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扭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971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扭车结构,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一把手组、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该车架组具有一供设置座垫的主架杆,且主架杆前端具有一竖管,可操控摇摆的把手组枢设于竖管上端,前轮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下端,可由把手组同步带动,该前轮组具有一踏板体,前轮组于踏板体两侧底面分别枢设有一万向轮,后轮组设于车架组后端,该后轮组两端底面分别设有一滚轮,利用前轮组设于车架组前端,能加大其重心面积,使扭扭车于摇摆前进时,提高其稳定性,提升安全性,且符合人体工学,让用户在乘座时双脚与双手可分开,操作简易,并可增进乘坐舒适性,同时可加大摇摆摆幅,使其运动及训练效果更佳,提升了产品附加价值,提高了其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扭车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扭车结构,主要应用于运动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扭扭车是一种利用手部摆动,以带动车体左右摆动,从而使车体前进的运动娱乐器材,由于整体具十足的趣味性与运动效果,极适合幼童玩耍及手脚协调性的训练。如图1所示,现有扭扭车在一座椅车架(50)底部两侧分设有一后滑轮(51),且座椅车架(50)前端利用一枢轴(56)枢设一车首架(55),该车首架(55)于对应枢轴(56)下方枢接有一前滑轮组(57),且车首架(55)前端具有两向后延伸的握把部(58),且车首架(55)前段左右各形成有一可供双脚踏抵的踏抵部(59)。当使用者乘坐于该座椅车架(50)时,将双脚踏抵于车首架(55)的踏抵部(59)上,双手握持于握把部(58),供利用双手摆动握把部(58)带动车首架(55)左右摆动,使车体可因摆动而前进。然而,现有扭扭车在操作上存在有一些缺陷:首先,当使用者乘坐于座椅车架(50)时,同时双脚是踏抵于车首架(55)的踏抵部(59)上,且该握把部(58)恰好靠近双腿外侧,以致于当双手左右摆动握把部(58)时,该握把部(58)容易碰撞到使用者的双腿,而影响到整体的操控性;其次,其后滑轮(51)及前滑轮组(57)实际上均位于座椅车架(50)下方,使车首架(55)前方形成悬空状,造成其重心面积缩小,使其在摆动前进时,易因重心不稳而侧翻,降低操作的安全性;再者,因车首架(55)的握把部(58)位于双腿两侧,再加上人体操作时的前倾,让使用者的身体呈重心集中的不当姿势,引发双脚产生姿势性的酸麻,进而造成腰酸与颈部酸痛,实不符人体工学设计,影响到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扭扭车结构,其提高安全性,增加使用舒适性,并且通过减少双手与双脚的碰撞,可加大摇摆的摆幅,实现极佳的运动及训练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扭扭车结构,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一把手组、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该车架组具有一水平的主架杆,该主架杆前端具有一竖管,主架杆中央锁固有一座垫;该把手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上端,该把手组具有一立管,该立管顶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握把;该前轮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下端,前轮组具有一踏板体,该踏板体中央具有一可穿枢于竖管内的束管,该束管可供把手组的立管插掣锁固,把手组同步带动前轮组摇摆,前轮组于踏板体两侧底面分别枢设有一万向轮;该后轮组设于车架组后端,后轮组具有一可横设于主架杆后端的支杆,该支杆两端底面分别设有一滚轮。所述车架组的竖管上、下端分别套设有一管套,供前轮组的束管穿枢设置。所述车架组的主架杆中央顶缘具有一固定板,座垫锁掣于该固定板上。所述把手组的立管内部底端设有一供相对前轮组束管定位的按销,前轮组的束管顶端具有至少一道轴向延伸的剖槽,供利用一夹束件选择性锁固该束管与立管。所述把手组的立管上套设有一可覆盖束管夹束件的夹盖。所述后轮组的支杆中央向前凸伸有一可插掣于主架杆后端的插接杆,供利用至少一锁固件将后轮组插接杆锁掣于车架组主架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前轮组设于车架组前端,能加大其重心面积,使扭扭车于摇摆前进时,提高其稳定性,达到提升安全性的目的,同时通过上述结构,让用户在乘座时双脚与双手分开,使操作更简易,并可增进其乘坐的舒适性,也可加大摇摆的摆幅,实现极佳的运动及训练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扭扭车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扭扭车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扭扭车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扭扭车结构中的把手组与前轮组的组成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扭扭车结构在实际使用时