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049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其主要是为了解决结晶器内管出现的变形,影响工作中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包括结晶器本体和支座,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前后两个对称的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夹紧套,在支架的后方设置有托架,在托架上依次放置有校直杆和顶杆,在托架的后方紧邻托架设置有气缸,校直杆和顶杆的形状为圆柱体,校直杆由引导段和工作段组成,且工作段的直径与结晶器的内管直径相同,引导段的直径小于结晶器内管直径2~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铜加工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加工生产过程中,普遍的要用到上引发法,而上引法由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在国内首先开发研制,具有工艺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单位能耗低,生产品种及规格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没有三废污染,投资少等特点,而上引法普遍要使用的主要部件就是结晶器,结晶器主要由外部护套、进出水隔离层、内管等组成,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结晶器通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其内管变形,内管一旦出现变形就会出现上引阻力过大,产品被拉断、产品出现裂缝组织不均匀、表面出现氧化颜色不一致等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法主要为更换结晶器,这样一来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增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装置能够方便的调整结晶器内管出现的变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供了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包括结晶器本体和支座,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前后两个对称的支架,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夹紧套,结晶器本体固定在夹紧套内,在支架的后方设置有托架,在托架上依次放置有校直杆和顶杆且保证校直杆和顶杆的中心与结晶器本体的中心对称,在托架的后方紧邻托架设置有气缸,校直杆和顶杆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的校直杆由引导段和工作段组成,且工作段的直径与结晶器的内管直径相同,引导段的直径小于结晶器内管直径2?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解决了结晶器在内管出现变形时简单而有效的调整工作,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校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支座;2为结晶器本体;3为支架;4为夹紧套;5为校直杆;6为顶杆;7为气缸;8为托架;9为引导段;10为工作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包括结晶器本体2和支座1,在支座上I分别设置有前后两个对称的支架3,在支架3上固定安装有夹紧套4,结晶器本体2固定在夹紧套4内,在支架3的后方设置有托架8,在托架8上依次放置有校直杆5和顶杆6且保证校直杆5和顶杆6的中心与结晶器本体2的中心对称,在托架8的后方紧邻托架8设置有气缸7。如图2、图3所示,图中的校直杆5和顶杆6的形状为圆柱体,校直杆5由引导段9和工作段10组成,且工作段10的直径与结晶器的内管直径相同,引导段9的直径小于结晶器内管直径2?3mm。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气缸的顶升将校直杆缓慢、匀速的顶进结晶器的内管内,将有形变的结晶器内管通过气缸、校直杆和顶杆进行校正,避免了重新更换结晶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包括结晶器本体和支座,其特征是: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前后两个对称的支架,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夹紧套,结晶器本体固定在夹紧套内,在支架的后方设置有托架,在托架上依次放置有校直杆和顶杆且保证校直杆和顶杆的中心与结晶器本体的中心对称,在托架的后方紧邻托架设置有气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铜炉结晶器修复装置,包括结晶器本体和支座,其特征是: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前后两个对称的支架,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夹紧套,结晶器本体固定在夹紧套内,在支架的后方设置有托架,在托架上依次放置有校直杆和顶杆且保证校直杆和顶杆的中心与结晶器本体的中心对称,在托架的后方紧邻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国民杨国义高大伟魏军伟牛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