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7094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功能层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由若干相交的狭缝隔离成独立的第一电极区块,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区块之间形成有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区块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所述狭缝的第一绝缘层,在绝缘层的外部设置有辅助电极,辅助电极与被第一绝缘层遮挡部分边缘的一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在辅助电极外再增加一层第二绝缘层,通过该方式在目前的绝缘层外设置辅助电极,进一步降低了阳极的电阻率,在辅助电极的外侧再设置第二绝缘层,避免电流从这层低电阻率的辅助电极流过发光材料到达第二电极,通过这种方式就实现了对现有技术中OLED面板的辅助电极的设计,降低了发光区的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增加了辅助电极的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装置中,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因此其应用日益广泛。OLED显示屏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来自阳极的空穴电子与来自阴极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内结合而产生空穴电子对,即激子,由于激子返回基态时产生的能量而发光。目前OLED阳极普遍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ITO等材料来制备,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较高,电流流过时会有较大的压降,为了降低压降,一般会在ITO表面用电阻率较低的材料做辅助电极,但是电阻率较低的辅助电极材料一般是不发光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在不发光的电极引线区域使用,在发光区域内部很少使用。在OLED显示屏的发光像素中,为了避免像素间的串扰,提高成品率,会在相连的两个发光像素之间做上绝缘层,并且绝缘层会覆盖住一部分阳极,因此这部分阳极是不能发光的。绝缘层在发光像素的4个边都有,绝缘层区域是不发光的。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3024960A中公开了一种OLED照明面板及制备方法,所述OLED照明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ITO阳极层,通过电镀方法在ITO阳极层上设置辅助电极层,所述辅助电极上设置有透明绝缘层。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透明绝缘层和ITO阳极之间设置辅助电极来降低阳极的电阻率,但是由于辅助电极直接设置在ITO阳极上,且位于其透明绝缘层下部,因此该类型的辅助电极只能设置到单个ITO阳极上。如果设置在相连的两个发光像素之间存在的绝缘层内时,则会引起相邻的两个阳极短路,可见该辅助电极的设置方式无法适用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的绝缘层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辅助电极只适用于单个阳极、无法适用于分开的电极,从而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分开的电极、减少了辅助电极设置数量的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功能层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由若干相交的狭缝隔离成独立的第一电极区块,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区块之间形成有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区块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所述狭缝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与被所述第一绝缘层遮挡住部分边缘的一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在所述辅助电极外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的0LED面板,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设置有两个相互绝缘的辅助电极,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两侧、且被其遮挡住部分边缘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所述的0LED面板,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通孔,所述辅助电极通过该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所述的0LED面板,所述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分布且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极区块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所述的0LED面板,所述辅助电极位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剖面的厚度小于1微米。一种0LED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在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并光刻成若干第一电极区块,在第一电极区块之间形成狭缝,通过绝缘材料覆盖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区块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狭缝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的区域开设通孔;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制作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通过上述通孔与一个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在所述辅助电极外部再制作第二绝缘层。一种0LED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在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并隔离成若干第一电极区块,通过绝缘材料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区块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所述狭缝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制作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两侧的一个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0021 ] 在所述辅助电极外部再制作第二绝缘层。所述的制作方法,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制作两个分隔开的所述辅助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所述的制作方法,在制作所述第二绝缘层之前,还包括绝缘材料填充步骤,将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间隔用绝缘材料进行填充。所述的制作方法,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为Al、Ag、Cu,通过蒸镀或溅射的方法来制作辅助电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0LED面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分隔成若干第一电极区块,相邻的第一电极区块之间覆盖有第一绝缘层,且第一绝缘层覆盖了第一电极区块的部分边界和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狭缝,在绝缘层的外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电极,辅助电极与一个第一电极区块连接,在辅助电极外再增加一层第二绝缘层,通过该方式在目前的绝缘层外设置辅助电极,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极的电阻率,在辅助电极的外侧再设置第二绝缘层,避免了电流从这层低电阻率的辅助电极流过发光材料到达第二电极,限制电流只能从第一电极处流过发光材料再到第二电极,通过这种方式就实现了对现有技术中在相邻第一电极区块之间覆盖绝缘层后的0LED面板的辅助电极的设计,降低了发光区的电阻。(2)本专利技术的0LED面板,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的两个辅助电极,且所述两个辅助电极之间绝缘,这样就实现了在该绝缘层上对其两侧的第一电极区块的辅助电极的设计,有效降低了两侧发光区域的电阻率,通过该方式可以在每个像素点的四周的第一绝缘层上分别设置了辅助电极,大大减少了该像素点的发光区的电阻率。所述两个辅助电极对称设置,使得该像素点及OLED面板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稳定,有利于性能的稳定。(3)本专利技术的OLED面板及制作方法,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通孔,所述辅助电极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可以通过设置通孔的方式实现辅助电极与第一电极区块的连接,只需要在绝缘层上预留出通孔即可,加工方便;另外一种方式是将所述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层与第一电极区块的连接处,且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这样也可以实现辅助电极的设置,该两种方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本专利技术的OLED面板及制作方法,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制作辅助电极时,连接不同第一电极区块的辅助电极之间留有间隙,制作所述第二绝缘层时在所述间隙内填充绝缘材料,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连接不同第一电极区块的辅助电极之间的短路现象,且通过制作第二绝缘层时即可同步实现。(5)本专利技术的OLED面板及制作方法,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为Al、Ag、Cu,通过蒸镀或溅射的方法来制作辅助电极,材料的选择范围广,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像素点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像素点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OLED面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OLED面板的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基板;2_阳极区块;3_第一绝缘层;4_辅助电极;5-第二绝缘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功能层及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由若干相交的狭缝隔离成独立的第一电极区块,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区块之间形成有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区块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所述狭缝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与被所述第一绝缘层遮挡住部分边缘的一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在所述辅助电极外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功能层及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由若干相交的狭缝隔离成独立的第一电极区块,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区块之间形成有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区块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区块之间的所述狭缝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与被所述第一绝缘层遮挡住部分边缘的一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在所述辅助电极外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LED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设置有两个相互绝缘的辅助电极,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两侧、且被其遮挡住部分边缘的两个第一电极区块形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LED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通孔,所述辅助电极通过该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0LED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一绝缘层外侧分布且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极区块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区块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0LED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位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剖面的厚度小于1微米。6.一种0LED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在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并光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