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创作扭扭车结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其包含有一车架组(10)、一把手组(20)、一前轮组(30)及一后轮组(40)所组成,其中把手组(20)与前轮组(30)同步枢设于车架组(10)前端、且可同步作动,而后轮组(40)设于车架组(10)后端;其中所述车架组(10)具有一水平的主架杆(11),且主架杆(11)前端具有一直立的竖管(12),竖管(12)上、下端分别套设有一管套(13、14),供把手组(20)与前轮组(30)枢设于竖管(12)上,主架杆(11)中央顶缘具有一固定板(15),该固定板(15)上锁固有一座垫(16),供使用者乘坐;所述把手组(20)具有一穿枢于前述竖管(12)的立管(21),立管(21)顶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握把(22),供使用者双手握持摇摆把手组(20),把手组(20)的立管(21)内部底端并具有一按销(23),该按销(23)可对应插入前轮组(30)、且供组装定位之用,立管(21)上套设有一可覆盖竖管(12)顶端的夹盖(25),供增进美观、且提高安全性;所述前轮组(30)具有一供使用者双脚踏抵的踏板体(31),该踏板体(31)中央具有一可穿枢于前述竖管(12)管套(14、13)的束管(32),且该束管(32)可供前述把手组(20)的立管(21)插掣,束管(32)于穿出竖管(12)的顶端形成有一道轴向的剖槽(33),该束管(32)外部于对应剖槽(33)处套设有一夹束件(34),供利用该夹束件(34)选择性将前轮组(30)束管(32)与把手组(20)立管(21)夹固在一起,使把手组(20)摇摆时可同步带动前轮组(30),前轮组(30)于踏板体(31)两侧底面分别枢设有一万向轮(35),供扭扭车产生摇摆及转向动作;所述后轮组(40)具有一相对前述主架杆(11)横设的支杆(41),支杆(41)中央向前凸伸有一可插掣于主架杆(11)后端的插接杆(42),供利用至少一锁固件(43)将后轮组(40)插接杆(42)锁掣于车架组(10)主架杆(11)上,后轮组(40)于支杆(41)两端底面分别设有一滚轮(45),供扭扭车前进;从而组构成一重心面积大、且易于操控的扭扭车结构。透过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创作扭扭车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如图5所示,使用者乘坐在车架组(10)的座垫(16)上,并以双脚踏抵前轮组(30)的踏板体(31)两侧顶面,且以双手握持把手组(20)两侧的握把(22),当使用者以双手摇摆把手组(20)的握把(22)时,可作动立管(21)同步带动前轮组(30)束管(32),由于前轮组(30)底面具有可自由旋转的万向轮(35),故可让前轮组(30)跟着同步左右摆动,再加上后轮组(40)具有滚轮(45),从而带动整个扭扭车前进,以供运动及训练之用。透过前述结构设计及动作说明,本创作的扭扭车结构由于前轮组(30)设于车架组(10)前端的把手组(20)下方,可增加扭扭车的整体重心面积,使扭扭车于摇摆前进时,能有效提高其稳定性,令其不致因重心过小而翻覆,达到提升安全性的目的,同时由于重心面积增加,让使用者在乘座时双脚与双手可分开,从而具有易于操作,且符合人体工学,增进了其乘坐的舒适性,并可加大摇摆的摆幅,使其运动及训练效果更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扭车结构,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一把手组、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组具有一水平的主架杆,该主架杆前端具有一竖管,主架杆中央锁固有一座垫;该把手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上端,该把手组具有一立管,该立管顶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握把;该前轮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下端,前轮组具有一踏板体,该踏板体中央具有一可穿枢于竖管内的束管,该束管可供把手组的立管插掣锁固,把手组同步带动前轮组摇摆,前轮组于踏板体两侧底面分别枢设有一万向轮;该后轮组设于车架组后端,后轮组具有一可横设于主架杆后端的支杆,该支杆两端底面分别设有一滚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扭车结构,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一把手组、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组具有一水平的主架杆,该主架杆前端具有一竖管,主架杆中央锁固有一座垫;该把手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上端,该把手组具有一立管,该立管顶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握把;该前轮组枢设于车架组的竖管下端,前轮组具有一踏板体,该踏板体中央具有一可穿枢于竖管内的束管,该束管可供把手组的立管插掣锁固,把手组同步带动前轮组摇摆,前轮组于踏板体两侧底面分别枢设有一万向轮;该后轮组设于车架组后端,后轮组具有一可横设于主架杆后端的支杆,该支杆两端底面分别设有一滚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扭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组的竖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