在所述板部件弯折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且插入设置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设备的开口中;马达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以及设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所述设备。另外,所述第一嵌合部由所述马达的外罩部件形成。另外,在所述第一嵌合部的内周面配置有轴承。根据本技术,可以削减用于各种用途的马达的设计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为马达的剖视图。图3为马达安装部的立体图。图4为马达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5为马达的局部立体图。图6为其它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图。图7为其它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立体图。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9为马达的主视图。图10为马达安装部的立体图。标号说明91 开口101、201 马达部102、2。2 马达本体103、203马达安装部113 轴承114、214 第一嵌合部121、221 轴172、272 立起部173、273设备固定部175 (立起部之间的)部位176、276 第二嵌合部178、278马达固定部179、279第三嵌合部180环状关出部280中央部290通气贯通孔J1、J2中心轴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代表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将轴的一部分突出的方向称作“前端侧”。(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0(以下称作“马达”)的纵剖视图。马达100被用于各种0A设备中。马达100具有马达部101、马达安装部103。在图1中,作为马达部101的输出轴的轴121朝向下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马达部101中除轴121的向下方突出的部位以外的部位称作“马达本体102”。S卩,轴121的一部分从马达本体102突出。马达安装部103配置在马达本体102的轴121的前端侧。马达本体102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114。马达安装部103具有第二嵌合部176、第三嵌合部179、马达固定部178、设备固定部173。图2为放大地示出马达100的图。在图2中,省略剖面细节部的平行斜线。并且,也示出比剖面更处于里侧的部位的一部分。马达部101具有旋转部111、静止部112、两个轴承113。旋转部111以朝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轴承113固定于静止部112并将旋转部111支撑成可以旋转。轴承113为球轴承。轴承也可使用含油套筒轴承等其它轴承。旋转部111具有轴121、转子保持架122、转子磁铁123。轴12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呈大致圆柱状,可旋转地被轴承113支撑。转子保持架122安装于与轴121的输出侧相反的一侧。转子保持架122具有轴固定部131、连接部132、圆筒部133。转子保持架122通过对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薄板例如由金属的磁性体形成。轴固定部131在上侧的轴承113的上侧固定于轴121。连接部132从轴固定部131向径向外侧延展。圆筒部133从连接部132的外缘向下方延伸。转子磁铁123固定于圆筒部133的外周面。转子磁铁123可以为圆筒状,也可以为多块磁铁沿周向排列。静止部112具有外罩部件141、定子142和电路板143。外罩部件141具有内筒部151、外筒部152和底部153。内筒部151和外筒部15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呈圆筒状并且同轴配置。底部153连接外筒部152的下端和内筒部151的下端。在底部153设置多个螺丝孔154。螺丝孔154用于紧固马达安装部103和马达部101。内筒部151在内周面支撑轴承113。内筒部151内压入金属制的垫片。垫片与轴承113接触,对轴承113进行轴向的定位。另外,也可在垫片和轴承113之间设置波形垫圈等施加预压的部件。并且,垫片也可为树脂制的。图2的下侧,即轴121的前端侧的轴承113的外周部的下部为与马达安装部103嵌合的第一嵌合部114。外筒部152在内周面支撑定子142。外罩部件141由一张金属的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优选外罩部件141为导电性部件。并且,更优选外罩部件141为磁性体。定子142具有定子铁心161、绝缘物162和线圈163。定子14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呈环状。定子铁心161通过在上下方向层压多片呈薄板状的磁性钢板而形成。定子铁心161由圆环状的铁心背部和多个齿构成。齿从铁心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齿的前端与转子磁铁123在径向对置。铁心背部被压入外筒部152。绝缘物162覆盖定子铁心161。线圈163通过从绝缘物上将导线多层地卷绕在各齿而形成。电路板143位于绝缘物162的上方。通过从电路板143向线圈163流过电流,在定子142和转子磁铁123之间产生转矩。由此,旋转部11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图3为马达安装部103的立体图。图3的上侧对应于图2的下侧。马达安装部103由金属的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如图2和图3所示,马达安装部103具有平板部171、四个立起部172和两个设备固定部173。在平板部171的中央设置开口 174。立起部172设置成从开口的内缘向图3的上方突出。设备固定部固定于搭载有马达部101的设备。立起部172在加工前的板部件上为多个沿周向排列的部位。这些部位朝向中心轴线Jl突出。通过将这些部位弯折成与中心轴线Jl平行而设置立起部172。立起部172之间的四个部位175如图2和后述的图5所示,与轴承113的第一嵌合部114的外周嵌合。由此,马达安装部103的相对于马达部101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l的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以及 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由板部件形成; 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 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 第三嵌合部,其是在所述板部件弯折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且插入设置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设备的开口中; 马达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以及 设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所述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25 JP 2011-097155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以及 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由板部件形成; 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 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 第三嵌合部,其是在所述板部件弯折成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川敬三菱田直树青板由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