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821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解决了现有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时存在阻碍交通、易塌陷且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左导坑、右导坑、左导坑I、右导坑I及导坑II由里到外依次阶梯设置,导坑及导坑I上周边设置有由若干根导管组成的弧状超前注浆导管,且导坑、导坑I及导坑II的周边设置有位于超前注浆导管内侧的初期支护层,初期支护层内侧设置有二衬仰拱,左导坑与右导坑之间设置有竖直隔壁,导坑底部设置有钢筋网,左导坑、右导坑的中部和左导坑I、右导坑I的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核心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有效的控制了拱顶沉降;而且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加固结构,具体为一种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实现文明交通持续发展战略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繁华城区施工中,存在地层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地表环境复杂等因素,隧道开挖极易造成地表及硐室周围位移过大,导致隧道塌方、路面局部破坏甚至塌陷、既有结构物地基破坏、建筑物的倾斜垮塌等发生。目前的城市浅埋地段软弱围岩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施工打围占道时间较长,在城市繁华地段容易形成通行瓶颈,阻碍交通;2、隧道施工期间初支封闭时间较长,硐室周围变形较大,地面及周边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往往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地面下沉或塌陷、既有建筑物倾斜;3、施工作业面空间较小,大型机械难以配合人工开挖,难以形成流水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时存在阻碍交通、易塌陷且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隧道掌子面从上至下设置导坑、导坑1、导坑II,导坑包括左导坑和右导坑,导坑I包括左导坑I和右导坑I,左导坑、右导坑、左导坑1、右导坑I及导坑II由里到外依次阶梯设置,导坑及导坑I上周边设置有由若干根导管组成的弧状超前注浆导管,且导坑、导坑I及导坑II的周边设置有位于超前注浆导管内侧的初期支护层,初期支护层内侧设置有二衬仰拱,左导坑与右导坑之间设置有竖直隔壁,导坑底部设置有钢筋网,左导坑、右导坑的中部和左导坑1、右导坑I的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核心土。作业时,将掌子面分为五个开挖导坑,导坑的施工,机械开挖预留核心土,人工修整开挖轮廓后安装型钢拱架,借助钢筋网、竖直隔壁和初期支护层实现导坑的整体受力,导坑1、导坑II同样实现了整体受力,各个导坑按顺序交替落后上一部2-3m后进行施工,有效控制软弱围岩的拱顶沉降,克服了现有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时存在阻碍交通、易塌陷且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施工效率提高,初支封闭时间缩短,有效加快施工进度,避免拱脚长时间处于淤泥质黏土层上,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拱顶沉降;而且初支封闭成环后,可同步施作二衬仰拱,确保隧道整体施工安全;同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坑II,2-左导坑,3-右导坑,4-左导坑1,5_右导坑1,6_超前注浆导管,7-初期支护层,8- 二衬仰拱,9-竖直隔壁,10-钢筋网,11-核心土。【具体实施方式】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隧道掌子面从上至下设置导坑、导坑1、导坑III,导坑包括左导坑2和右导坑3,导坑I包括左导坑14和右导坑15,左导坑2、右导坑3、左导坑14、右导坑15及导坑IIl由里到外依次阶梯设置,导坑及导坑I上周边设置有由若干根导管组成的弧状超前注浆导管6,且导坑、导坑I及导坑IIl的周边设置有位于超前注浆导管6内侧的初期支护层7,初期支护层7内侧设置有二衬仰拱8,左导坑2与右导坑3之间设置有竖直隔壁9,导坑底部设置有钢筋网10,左导坑2、右导坑3的中部和左导坑14、右导坑15的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核心土 11。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拱部180范围内超前导管,用ZSY-70型管棚机和BW-150型注浆泵进行超前注浆支护;随后用PC20型小挖机开挖左导坑2并预留核心土 11,人工修边,用TK-961型湿喷机施作左导坑2周边的初期支护层7及竖直隔壁9,PC20型小挖机开挖左导坑2核心土 11,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10,安装临时仰拱,安装纵向连接筋,喷射砼,右导坑3施作滞后于左导坑2核心土 2-3m,步骤同左导坑2施作;接着左导坑14施作滞后于右导坑3核心土 2-3m,用PC60大掘机开挖左导坑I,用TK-961型湿喷机施作左导坑14处的初期支护层7,右导坑15施作滞后于左导坑14核心土 2?3m,步骤同左导坑14施作;最后导坑II施作滞后于右导坑I核心土 2?3m,步骤同右导坑15施作,初支封闭成环一定长度后开始施作二衬仰拱8,完成后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待数据稳定后方可拆除竖直隔壁9及钢筋网10,每段拆除长度不超过12m,并及时施作二衬拱墙部分。由于导坑I过高,人工无法安装拱架,循环作业时间过长易出现安全隐患,故将导坑I为上下台阶进行施工,上下台阶错开2-3m,步骤同右导坑施作,如围岩整体性较好,无渗水时导坑I上台阶可同时开挖,并预留核心土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掌子面从上至下设置导坑、导坑I、导坑II(1),导坑包括左导坑(2)和右导坑(3),导坑I包括左导坑I(4)和右导坑I(5),左导坑(2)、右导坑(3)、左导坑I(4)、右导坑I(5)及导坑II(1)由里到外依次阶梯设置,导坑及导坑I上周边设置有由若干根导管组成的弧状超前注浆导管(6),且导坑、导坑I及导坑II(1)的周边设置有位于超前注浆导管(6)内侧的初期支护层(7),初期支护层(7)内侧设置有二衬仰拱(8),左导坑(2)与右导坑(3)之间设置有竖直隔壁(9),导坑底部设置有钢筋网(10),左导坑(2)、右导坑(3)的中部和左导坑I(4)、右导坑I(5)的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核心土(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繁华城区浅埋暗挖隧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掌子面从上至下设置导坑、导坑1、导坑II (1),导坑包括左导坑(2)和右导坑(3),导坑I包括左导坑I (4)和右导坑I (5),左导坑(2)、右导坑(3)、左导坑I (4)、右导坑I (5)及导坑II (I)由里到外依次阶梯设置,导坑及导坑I上周边设置有由若干根导管组成的弧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生于天生李建成孟涛赖顺江夏建勋邵文刘荣华张亚涛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